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大背景下,绿色金融应运而生。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更好地发展绿色金融以服务于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2.
王霞 《经济研究导刊》2012,(21):190-191
根据当前全球低碳经济发展趋势,石油企业作为高碳行业,势必需要向低碳行业转变,针对这一机遇和挑战,中国石油企业要在可持续发展模式下,来探索中国石油企业走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之路。根据当前中国石油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对中国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开辟绿色就业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碳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绿色就业是通过提高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避免污染物排放来保护环境的工作。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绿色就业,而绿色就业又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途径之一。通过对绿色就业的现状和前景分析,提出了在发展低碳经济条件下促进中国绿色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来促进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绿色增长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低碳式经济增长模式业已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面对全新的经济竞争形势,安康市要想在经济发展的潮流中站稳脚跟,更应该抓住机遇力争在新一轮的经济竞争中抢占有利地位.本文对安康市绿色金融业支持低碳经济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希望能对安康市绿色金融以及低碳经济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一种经济模式。将低碳纳入政府审计的范畴,对低碳经济审计模式的研究,尚不多见。基于绿色经济与低碳审计的关系,对开展低碳审计的意义、理论依据、目标、内容与方法等进行探索,可以进一步完善低碳审计架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飞跃式发展,但在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问题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在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影响下,我国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刻不容缓。推动经济绿色发展要在充分理解和吸收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不断探索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打造新时代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虽然绿色增长已引起当今世界的极大关注,但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本文通过对绿色增长及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和梳理,对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增长的范式进行解析,借助凯特·拉沃斯的“甜甜圈”理论,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四个层面对绿色增长进行概念解析,认为环保技术的创新和对环境保护的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而绿色增长是对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升华.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环境下的绿色营销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南林 《经济师》2010,(9):49-50
在低碳经济时代下,企业作为经济的最基本决策主体之一,实施绿色营销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企业营销向低碳模式转换有时代发展需要、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压力和产业自身发展诉求等方面的必然性;低碳营销模式要求企业在营销观念、营销内容以及营销方式三个方面作出转变;文章从低碳经济的产生背景及意义谈起,分析当前绿色营销现状,提出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9.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绿色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旅游奉行的是可持续发展之路,可以促使旅游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实现旅游者与旅游地居民之间的良好沟通。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绿色旅游发展模式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实践,是将现有的整体上比较粗放的旅游发展方式,逐渐转移到低碳、环保的发展道路上来。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本文建立一个多主体博弈模型,通过模型描述政府、市场、社会三方主体的行为激励以及求解最佳行为均衡策略,从而揭示出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绿色旅游发展模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各经济主体采取有效措施和行为激励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低碳发展战略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挑战的大背景下提出的,相对以前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等概念,有必要对低碳经济的特点尤其是低碳经济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区别和联系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对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绿色审计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绿色审计的内容出发,分析阐明了我国企业推行绿色审计的必要性,指出目前我国实施绿色审计还存在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刊 《时代经贸》2010,(18):118-119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对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绿色审计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绿色审计的内容出发,分析阐明了我国企业推行绿色审计的必要性,指出目前我国实施绿色审计还存在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用绿色人居环境和低碳经济的相关理论阐释了绿色低碳人居环境的概念,对秦皇岛市在构建绿色低碳人居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完善绿色低碳法律法规,实行绿色低碳优惠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关闭落后产能、科学规划城市道路建设,完善绿色低碳的交通体系、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变居民生活理念与习惯,使个人生活绿色低碳、推广低碳节能建筑、发展"碳汇园林"等解决对策,对实现秦皇岛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进程.经济效益的飞速发展使得我国政府开始针对环境保护、低碳类型的经济发展、减少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污染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性营销手段.为了有效缓解我国在近些年来注重经济效益不注重环境质量这一现象,尽快的解决当前的环境污染,保证我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绿色营销手段应用而生.在应用绿色营销手段的同时也引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减少各种污染源的排放,从而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发展了环境效益.本文通过简述企业实行绿色营销的意义所在,分析低碳经济治理环境的内涵与意义所在,简析我国实行绿色营销理念的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所在,探讨如何实施针对性的策略解决绿色营销中的问题,从而达到区域环境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为基础,采用2004-2016年中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双重差分法考察城市低碳治理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相较于非试点城市,低碳试点城市的低碳治理建设显著促进了绿色经济增长.绿色经济增长分解发现,城市低碳治理通过绿色技术变动推动绿色经济增长.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绿色增长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城市更为显著.从动态效应而言,城市低碳治理的绿色经济增长效应具有滞后的长期政策效应.拓展性检验发现,制定公开减排目标对低碳治理具有显著促进效应,主要体现于环境目标硬约束方面.机制检验发现,城市低碳.治理通过强化环境政策力度、降低城市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等渠道推动绿色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在低碳经济环境下,以绿色概念作为葡萄酒企业制定营销策略的指导思想是可行有效的,将绿色营销组合策略与传统的营销组合策略模式相结合,赋予产品、价格、分销渠道、促销等营销要素新内容,使低碳经济下的绿色营销理念自觉融入葡萄酒企业市场营销实践中,真正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婉 《环境经济》2021,(6):32-33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对支持绿色产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金融需求不断扩大。绿色保险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助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能够发挥独特作用。绿色保险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具有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企业低碳绿色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发展低碳经济、追求绿色成长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也日益增强,低碳绿色战略的核心就是"危机中的企业转机管理"。本文研究了企业低碳绿色战略提出的环境、战略框架及实施的重点步骤。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提升到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因此煤炭产业“减煤”“绿色”“脱碳”发展已迫在眉睫,政策推动是促进煤炭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综合考虑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政策因素构建煤炭产业绿色低碳系统模型,通过设置产业政策、资源政策、技术政策和税收政策调控因子,对陕西省煤炭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进行了单维度和多维度情景模拟,对其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现行政策下,陕西省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尚未得到有效改善,但近两年来通过煤炭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等方面加强了绿色低碳化程度;就单一政策情景模拟而言,技术政策效果最为明显,税收政策和产业政策对绿色低碳发展尚能发挥较大的效果,资源政策效果相对较弱;单一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煤炭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但相对于政策组合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绿色管理是实现人、环境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和谐共存,是新的企业管理思维理念,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阐述了在当今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企业绿色管理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