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消费者协会确定2000年的活动主题是“明明白白消费”,这对广大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消费者近些年来被尊为“上帝”,然而,在12亿消费者之中,真正行使了“上帝”的权利、尝到了“上帝”的甜头、过足了“上帝”干病的消费者,目前似乎还不怎么普遍,大多数消费者徒有“上帝”虚名,经常要饱尝“上当”之苦。在现实生活中,“上帝”上当的事屡见不鲜,可以说衣、食、住、行、用、乃至休闲娱乐,稍一不慎就让人上当吃亏。君不见,某些“上帝”买了商品房,有的却领不到合法的产权证,有的则短尺少寸,有的竟是“豆腐渣”危房…·…  相似文献   

2.
虚谷 《质量跟踪》2003,14(3):30-31
“顾客就是上帝“,这一口号不知是从何时引入国内的,但“上帝”有时并没有获得至尊的地位,有时“上帝“自己也没有认识到是上帝,自觉不自觉地交了过多的学费。  相似文献   

3.
“以消费者为中心”,已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的信条。绞尽脑汁,最大限度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已成为一流企业的追求时尚。但谁最了解顾客或用户的需求?当然是顾客或用户自己。“上帝”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且变化不定,即使在其购买力的范围内,生产者也从未充分“满足”过他们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人什1爱把消费者比作“上帝”,消费者也乐于当“上帝”,因为上帝法力无边,且绝无过错。然而,发生在生活中的一些事却让人疑惑起来:“上帝”怎么了。镜头一:在某商场,一位喝得醉熏熏的顾客把自己的鞋子脱掉,坐在商场供人休息的连椅上,那双臭脚熏得周围的顾客头直发晕,当售.货员对其善言相助时,遭到的却是白眼。镜头二:在某市消费者协会,一消费者手拿一双划了痕迹的皮鞋来投诉,要求商场给予退换,而经消协人员仔细鉴定后,确认此划痕系消费者自己穿用时所为,在消协人员的一再追问下,该消费者低头承认了自己的过错。镜头三:…  相似文献   

5.
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之初也许能享受一下“上帝”的感觉,但转瞬间“上帝”就成乞丐了。  相似文献   

6.
市场是千变万化的.消费者是千姿百态的。然而,千变万化的市场.必须迎合千姿百态的消费者.这是从事营销工作的人不可忽视的一条定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客随主便”。“顾客是上帝”、“消费者是皇帝”,这是众多企业经营者至今仍然坚信的营销理念.可是笔者有个疑惑谁见过“上帝”,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更新,在消费过程中所流露出的感性色彩日渐浓厚,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消费中的情感价值及商品所能带给自己的附加利益。这就要求企业针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情感需求,转变其生产经营思路,将“情感”这根主线贯穿于营销活动的全过程,既要重视研制开发富有人情味的产品(或服务),又要善于采用情感化的促销手段。通过产品开发、产品促销等途径,把情感推销给“上帝”,从而使自己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8.
很多办企业的人和在企业打工的人心里都有一本万变不离其宗的“经”,那就是“经济利益第一”。看不到利润,谁也不会投资;挣不着钱,谁也不会干活。在一片“顾客是上帝”的口号声中,消费者感觉到的往往是不尽如人意。在企业界探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回过头来想一想:办企业是先有一颗急顾客所急,想顾客所想的为顾客服务的心,还是先有一颗借顾客所需投资赚钱的心。十多年前,北京呼家楼液化气服务站,在原站长方国政的带领下,立志要开拓一片“人际关系的绿洲”,把服务渗透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把真情送到顾客的心里,今天,他们的努力终于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也得到了市场的承认。  相似文献   

9.
吴海民 《公司》2002,(1):30-31
在以竞争和“消费者统治”为根本特征的买方市场上,“游戏规则”赋予消费者天然的自由选择权,顾客就是上帝,这是任何暴力也无法制服的,唯有运用“心理战术”这只“看不见的手”才能牢牢地“牵着上帝的鼻子跟我走”。因此,心理营销成为继定制营销、网络营销、知识营销、绿色营销之后日益崛起的市场手段,在竞争日趋激烈、市场日益细分、消费者越来越难以“伺侯”的今天,其作用越来越明显地凸现出来。心理营销是一种变被动为主动、变“推动”为“拉动”、变“消费者统治”为“生产者统治”、“营销统治”的软营销,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费…  相似文献   

