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方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国际金融市场上,存在两种类型的资产管理公司,一类是从事正常资产管理业务的各种资产管理公司。另一类是专门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资产管理公司。本文着重对专门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
我国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主要是为了化解银行的金融风险。这一目的在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并完成不良资产的收购任务后已经实现。在这以后,金融风险就转变成资产管理公司能否最大限度地收回不良资产的风险。资产管理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积极地探索处置不良资产的多种方式。实践证明,无论是工业化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或转轨国家,不良资产的处置部是开放式的,不能局限予园之内。处于转型经济中的中国,通过利月外资参与不良资产处置,拓展不良资产处置围际市场,  相似文献   

3.
庄毓敏 《中国金融》2004,(19):11-12
今年2月,财政部提出了资产管理公司的目标考核责任制方案,要求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的全部债权资产必须在2006年年底以前处置完毕。同时,在完成现金回收率和费用率目标的前提下,允许资产管理公司使用自有资金对确有升值潜力的不良资产适当追加投资、接受委托处置不良资产和商业化收购不良资产等业务。这意味着,政府有关部门已基本明确了资产管理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为资产管理公司今后继续发挥服务于我  相似文献   

4.
探索新形势下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的新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年初,有关部门提出了资产管理公司的目标考核责任制方案,要求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的全部债权资产必须在2006年年底以前处置完毕。同时,在完成现金回收率和费用率目标的前提下,允许资产管理公司使用自有资金对确有升值潜力的不良资产适当追加投资、接受委托处置不良资产和商业化收购不良资产等业务。这意味着,政府有关部门已基本明确  相似文献   

5.
法律视角解读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剥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99年国务院设立华融、长城、信达、东方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收购、管理和处置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不良资产以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或从资产管理公司受让不良资产的第三人)和原不良资产剥离银行之间基于不良资产剥离合同产生的不良资产剥离纠纷不断出现。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涉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管理、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方面有竞争优势,应成为主力军。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方向应是主营不良资产处置、兼营多种投资银行业务。  相似文献   

7.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金融行业中的新成员,担负着管理,经营,处置从国有商业银行中离出来的不良资产,最大限度地保全国有资产的重任,资产管理公司将各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收购过来,通过债权转股权,债务重组,置换,拍卖等经营,处置方式,为不良资产寻找一个好的出路,随着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的全面开展,如何防范道德风险是资产管理公司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1999年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以来,迅速完成了机构组建、人员选聘和大量的资产接收和债转股任务,并快速开展了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四年多来,资产管理公司已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国情的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有效途径,增强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妥善化解银行危机的信心,也确立了资产管理公司在管理和处置不良资产方面的  相似文献   

9.
介绍瑞典运用资产管理公司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经验,提出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在完成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收购工作后,要做好债权管理和债权维护,正确处理效率和效益的关系,以多种手段做好不良资产处置工作。  相似文献   

10.
债转股、资产重组目前不宜作为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主要手段。建立贷款清收新机制,综合运用信息、法律、交易等手段清收不良资产是资产管理公司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我国资产管理公司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目标是实现不良资产价值回收最大化,改善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状况和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国内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已经具备将近五年的运作经验。在借助国际招标处置资产、企业债权与股权重组、资产证券化以及企业股票承销等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果,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逐渐形成了稳定的风格和操作模式。但五年来,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实践也遇到了许多问题。本从有关现实问题出发,借鉴不良资产处置的国际经验,探讨新形势下资产管理公司运作机理和规律,并提出现实选择和解决思路,为资产管理公司制度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完成不良资产接收以后,资产处置就成为资产管理的核心任务。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有效地处置不良资产,最大限度地减少资产损失?笔认为,搞好资产分类将对资产处置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维持经济稳定运行,我国采用高度重视、行业监管的方式对资产管理公司处理不良资产进行标准化管理,加之相关管理政策的优化,促使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质量、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但受法律法规的影响,处置不良资产存在着权利义务不对等、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本文首先分析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现状及产生的后果,其次阐述分析形成该种现状的成因,最后对如何提高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效率与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广荣 《金融科学》2001,(2):109-111
80年代以来,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总理2,许多国家都成立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专门从事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自成立以来,已经初步完成了机构组建、债权收购等项工作,正在进行资产保全、债转股、资产处置等业务,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由于目前还缺乏相应的法律支持,使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工作遇到了许多法律问题,现仅就资产管理公司在收购与保全不良资产业务实践中的若干法律问题做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5.
提升不良资产价值的定价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务院批准资产管理公司“两率”目标责任制改革方案以后,探索提升不良资产价值的有效途径成为当务之急。运用营销学的有关理论,结合不良资产的特殊商品属性,从不良资产市场化定价的必要性、影响定价的因素、定价程序、定价方法和定价策略方面进行研究,旨在为资产管理公司建立科学合理的不良资产定价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自1999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以来,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 大,经历了政策性阶段、市场化转型和全面市场化发展的不同阶段。进入全面市场化阶段以 来,各类资产管理公司不断涌现,处置手法也在不断丰富。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产能出清、利 润修复、产业结构重塑的新旧动能转换期,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实体企业的不良压力都不小, 而资产管理公司业务具有逆周期的特点,2016年以来各地涌现大量地方不良资产管理公司, 截至2017年末,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已达58家,大量资产管理公司在内的多种投资者也在不断涌 入。基于此背景,文章通过分析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历程以及面临的新挑战,对行业未来 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江虹 《金融纵横》2003,(11):49-50
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三年以来f信达公司成立四年),处置不良资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率在降低,利润在增加,负担在减轻,有的取得明显成效已上报上市的方案,本文通过对资产管理公司三年来的处置不良资产运作,就四个方面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18.
转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面临的新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金融》2004,(7):58-59
1999年,作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和借鉴不良资产处置国际经验的产物,信达、东方、长城、华融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相继成立,分别承接并处置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以及中国工商银行剥离的近1.4万亿元不良资产。时至今日,随着资产处置工作的深入开展,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无论在所剩资产规模,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19.
匡绪忠 《中国金融》2007,(23):47-49
1999年,我国先后组建了信达、长城、华融和东方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管理和处置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剥离的近1.4万亿元不良资产。经过近8年的努力,资产管理公司已将政策性剥离的不良资产基本处置完毕,四家资产管理公司都实现了财政部核定的经营目标,现正等待财政部组织进行政策性损失清算和财务重组,  相似文献   

20.
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 99年我国组建四家资产管理公司 ,专门收购、管理、处置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为国有商业银行创造条件迎接加入WTO挑战的重大举措。随着不良资产收购工作的顺利进行 ,大量不良资产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剥离到资产管理公司 ,这些资产的管理责任同时也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转移到了资产管理公司 ,资产管理正逐渐成为资产管理公司的重要工作。如果资产管理公司的管理未能及时跟上 ,这部分资产将出现管理空当 ,加大资产风险。因此 ,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工作的紧迫感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