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北京举行中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发布会,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也使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首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本文拟陆续将我国所发布的38项具体会计准则分别与相关的国际会计准则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AS/IFRS)进行比较,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莫红梅 《会计之友》2007,(9Z):73-74
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在本次修订的会计准则中,无形资产准则内容变化较大。本文通过阐述无形资产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直接影响,探讨无形资产准则修订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2007年1月1日起,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实施。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趋同,对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保障社会公众利益,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升我国会计整体水平具有重大意义。新准则对原有会计准则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并且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执行,这对上市公司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对2001年的一般准则及16号具体准则进行了部分修订并增发了22号具体会计准则。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融合性。中国会计准则至今年为止颁布的一项基本准则及38项具体准则,体现了许多优点。但是,我国会计准则无论在制定上还是内容上都有潜在问题。以下就针对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以2005年11月8日,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北京签署的联合声明为标志.我国向全球会计界郑重宣布: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建立,除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关联方交易披露以及部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差异外,其他主要部分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为了配合广犬会计人员认识与理解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我们从本期开始,约请会计准则研究的学者,系统介绍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体系的异同,以供会计同仁学习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姚庆伟 《西部财会》2008,(10):23-24
新准则的颁布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不过趋同并非意味着等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制定的过程中还充分考虑了中国国情以及转型市场经济的特点。在这里,我们对新准则中关于资产减值损失的有关规定及其可能给国内企业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 1雄则体系不同。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的结构由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构成,并将类似于概念框架的内容归入基本会计准则。这种做法与国际惯例有较大出入,在国际会计准则中不存在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之分,而我国基本会计准则定位不太明确,只在总则部分说明“制定企业会计制度应遵循本准则”,对基本会计准则与具体会计准则的关系只字未提。  相似文献   

8.
浅议新企业会计准则特点及对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我国会计改革最重要的部分,新企业会计准则一经问世,就受到了理论界、实务界各方的广泛关注。此次我国基本建立了完整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构成。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实现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如此大规模的准则变动,势必会对施工企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准则比较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年2月16日,财政部在北京举行了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发布会,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这其中包括新增的“3号准则”——投资性房地产。新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的正式建立。虽然在一些细则方面还存在争议,但是通过其与国际准则的比较分析,不难从整体上把握“3号准则”的制定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一、建立我国财务信息披露准则的必要性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颁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从总体来看.这次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起点高、内容完整、覆盖面广;建立起了较为科学完善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标准,填补了我国会计规范领域的诸多空白,并在会计计量、企业合并、金融工具会计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和突破。笔者认为.完整的会计准则规范体系应该由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确认和计量准则、财务信息披露准则三部分构成,财务信息披露准则是会计准则规范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建立我国财务信息披露准则的必要性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这一准则体系既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又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为我国各类企业现有的经济业务提供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标准。其发布实施,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必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和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潘乐 《西部财会》2006,(6):35-37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39项企业会计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将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由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第一个层次就是基本准则,它不仅指导着整个准则体系,而且还是今后新交易或事项出现时的处理参照依据。将新发布的基本准则与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进行比较与分析,可以加深我们对新准则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实施。新准则的颁布与实施使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实质性的趋同,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但由于基本国情和社会现实的不同,两者还存在一些差异。总体来说,国际会计准则体系的设计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具有明显的市场经济特征,其所涉及的经济业务远比我国会计准则丰富、广泛。具体而言有以下几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西部财会》2005,(12):70-70
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前日透露,当前,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国际的接轨正在取得突破性进展。“会计准则的整个制定和修改工作预计在2006年完成,完成后即正式对外发布,并择机实施。”完善后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将由近40项会计准则构成。拟分两个层次:一为基本准则,它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二是为根据基本准则制定的具体会计准则,它又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和报告准则三类。  相似文献   

15.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顺应中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要,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强化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理念,构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有益借鉴,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历史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金盈波 《会计之友》2007,(11Z):74-75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标志着中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对上市公司防范金融风险。规范债务重组及提高信息质量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以下简称新准则),与现在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存货》(以下简称旧准则)相比,新准则的颁布对存货在入账价值、发出计价及期末计价等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  相似文献   

18.
王丽艳  郝铁钢 《活力》2006,(11):64-64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顺应中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要,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性的跨越和历史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2006年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发布,这标志着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正式建立,也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基本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在构建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过程中,我国注重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体现我国特有的经济环境,体现了准则的双向趋同。一、双向趋同的含义自20世纪8  相似文献   

20.
2007年是我国上市公司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第一年。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作为资本市场的规则之一,对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