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工业高度发达的日本,兼业农户的大量存在是一个令人注目的现象。本文将对日本兼业农户的现状、存在的原因以及它在日本当代农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进行一些初浅的探索。 一、日本兼业农户的简况 日本的兼业农户是指以商品生产为特征,除了经营农业以外,还经营其它项目的农户。  相似文献   

2.
坂城町位于日本长野县东北部,是一个四周被标高1000米以上的山峰所围绕的小盆地,1993年全町土地总面积5364公顷,其中山地、丘陵及其它面积占75%以上,全町5009户家庭,人口16884人,农户总数为1305户,其中:专业农户159户,兼业农户1146户。 坂城町的工业发展之路在日本是有一定影响的。坂城现象早已引起日本经济学界的关注。日本的许多著名经济学家等都曾分别在他们的演讲或著作中提到坂城经验。笔者曾在坂城  相似文献   

3.
从狭义的农户兼业化出发,基于生产要素投入变化的视角,系统归纳了农户兼业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采用DEA-Tobit两阶段法构建面板Tobit模型,就农户兼业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直接效应、中介效应和总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兼业化不仅会直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而且还会通过土地中介效应间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从影响效果看,农户兼业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总效应和直接效应显著为负,土地中介效应和资本中介效应为正,但资本中介效应并不显著,农户兼业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间接影响主要通过土地中介效应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以1961年出台《农业基本法》为起点,日本把促进小规模兼业户退出农业、扩大专业农户农地经营规模作为重要政策目标。半个世纪来,日本修改法律以放松对农地流转的管制,实行激励政策以促进农地规模经营,但农地经营规模细小的问题依然如故,农户兼业化和农民老龄化日益严重,农地撂荒和村庄衰落愈演愈烈。其深层原因是,农地制度改革缺乏顶层设计和长远考虑导致贻误最佳改革时机,家门口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放慢了农户退出农业、进城谋生的步伐,对农业的高度支持保护降低了小规模兼业农户退出农业的意愿,压缩式城镇化、以农为本的文化传统和土地细碎化造成了农地市场失灵。日本改变小农生产失败的启示是:对兼业化的利弊要有清醒认识,对普惠式支持政策应早做调整,对农地市场失灵要有足够的防范和补救。  相似文献   

5.
一、高级农业合作化以后的形势 1955年冬至1956年春,我省农村出现了第二次农业合业化高潮,这次高潮比第一次更为迅猛剧烈。在此次高潮中,全省农业生产合作社达到10367个,入社农户达293.9万户,占总农户的98.7%,其中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简称高级社)8378个,占总农户的93%。到1956年底,参加高级社的农户已达到入社总农户的98.5%。全省完成了农业合作  相似文献   

