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分化的社会环境里,逐渐形成农民工聚居区,这是居住空间分异的极端表现,往往会引起城市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变化。本文对上海市城市居住空间分化、农民工居住空间演变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朱静 《城市问题》2011,(4):55-60
随着城市扩展,空间性的社会实践场域的竞争加大,城市的居住空间随之进行了重组。系统地回顾了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研究,力求在争论中厘清空间分异的若干形态;在综述中透析居住空间分异的结构与文化动力;在比较中阐释结构和文化解释的异趣及其关系。以期为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日趋扩大的实证研究提供清晰的理论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杨卓 《科技与企业》2014,(11):174-174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是城市化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居民住房制度逐渐向商品化改革,同时伴随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城市社会空间出现分异现象,特别是居住空间分异十分明显。本文通过对国内学者关于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对策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比较、分析,明确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应对策略,为防止居住空间分异极端状况的出现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学区绅士化及其社会空间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不均衡是引发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原因之一。教育设施的差序格局与社会阶层分化共同推进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演化格局的细分化,进而产生重构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的力量之一:学区绅士化现象。在分析转型期中国社会空间分异特征的基础上,介绍国外教育设施与社会空间分异关系的研究热点,分析了中国城市教育设施不均衡及其引发的学区绅士化现象,认为学区绅士化现象存在值得思考的负面效应与社会风险,包括优质教育资源的"空间俱乐部化"、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非均衡格局与居住空间分异格局的加剧等。  相似文献   

5.
中西方居住空间分异动因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是城市化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中西方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形成动因不同.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动因的分析、比较,归纳出其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不同动因.  相似文献   

6.
城市居住分异是中国城市经济发展越来越明显的一个表现,它由市场因素与非市场因素共同作用形成。文章对阿朗索的土地竞标租金模型进行修改,加入中国城市特有的假设条件建立住宅竞标价格模型来分析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现象产生的市场因素。从社会稳定、劳动力市场、城市交通及公共资源四个方面讨论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最后,基于住宅竞标价格模型的分析,我们找到居住分异对策的核心是缩小不同收入家庭对住宅价格反应程度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中心城区居住空间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居住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内部不同居住区域类型的空间组合形态。近年来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 ,市场经济迅速发展 ,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居民的收入差距日渐扩大 ,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与此同时 ,伴随住宅商品化的全面推行 ,城市居民的居住水平和居住分布也发生了分化 ,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分异日趋明显。目前迫切需要对我国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居住地域空间分异进行研究。本文对上海市中心城区居住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 ,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趋势作了初步分析 ,以期为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一、开埠之初…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城市居住空间的研究是城市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自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居住空间经历了逐渐分异的历史变迁过程.如果不对居住分异加以适当的调控就会出现居住空间极化与隔离问题.城市居住空间极化是社会不公正在居住空间上的表现.城市政治经济转变与城市规划、土地制度改革与房地产开发、住房制度改革与住房商品化是转型过程中城市居住分异形成的三个主要原因.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增加社会自组织力量、制定公正的社会政策是优化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作为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城市社会群体分化的空间表征,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而变化。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经历了传统社会、近代社会、计划经济时期和经济转型时期几个主要阶段,各个阶段城市社会空间的形成因素及结构特征有所不同。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具有自身的规律性,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是演变的宏观背景,城市社会结构的变迁构成演变的内在动因,居住空间分异格局的变化是演变的外在条件,渐进性和继承性是演变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0.
1990年以来天津市中心城区居住空间结构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评述国内外居住空间结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1990年以来天津市中心城区居住空间结构演变的特征概括为居住区分布边缘化、建设规模化、地价空间分异现象显现及中心区内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偏低,进而论述了居住空间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住宅商品化政策、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及城市政府的住房政策.  相似文献   

