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谷波  张传学 《商》2013,(18):235-23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强调指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国的海洋资源开发活动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但同时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活动也将受到来自与我存在海洋争端的国家及海上恐怖主义、海盗活动的挑战与威胁,保护海洋资源开发活动将成为部队一项极为重要的非战争军事行动,要求我们必须着力做好保护海洋资源开发活动中的政治工作,发挥好服务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2.
海洋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开发领域。21世纪是海洋世纪。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国内外沿海地区实现经济振兴的重要举措。丹东海洋资源开发潜力较大,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和区住优势,培育海洋支柱产业,开辟新的经济增长领域,逐步建立与丹东陆域经济体系相适应的技术先进、结构合理的开放型海洋经济体系新格局,分析未来发展海洋经济的条件、环境、潜力和机遇,抓住21世纪国内外海洋经济和科技发展趋势的机遇,努力实现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万蓬勃 《北方经贸》2012,(10):46+52
青岛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雄厚的经济后盾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又有奥帆赛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但是青岛市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仍存在种种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与政策、资金的扶持;产业化程度不高,缺少核心竞争力;专业化人才缺乏;传播体系不完善;海洋产业发展中的生态破坏等。因此,加快青岛市海洋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充分认识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从政策上、资金上给予扶持;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媒体的力量,重视海洋文化产品的创作与传播;注重海洋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海洋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沿海地区有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实现海洋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辽宁是海洋大省,是整个东北地区唯一的出海口,海洋资源开发潜力较大。因此,我们必须依托新的视角,依据新的指导思想,依靠新的方法来发展海洋产业,实现辽宁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辽宁发展海洋产业的重大意义出发,分析其现状、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创新海洋执法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东  冯增臣 《沿海经贸》2003,(12):23-24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和载体,是发展海洋经济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如何使有限的海洋资源为人类合理利用,使其发挥最大效益,这是摆在海洋执法管理者面前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丁丽君 《北方经贸》2011,(9):33+39-33,3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掀起了应用人工神经网络(ANN)研究海洋问题的热潮。从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预报与预测、海洋资源评估和海洋环境监测等方面对ANN在海洋领域应用的文献进行初步梳理,以期为ANN在海洋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白雪松  常旭 《商场现代化》2007,(26):230-231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许多沿海国家将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作为增加国民生产总值的有力的战略支撑点。河北省作为我国主要沿海省份之一,必须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建设沿海经济强省的战略部署,积极发展海洋经济,把我省建成海上经济强省。  相似文献   

8.
白雪松  常旭 《商场现代化》2007,(9Z):230-231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许多沿海国家将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作为增加国民生产总值的有力的战略支撑点。河北省作为我国主要沿海省份之一,必须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建设沿海经济强省的战略部署,积极发展海洋经济,把我省建成海上经济强省。  相似文献   

9.
海洋资源主要是指形成和存在于海水之中与海洋水体、海底及海面本身有着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海水资源、海洋新能源、海洋旅游资源等都属于海洋资源的范畴。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创造的价值也十分可观。我国海岸线长达1.8万km,拥有37万km2的领海和300万km2的海洋专属经济区,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资源丰富,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沿海水域资源开发水平低、开发不合理等问题,导致海洋资源破坏严重以及近海环境污染。一方面从外部效应理论、公共物品理论以及政府寻租行为和科斯定理等理论层面找原因,另一方面从政府层面看,存在寻租行为、相关法律政策不完善、缺少海洋资源产权制度等问题。提出加强政府管理,注重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高海洋资源开发的科技水平,不断调整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等对策建议,以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丁继明 《消费导刊》2013,(7):203-204
我国拥有辽阔的海域,孕育着丰富的海洋资源,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海洋斗争日趋激烈,我国海上形势面临着严峻局面,海防安全亦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发展和强化海防建设,必须以联合国《海洋公约》为依据,确立新的海防观念与海防意识,在将可能的海洋威胁方向确立为国防的主导方向的同时,以重组国家海洋局为契机,强化海洋忧患意识,构建强有力的海防力量,把我国建设成美丽、富饶的海洋强国。  相似文献   

12.
一、海洋工程发展环境分析 1.国际环境分析 随着陆地资源日趋枯竭,人类生存和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大规模、全面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海洋空间,发展海洋经济已列入各沿海国家的发展战略.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沿海国家普遍加紧了对海洋高新技术的开发,海洋环境探测、海洋资源调查、海洋油气开发正成为世界高技术竞争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张朴言  陈训争  邱铭 《现代商业》2013,(11):170-171
海洋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它是指形成和存在于海洋、海水中的有关资源,从广义上还包括海洋提供给人们生产、生活和娱乐的一切空间和设施。泉港区地处福建沿海中部,位于湄洲湾南部,拥有海域面积119.6平方公里,岛屿面积0.8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56公里。由于泉港区海洋资源丰富,因此海洋经济是该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当前泉港区正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积极推动一系列"向大海要资源"的举措。所以,明确泉港区的海洋资源优势,以科学的方法开发利用当地海洋资源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对泉港区所具有的海洋资源优势,当前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填海工程可有效利用海洋资源,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填海工程施工也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相关部门应在填海工程施工期落实相关事故防范和环保措施,以减少事故发生后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在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力争做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相似文献   

15.
叶冬娜 《消费导刊》2014,(4):188-188
本文从生态伦理角度出发,阐述如何协调人与海洋的关系,提出了人们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时候所应自觉遵循尊重海洋,善待海洋及人与海洋的“和解”两大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全球粮食、资源、能源供应紧张与人口迅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开发海洋资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海底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已成为沿海国家的重要经济活动内容,成为某些国家的经济支柱。日本是其中之一。首相安倍晋三欲将海洋资源开发作为经济增长战略的核心内容,意在抗衡中国的海洋活动。本文通过介绍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日本海洋资源开发产业的构造和商业流程,提出海洋资源开发产业扩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2006年福建省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我省由海洋资源大省向海洋经济强省转变"的目标。依托福建广阔的海域、丰富的海洋资源、有利的对台优势,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省的目标是具有可行性的。本文将对福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可行性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张偲 《商》2013,(16):266-266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迅速,在全国的海洋经济中地位日益显著,对于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的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海洋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但也受到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洋资源利用低效、海洋产业结构失衡和海洋科技创新不足等因素的制约,须进一步探索其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陆地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三大矛盾的日益突出,海洋资源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是由于受海洋资源 "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偿占有、无偿使用 " 传统观念的影响,人类长期进行掠夺式的开发,严重影响了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通过海洋资源的资产化管理,改变目前海洋资源无价和价格不合理的现象,促使海洋资源由事业型运行机制向资产化、产权管理机制的转变就成为当前海洋资源综合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下,针对我国自然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状况,亟需开展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海洋大省,势必要结合自身特点,建立海洋资源审计体系,为我国海洋资源审计提供参考。文章结合广东省海洋资源现状,从海域屏障、海域使用、海域水质三方面构建审计指标,分析审计的重点,针对广东省面临的海洋资源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为建立完善的海洋资源审计体系提供“广东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