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齐火山岩带中玄武岩呈NE向断续带状分布于哈图断裂带与安齐断裂带之间的广大地区,岩石由橄榄拉斑玄武岩和石英拉斑玄武岩组成,均属亚碱性系列、钠质和普通质亚系列岩石。从对它们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微量元素研究表明,玄武岩类为地幔橄榄岩15%-25%部分熔融产物。玄武岩类共存“过渡的”洋中脊拉斑玄武岩和岛弧拉斑玄武岩两种特点,前者表明玄武岩形成于张应力较强的构造环境中,后者则进一步说明玄武岩形成于岛弧内的张应力较强的构造部位,即以洋壳为底的弧后海盆中,故其产物为大洋岛弧拉斑玄武岩范畴。  相似文献   

2.
河北张家口以北的崇礼至尚义一带分布着面积约1700平方公里的中新世玄武岩(即汉诺坝玄武岩),其岩性以硷性橄榄玄武岩、橄榄玄武岩和拉斑玄武岩为主,在硷性橄榄玄武岩中往往含有一定的、有时是十分丰富的深源捕虏体(亦称岩球和包体),后者多呈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次园至次棱角状的岩石或矿物块体星散于各种产出状态的硷性橄榄玄武岩中。包体成分复杂,直接和间接来自上地幔的可达廿三种之多(表1)。金云母尖晶石二辉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温都尔宙蛇绿岩中枕状玄武岩和辉绿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出发,确定其源岩为大洋中脊拉斑玄武岩。温都尔庙蛇绿岩属异地蛇绿岩,是古洋壳在板块俯冲带的残留岩块。微量元素显示的岩石成因信息表明,枕状玄武岩和辉绿岩是同源岩浆,它们是在没有明显分馏和分异作用条件下,依次冷凝结晶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温都尔庙群—白乃庙群构成我国大陆早古生代海沟—岛孤体系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瞩目,但是,长期以来,不同学者对出露在温都尔庙群南部和白乃庙群东北部的一套以角闪质岩石为主的岩石组合的特征及其在板块构造中的含义有不同的认识,争议较大.作者通过室内、外工作认为,两地角闪质岩石属同一岩带,是时代早于温都尔庙群蛇绿岩的焊接在大陆边缘的大洋拉斑玄武岩岩块.它组成了白乃庙群岛弧火山—沉积岩系基底.角闪石质岩石经混合岩化作用。形成不同类型的混合质岩石,混合岩化作用条件为PH_2O=3000~5000Pa,t=700~800℃,含水8%。  相似文献   