11.
从住房制度、土地制度、税收制度等方面分析了加剧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的制度性因素,并通过对国外及香港地区相关制度的分析,提出了对我国城市居住分异进行制度性调控的建议,即一方面要运用经济手段对住房市场进行干预和调节,另一方面要完善现有的住房供应制度,坚持住房有分异,分异有尺度,以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俊峰 《城市问题》2011,(10):15-20
当前我国城市居住空间的符号分化趋势日益明显,不同档次居住空间的符号生成机制存在差异,而符号分化的居住空间将对居住群体的社会身份产生建构作用。本文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加以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化与居住郊区化的进程中,居住空间分化是难以避免的社会与地理现象。试图将居住社区的空间分化与社会排斥勾连起来,从空间可及性控制角度切入探析社会排斥问题,并结合实证调研的成果对这些问题加以描述和分析。最后在借鉴新城市主义社区规划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居住社区空间整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integrates and compares me results of two large-scale econometric analyses of the effects of residential energy prices upon the U.S. housing market. A simple model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housing market is developed, and the results of these studies are compared with the common model. The two studies, using very different bodies of data and very different econometric techniques, yield very similar implications in terms of household expenditures and patterns of consumption. In particular, both studies confirm the importance of "natural conservation" in the housing market. Higher energy prices lead to substantially lower consumption of residential energy, even in the absence of regulation. In particular, it is estimated that a doubling of energy prices leads to a reduction of residential energy consumption of about twenty-five percent.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城镇居住用地价格持续高涨给地方政府带来可观收入,但其引发的弊端广泛而深远,包括助长房价高涨和贫富分化、地产投机与土地闲置、城镇化战略受阻与区域竞争力下降、虚拟经济膨胀和金融风险加大、政府行为扭曲和公共形象受损等五个方面。充分认识这些弊端的消极影响,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整房地产调控思路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6.
C A Nelson  J R Wolch 《Socio》1985,19(3):205-212
Small community-based residential facilities have increasingly supplanted large-scale institutions as treatment settings for mentally and physically disabled, indigent, elderly and ex-offender popul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Because the intrametropolitan assignment of these service-dependent populations and their community care facilities has not been purposively planned, most facilities and clients have clustered in inner cities, 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service-dependent population ghettos. This paper outlines a goals programming approach to the client/facility assignment problem. The model provides a basis for an intrametropolitan distribution of residential service facilities that balances equity and efficiency goals and that protects both client and community rights. A regional fair-share plan that incorporates negotiation and arbitration techniques is offered as an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for implementing the goals programming framework.  相似文献   

17.
城市中低收入者的被动郊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对被动郊区化现象进行探讨,提出了被动郊区化的概念以及回顾了其发展状况;重点分析了我国当前中低收入者被动郊区化的成因,主要包括城市空间扩张、城市土地功能置换、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三个方面;总结了被动郊区化可能带来的影响,即原有社区的解体,同质住区的分异等;最后提出了调控中低收入者被动郊区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徐多  徐耀生 《价值工程》2012,31(29):79-8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小汽车进入普通家庭。城市住宅小区停车问题已成为改善居民生活,评价城市建设不可忽缺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江苏省淮安市住宅小区的停车问题为例进行研究,发现在城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八十年代以前建设的老小区或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出现的小区,甚至是近几年刚刚建成的新小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停车难问题。停车难问题不仅对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和交通安全造成极大影响,也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因此,本文将对以上三个时期的住宅小区分别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三类住宅小区的现状分析,从而提出对不同住宅小区停车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以此改善住宅小区中居民的停车环境与生活质量。同时也希望本文能对未来住宅小区的停车规划设计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居住空间结构的合理程度,不仅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影响整个城市效率的实现。居住空间变化的实质是社会结构的变化在居住空间上的表现。本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整理了杭州市内具有一定规模住宅片区的信息资料,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这些住宅片区的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及聚类分析,将杭州市居住空间分成主城区老式小区、经济适用房住区、城区中高档小区、新区中高档小区和新区中低档小区等五类。分别阐述了这五类居住空间的分布范围和特点,揭示正在不断演化的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并归纳总结不同阶层区划化居住的特征,思考城市摆脱居住空间分异负功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