6.
在有关农业发展的讨论中,兼业农业这一现象一般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兼业农业十分普遍,在农村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在亚洲,兼业农业的普及程度迅速提高。它在日本的比重占82%,在台湾占94%。日本农民家庭收入的大约80%来自非农产业活动。在韩国,这一数字的30%。但是即使在工业化程度较低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兼业农业也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农户兼业为视角,探讨不同兼业类型的农户"两型农业"技术采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农户"两型农业"技术采用意愿,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政策参考。[方法]利用湖北省农户调查数据,以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为例,比较了不同兼业类型的农户"两型农业"技术采用的意愿差异,运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了影响不同兼业类型农户"两型农业"技术采用意愿的关键因素。[结果](1)多数农户对"两型农业"技术有采用意愿,其中采用意愿最高的为二兼农户,其次为一兼农户,纯农户采用意愿最低;(2)影响不同兼业类型农户采用意愿的共同因素主要集中在两方面,感知有用性方面对各类型兼业农户均有十分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方面对各类型兼业农户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影响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对"两型农业"技术采用意愿的因素有明显差异,劳动力占比、种植面积、农药使用频率、较容易获得农业技术信息均对纯农户采用意愿有负向影响;性别和农药使用频率分别对一兼农户有负向和正向影响;文化程度、种植面积、家庭年纯收入和农药使用费用均对二兼农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可通过加大"两型农业"宣传推广力度、增强政策支持和技术推广补贴力度、适度发展规模化经营等方式以提高农户对"两型农业"的认知和采用意愿,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背景下,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规模种植农户非农兼业的行为普遍存在,那么其非农兼业是否降低了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本文基于湖南省7个县市共418户微观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外出兼业对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采用工具变量法处理非农兼业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农户兼业仍然有利于正向提升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外出农户兼业收入越高,或兼业地区离其农村家庭越近,越有利于提高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分析影响机制时发现,农户选择外出兼业,可通过加入互助合作组织、提升农业机械化程度、流转耕地地块集中化生产和农场化经营来影响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在对农户家庭耕地总面积的异质性分析中发现,农户耕地流转面积应保持在一定面积范围内,否则过犹不及,而家庭最优耕地总面积处于100~200亩之间;此外,年轻农户选择外出兼业,或者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选择外出兼业,其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幅度也越大;家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较少时,如果有农户选择外出兼业,将不利于提升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但三人及以上则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背景下,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规模种植农户非农兼业的行为普遍存在,那么其非农兼业是否降低了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本文基于湖南省7个县市共418户微观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外出兼业对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采用工具变量法处理非农兼业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农户兼业仍然有利于正向提升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外出农户兼业收入越高,或兼业地区离其农村家庭越近,越有利于提高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分析影响机制时发现,农户选择外出兼业,可通过加入互助合作组织、提升农业机械化程度、流转耕地地块集中化生产和农场化经营来影响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在对农户家庭耕地总面积的异质性分析中发现,农户耕地流转面积应保持在一定面积范围内,否则过犹不及,而家庭最优耕地总面积处于100~200亩之间;此外,年轻农户选择外出兼业,或者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选择外出兼业,其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幅度也越大;家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较少时,如果有农户选择外出兼业,将不利于提升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但三人及以上则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富山县地处日本中部,面积4252平方公里,平均气温13.5℃,年均降水2346mm,人口11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4万,耕地面积6.9万公顷,水田率达95.8%,居全国第一位,水田中水稻面积5.1万公顷,水稻生产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88年全县农户共62,978户,其中兼业农家占96%,专业农家只占4%。这个县农业集约化程度和生产水平,均居全国先进行列。本文作者在访日期间了解的农户土地经营规模的变化发展作些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农户兼业经营行为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尽管对农户兼业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是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农户来说,兼业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把农业经营活动和非农业经营活动结合起来,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未来20年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户兼业经营是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绿色生产对化肥投入提出减量化的要求,农户作为践行减量化施肥的主体,成为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施肥外包服务对兼业农户施肥行为的影响,从理论与实证上检验兼业对农户施肥频率与施肥偏离量的影响,以及施肥外包服务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本文利用黑龙江、浙江、四川及河南4个省份128个村庄478个农户690个地块数据对上述影响进行检验,并得出如下结论,农业劳动力短缺会使得兼业农户减少施肥次数,但是会通过增加施肥量来弥补因施肥次数减少而导致的施肥不足,反而使得施肥偏离经济最优水平。施肥外包服务能够缓解兼业农户施肥次数的减少,但是在兼业对农户施肥偏离的影响中没有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因此,对于兼业农户而言,施肥外包服务这种“轻简”化的选择,并未带来明显的“轻量”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论农户兼业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上世纪 70年代末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 ,家庭成为独立的生产经营主体 ,拥有了较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兼业化这一问题也随之产生了。本文拟就农户兼业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问题进行探讨。一、农户兼业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涵1 兼业农户的界定。兼业农户是相对纯农户 (只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 )而言的 ,它是指农户作为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既从事农业 ,又从事农外活动的多元化的经营活动方式。兼业农户的界定包括界定的对象和界定的标准。界定的对象一种是将农场主作为定义的对象 ;另一种是将整个农场 (或农户 )作为定义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农户兼业问题是在我国人地矛盾较尖锐、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的制约下形成的农户家庭内部分工的均衡形态,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普遍现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农户兼业经营现象将长期存在,并将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普遍趋势。近年来我国农户兼业现象进一步不断深化,且兼业农户的比重远远超过了纯农户。文章首先对河南省农户兼业整体情况进行阐述,并对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小麦生产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其次,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 (SFA),对样本农户数据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河南省2004~2011年间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值较高,同时对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技术效率均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出3种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小麦技术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I兼农户的技术效率高于纯农户和Ⅱ兼农户,其中Ⅱ兼农户的技术效率值最低;最后文章讨论分析了3种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小麦技术效率存在差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农户兼业投资问题研究王青张玉清一、辽宁省农户兼业投资行为长期存在的必然性在对农户兼业投资问题进行研究时,首先应当选择一个参照系,以便对比,这个参照系就是农户非兼业投资的实际结果,也就是说,非兼业投资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纯农业投资,二是纯非农业投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农户的收入来源逐渐多元化,文章通过研究农户兼业化程度对不同类型农业保险偏好的影响,为针对性推广农业保险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以湖北、湖南、河南3省粮食主产区的732份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Logit模型和多元Logit模型分析农户兼业化程度对保险种类偏好的影响,讨论种植规模在务农收入占比和保险种类选择之间的调节效应,以是否有固定非农工作将农户分为不同类型的兼业农户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 (1)务农收入占比高的农户偏好传统的物化成本保险,务农收入占比低的农户更喜欢新型指数保险。(2)兼业化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大规模农户比小规模农户更愿意保成本、保产量。(3)不同类型的兼业农户保险偏好存在差异,有固定非农工作的兼业农户比没有固定工作的兼业农户更愿意选择新型指数保险。结论 有必要在务农收入占比高、种植规模大、没有固定非农收入的农户中推广传统的物化成本保险;在务农收入占比低、种植规模小、有固定非农收入的农户中推广新型指数保险。  相似文献   