5.
太华群位于秦岭北段,是该区最老的变质基底,经 Nd—Sr 同位素研究,测得模式年龄为2.6Ga。太华群原岩为一套火山—沉积建造,火山岩主要为富铁拉斑玄武岩,经变质作用形成角闪岩、斜长角闪岩以及紫苏辉石角闪麻粒岩等角闪质岩石。变质岩系受到了混合岩化作用。角闪石的矿物化学和结构特点为 Mg/(Fe~(2+)+Mg)>0.5,(Ca+Na)_B>1.34,N_(aB)<0.67,C_(aB)>1.34,Si 以6.5~7.25为主,根据国际分类,应属于钙质角闪石亚族,主要为镁普通角闪石,其中一个样 Si>7.50,为阳起石。同时取得了角闪石的光性、X 光衍射及红外光谱资料。角闪质岩石从低级角闪岩相到角闪麻粒岩相,属于中压相系,并以角闪岩相为主。形成的温压条件为:压力>5 kb,温度550℃~600℃。太华群变质岩系从年龄、建造、岩类、岩石化学以及含矿性等各方面特点与世界上广泛发育的绿岩带颇为相似,亦应属于绿岩带。只是变质程度较高,以角闪岩相为主,而不是绿片岩相。太古代基性岩有自己的特点,类似于大洋中脊拉斑玄武岩,但也不尽相同,其地壳构造、岩石圈厚度和运动机制与当代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等离子光谱方法测试了桂北BT锡矿区内有关的岩石、矿石和个别矿物共20件样品的REE含量。通过对REE分布模式、特征参数La/Yb、Sm/Nd和δEu的分析研究,并与地质体特征,岩石、矿石和矿物成分等的研究作了对比,得到了一些有关成岩成矿方面的信息,现归纳如下: 1、BT地区四堡期基性岩属于岛弧型拉斑玄武岩而不是大陆拉斑玄武岩或洋脊玄武岩。四堡群粉砂岩具负Ce异常,表明其为海相沉积环境。 2、从粉砂岩→三防花岗岩体→平英花岗岩体,轻稀土含量减少,重稀土含量增高,反破出平英锡花岗岩的起源和演化。另外,在平英花岗岩体中,REE与Si、F元素的含量呈正相关性。从岩体的边缘到中心相,REE和SiO_2同趋于富集。 3、发育在花岗岩隆起外部的蚀变带,自下而上是一个REE含量减少、Eu亏损渐弱的连续过程,这些均表明携带REE的热液由花岗岩向围岩迁移时,在弱碱性环境中逐渐卸载。 4、矿区内的五种矿石类型尽管其规模大小不同,距花岗岩体的远近有别,成矿条件各异,但其中REE的特征与花岗岩有较密切的关系。电英岩型锡矿石的REE分布型式由主矿物电气石所决定,与电气石共生的造矿矿物锡石的REE反映出物质来自花岗岩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发育在桐柏—大别山北麓的信阳—商城断陷盆地中的信阳群主要由一套绿片岩相的区域变质岩系组成。其原岩主要为碎屑沉积岩建造,其次为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少量碳酸盐岩建造。火山岩的主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它们属一套亚碱性系列的火山岩系,反映其生成环境类似于岛弧—大陆边缘的特征。推测出信阳群是发育在“过渡型”地壳之上的、具块断运动性质的断陷盆地中。信阳—商城断陷盆地的形成可能同震旦纪时期华南洋壳海域的岩石圈断块沿桐柏—大别山古老断块隆起南侧消减,而在其北侧引起拉张有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矿物学、岩石化学、REE 理论模型、Sr 同位素二元混合模型及微量元素研究认为:张家口火山岩属幔、壳混源型,幔源组分占20%~25%,相当于玄武岩的熔融体。火山碎屑流喷发时流体动力学模型研究表明:喷发速率高达49~76ms~(-1),质流速率1×10~72.7×10~7kgs~(-1),,火山喷发柱高达18~22km。岩浆自岩浆房上升至喷发的过程,应属恒温过程,其密度减至原来的1/4至1/2,岩浆体胀,挥发份出溶及岩浆破碎是形成火山碎屑流最基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内蒙地槽区的蓝闪片岩及其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地槽区多处发现蓝闪片岩,成为蛇绿岩套、混杂堆积的重要组成部分,嵌夹在强烈构造变形带内,是古板块俯冲作用的直接产物。其岩石类型以成分相当于细碧岩和细碧质凝灰岩的基性火山岩为主,主要矿物组合是铝铁闪石—绿帘石—绿泥石—阳起石—钠长石,并含较多的迪尔石、黑硬绿泥石和铁滑石等低温高压矿物。蓝闪石类矿物的光性特征,X—射线粉晶分析和化学分析数据表明:(1)蓝闪片岩中以铝铁闪石为主。(2)Fe_2O_3含量很高,Al_2O_3极低,可能是蓝闪片岩中不出现典型低温高压变质相中的硬玉和硬柱石,而出现相当多的迪尔石和铁滑石等低温高压矿物的原因。(3)Alv1较少,反映板块俯冲过程中相对压力较小。  相似文献   

10.
渤海盆地早第三纪基底内断裂构造最普遍的是犁式正断层,盆地内由于地壳向深部粘性增大,水平方向粘性剪切应变也相应增大,导致断层在一定深度以水平剪切方式消失。剪切带以下变形方式主要是拉张作用下的粘性伸展,因此盆地内地壳变形符合上部为脆性变形层及其下部为粘性伸展变形层的双层模式。晚第三纪由断陷转为拗陷是由于上地幔的热衰减和岩石圈热收缩,表现是地表热流值衰减,壳内高导层和上地幔高导层向下回落,盆地发生区域性统一沉降。区域构造环境上,盆地的形成演化受中,新生代大洋扳块向亚洲大陆的俯冲作用控制,俯冲于大陆岩石圈之下的洋壳熔融,引起上地幔物质调整形成穹隆体,结果岩石圈引张拉薄,地壳发生断陷。成因类型上,早第三纪时期渤海盆地属于主动型的裂谷盆地。  相似文献   

11.
华北地台北侧古生代大陆边缘主要经历三期构造演变,其中早古生代有两次板块活动、槽台转化和陆壳增生过程,而华北地台及其北缘的增生陆壳与西伯利亚地台及其南缘增生陆壳的对接,发生在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其缝合带位于内蒙贺根山—二连浩特之北的哈拉图庙一线,往西与蒙古戈壁天山北缘中古生代蛇绿岩带相连结。发育在内蒙古生代褶皱区的三条蛇绿岩带的形成时代由南向北依次变新,分别为寒武纪、奥陶纪和晚泥盆—早石炭世。相应的构造侵位或俯冲、对接的时限为中晚奥陶世至早志留世、中晚志留世至早泥盆世、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蛇绿岩(带)、古岛弧岩系、复理石建造和磨拉石建造的形成时代、地质特征的研究确切地证实,在华北地台北侧存在加里东褶皱带,其北界位于索伦山—苏尼特左旗—锡林浩特以南。白云鄂博—温都尔庙—西拉木伦河北侧蛇绿岩的形成和侵位时代,相应古岛弧岩系及复理石、磨拉石建造的形成时间表明,板块的俯冲和加里东褶皱造山是由西向东迁移发展的,强烈构造运动的主期发生在中奥陶世至晚志留世。华北地台北侧古生代的三次构造演变,分别形成各自的成矿系列和金属矿带。南带的构造—成矿系列完整,既有与蛇绿岩建造共生的Cr—Ni、Fe—Mn—P成矿系列,又有过渡壳型的Cu—Mo—Au成矿系列,从洋壳向陆(由北而南)Fe、Cr,Cu(Mo)、Au依次排列分布,各自包含有一系列的矿床和矿(化)点;中带只有蛇绿岩建造的Cr—Fe矿带;北带以发育Cr矿为特色。  相似文献   