10.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给消费者起了一个好听而又伟大的名字“上帝”。上帝是什么呢?在虔诚的教徒心中,那是万能的主。将消费者誉为上帝,是商家讨好消费者的做法,还是故弄玄虚,现在已不值得争论。但是,毫无疑问,中国的消费者虽然已经被称为上帝,在消费时却远远没有尝到上帝的滋味。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消费领域中,顾客就是“上帝”,“上帝”就是消费者之说早已有口皆碑。然而,总是有一些贪婪的商人不会因为你是“上帝”而对你仁慈,他们出于个人利益的驱动,挖空心思、不择手段、设置“陷阱”以售其奸,从而演出了一幕幕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闹剧,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少人从内心发出叹息,“明明白白消费”,想说爱你不容易。  相似文献   

12.
一天上帝     
同往年的“3·15”一样,国内各种传媒机器轰鸣,消费者“有理说理,有冤伸冤”,又过了一把“上帝”瘾.“冤有头,债有主”,那些冤情的制造者们,不仅被曝了光,而且有些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不过,话说回来,消费者解气归解气,“3·15”毕竟在一年365天当中只占一天,因此,有消费者自嘲是“一天上帝”,这种感觉恐怕不少消费者都有.“一天上帝”的感觉起源于364天的非“上帝”生涯.如果说,在“3·15”这一天,消费者还能“有理说理、有冤伸冤”的话,那么,过了“3·15”,就很难摆脱来自不合格产品和服务的奴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统计,近年来每年都有大约20…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这一天,平时积郁愤懑不常出门的人,纷纷涌上街头,围拥到重庆市区各咨询服务点,索取各种宣传资料,询问有关事宜,听取商品介绍。或恳请解疑答难,或要求主持公道,使纪念活动更加活跃、务实。记者随重庆市技术监督局“3.15”服务组现场采访,有幸分享消费者做“上帝”的欣慰。 ●“3.15”“上帝”盛大的节日 常说消费者和用户是“上帝”,要说真有点“上帝”的味道,恐怕要数3月15日这一天。 在重庆沙坪坝区闹市街头一侧,区技术监督局“3.15”服务点的宣传横幅尚未挂妥,就有一位老者前来投诉,自  相似文献   

14.
成为百思买全球大家庭一员的五星电器,在新的展会制度里有这样一连串的问候——“我能为你做什么?”,到了终端人员便是:“我能为顾客做什么?”是的,顾客就是“上帝”,这几个字挂在企业的墙上己有数十年之久,然后,今天我们依然在不断的思考:“上帝”,我能为你做什么?”  相似文献   

15.
“熊猫风波”让消费者大尝甜头;“十点利”让消费者喜出望外;“仓储式销售”让消费者耳目一新;“要买商品,你自己定价”又让消费者真正当上了上帝……不知不觉中——  相似文献   

16.
常听商家说,只要是客户就都是上帝。仔细琢磨,那就没有上帝了,因为多则不为“帝”。又听商家说,服务客户要首先尊宠顶级客户。再琢磨,那就得罪了上帝,因为客户都是上帝,怎么能上帝之中又有上帝?其实客户不可能都是上帝,不能再给消费者冠以虚名,奉个尊称,高调营销,低调服务。现实中,客户是分为三教九流的,贡献不同,等级不同;等级不...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顾客是上帝”:有人说“消费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但是,消费者对于企业的产品、价格、促销和渠道究竟又有多少发言权呢?多数情况下,消费者只能进行被动选择。而如果能实现参与营销.即让消费者参与到企业的营销活动中来,通过买卖双方的互动,既能提高营销活动的针对性,又能调动消费者的积极性,换来他们真正的满意感和忠诚度。  相似文献   

18.
激烈的商业竞争让顾客的地位迅速提升,“顾客就是上帝”这一经营管理理念一度风靡各行各业。在酒店服务业,“宾客至上”更被奉为至理名言。但是,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观念的更新,管理者将人本观念与管理观念相结合,使“宾客至上”、“员工第一”相结合的现代管理观念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现代酒店管理。  相似文献   

19.
怎样方使“3.15”人间常驻 确保“上帝”购物放心 企业与商品让消费者“信得过”,请读——  相似文献   

20.
上帝震怒依法维权’97重大消费者维权案回顾1997年,我们欣喜地看到,消费者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又有了很大提高,涌现出一大批成功维护自身权益的消费者典型。值此“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夕,我们简要回顾发生在1997年,或在1997年结案的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