17.
通过梳理我国农户兼业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现有文献,从生产规模和专业化两方面分析农户兼业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发现,现有文献对此看法差异较大,可能是兼业农户阶段性分化、生产异质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兼业内生性等原因造成的。现有文献对农户兼业分析中多把农户家庭作为整体性分析,忽略了家庭内部分工的专业化,也忽略了农户不仅是理性的经济人还作为社会人存在。未来在分析兼业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时不能孤立地分析,要综合分析和考虑兼业阶段性分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目标值—总绝对方差最小(target-MOTAD)模型分析了风险状态下不同类型农户的最优农业生产组合,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在以近3年农业生产的平均收益为目标收益时,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和江陵县的纯农户和兼业农户在目前的投资水平下均未能获得目标收益,需要通过增加资本投入和优化农地利用结构来实现该目标收益;第二,对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和江陵县的的农户而言,生猪养殖增加了农户农业生产的风险,而淡水鱼养殖则降低了农户农业生产的风险;第三,在相同的农业生产目标收益下,兼业农户比纯农户面临更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农户兼业行为是农户增加家庭收入、规避经营风险的理性选择。本文基于农户兼业研究的文献梳理,利用课题组2015年9省份1647个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农户禀赋(户主特征、家庭特征、社会资本、经济状况、土地资源禀赋)、区域环境(地貌特征、交通便利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农户种植结构)对粮农兼业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粮农兼业化是普遍现象,以农户禀赋、区域环境各变量对粮农兼业化影响存在一些差异,有些因素达到显著水平,有些因素未达到显著水平。基于农户兼业是一个长期的理性选择过程,因此,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经营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三农"领域的改革与完善,要因地制宜、循序推进,充分考虑农户禀赋因素和区域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20.
兼业是我国现阶段农民家庭经营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已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兼业还将存在,但兼业化也为农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探索发展农业主业的各种途径,以扩大规模经营和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兼业农户在经济发达地区的比例很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他们将进一步分化。为实现从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的转换即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必须使有条件的农户彻底离开农业进入非农产业领域。土地对农民的生活保障功效大启示我们,通过建立能代替土地保障效用的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将对兼业农户向非农转移创造条件,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