12.
已知典型矿床研究表明,斑岩钨矿床具以下基本特点:(1)成因上与特定的岩浆岩建造密切相关。(2)空间上受深断裂控制成群成带分布。(3)受含矿母岩浆制约具特定的蚀变类型组合及其分带规律。(4)常与Cu、Mo、Pb,Zn、Au、Ag等伴生成矿。形成斑岩钨矿床的所谓特定的岩浆岩建造,成因上属作者所划分的过渡型花岗岩类的花岗质潜火山杂岩;时代上集中于燕山早期晚阶段(晚侏罗世)、构造演化阶段处于陈国达教授所划分的地洼发展阶段激烈期。杂岩体演化成矿是斑岩钨矿床形成的基本途径;其成矿岩体几乎无一例外地均是岩浆充分分异演化的分异杂岩体。但随着杂岩体由早而晚岩性由基而酸的演化,壳质组分向岩浆晚期的逐渐聚集,斑岩钨矿床的形成总是与杂岩体既期高酸富碱富挥发分的壳质斑岩直接相关。所以,斑岩钨矿床既具与斑岩铜矿床相类似的成岩成矿机理,又具与斑岩铜矿床明显有别的成岩成矿物质来源。前者是斑岩钨矿床赖以确立的依据;后者则决定了斑岩钨矿与斑岩铜矿不同的含矿岩体岩石—地球化学标志及其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北方地区“华北地台”的南北缘,自晚古生代以来,特别是燕山期,由于古大陆板块的活动,在古大陆边缘内陆一侧,形成了近100个与酸性斑岩体有关的斑岩型、矽卡岩—斑岩型、矽卡岩型钼矿床和极少数钼(铜)矿床(占全国钼矿储量80%以上),按矿床空间分布和大地构造环境,可分为东秦岭钼矿成矿带和燕山台褶带钼矿成矿带。其侵入时间主要集中在110~190m.y.。既燕山期。区域内斑岩型及有关类型的钼矿床大致可分为花岗岩—流纹岩辉钼矿系列和花岗闪长岩辉钼矿系列。花岗岩—流纹岩系列岩体与钼矿间的成矿专属性最明显,其岩石化学特征为高硅((?) SiO_2>73%),富钾质( K_2O>5.4%, K_2O+Na_2O>8)、低钠Na_2O<3%),并具高Rb、低Sr、高F、Rb/Sr>1等特点;而花岗闪长岩系列岩体则与钼(铜)矿有关,其岩石化学特征与铜矿斑岩体相似;由于“华北地台”区花岗闪长岩系列所处大地构造环境与斑岩铜矿者不同,故只是形成极少数几个规模有限的斑岩型钼(铜)矿床。源岩浆形成深度相当于23~45km;岩体分异指数DI>80。与岩体上侵成岩和成矿作用相伴,一般产生强烈云英岩化、硅化、绢云母化和钾质交代等蚀变;并出现萤石、黄玉、电气石等含F矿物。矿体一般与钾硅化带密切相关,多产于岩体与围岩接触带。矿化以单钼、钼(钨)或钼多金属建造为主,常出现W、Sn、Bi的独立矿物,有时可形成矿体。只有花岗闪长岩辉钼矿系列中,铜矿化有时可富集为矿体。北方地区基地岩石厚度>40km,为一套含钼克拉克值1—n倍的中深度的片麻岩混合岩,以及作为盖层的元古界浅—中度变质岩;而与钼矿有关的小侵入体含钼量也较高(一般是克拉克值的n—n十倍)。岩体Sr~(87)/Sr~(86)0.7046~0.7100,平均为0.7072;δS~(34)为两组,一组小的正值为+0.24~+7.35‰,另一组较大的负值为-0.3~-15.9‰;δO~(18)+7.2~+9.0‰;稀土总量平均为192.95p.p.M.;∑Ce/∑Y平均为6.98,为稀稀土型,有一定的Eu负异常出现。以上所列数据表明中国北方地区斑岩钼矿“成矿”侵入体的来源与斑岩铜矿者基本一致,均属壳幔型,或“Ⅰ”型。但通过混合参数计算锶的来源,结果表明:57~76%来源于下地幔,24~43%源自地壳。因此,本区燕山期“含矿”岩浆相对比较富钼。然而由于所处大地构造具体环境不同,切割深度有别,从而源岩浆的壳源,幔源物质比份不一,所以在“地台”区南北两侧形成各具特色矿物组合的以斑岩型为主的钼矿成矿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