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是苏宁、海尔的脚步没有跟上灵魂,还是国美、格力依然在享受最后的增长红利?  相似文献   

2.
联想娃哈哈李宁万宝恒源祥海尔格力读者康泉国美华为美的双星公牛苏宁长虹鄂尔多斯澳柯玛光明雅戈尔方正健力宝雪花新东方王老吉奇瑞中华红塔山双汇汇源30年的民族工业品牌~~  相似文献   

3.
海尔空调大幅降价了. 海尔大举与国美、苏宁合作. 海尔手机定位中低端用户. 2004年伊始,一直将"只打价值战,不打价格战"作为主要市场口号的海尔开始发生了令人称奇的变化.连续三个举动让业内外人士都有些不知所措,尤其是长期跟随海尔摇旗呐喊反对价格战的忠实学者与"枪手"们此时只有无语地看着海尔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4.
最终,国美将大中收入囊中,曾经叱咤中国家电连锁业的五霸(国美、苏宁、永乐、大中、五星),如今以国美苏宁的各霸一方收场。  相似文献   

5.
海尔、创维、格力首先出招建立品牌旗舰店、4S专卖店等,苏宁、国美则在上层资本运营上的动作频繁,从单一的规模化“圈地运动”向“资本控制”变身——  相似文献   

6.
叶庞 《中国新时代》2005,(10):102-105
国美、苏宁,既耳熟能详又非常陌生的两大家电连锁巨头,一个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霸气十足,凭自己强大的终端竞争力视上下游厂家如无物,一个无论在商业资本还是实业资本上均左右逢源,以和气生财的传统形象,在缓慢发展中赢得越来越多的尊重与市场。两公司在实力上的势均力敌,使得两者的博弈十分引人注目。在国美与格力发生矛盾后,苏宁立即与国内空调厂商合作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促销活动,这个事件从侧面反映出苏宁与家电制造商和供应商的关系似乎更加融洽。实际上,国美在历次与海尔、格力等家电制造“大腕”掰手腕的时候,态度都表现得比较强硬…  相似文献   

7.
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坦言,要将国美、苏宁大家电的毛利从20%打压到10%。通过直击对手命脉,刘强东希望京东商城能与苏宁、国美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三分家电零售渠道。  相似文献   

8.
苏宁抄底     
2008年,苏宁意外收获了一个“大礼包”。 年末,苏宁的头号劲敌国美掌门人黄光裕,因涉嫌经济犯罪突然被北京警方拘押。如今,黄光裕一案的真相仍扑朔迷离,但国美因此所受到的影响却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9.
苏东 《中国企业家》2008,(16):44-53
是“千年老二”,还是逆转在即?当苏宁选择了与国美迥异的发展路线,它会得偿所愿吗?苏宁与国美长时间的激烈竞争与对抗已经成为中国流通业在这个时代最引人关注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黄光裕栽了,苏宁的机会来了! 一是国美管理层疲于应付“黄光裕被拘”事件,难于集中精力应对年关之战;二是老板出事,国美品牌受损,微妙影响着消费者的品牌取舍;三是近两三年,苏宁的运营效率和偿债能力都略高国美一筹,现金流充足,必将更受供应商的优先支持;四是前期国美在行业高峰期扩张过于激进,  相似文献   

11.
家电生产厂商与国美电器有限公司(简称国美)、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苏宁,苏宁电器002024.SZ)等家电连锁卖场的一些利益纠葛由来已  相似文献   

12.
龚兵  CFP 《东方企业家》2006,(9):40-41
虽然苏宁的精细化管理能力胜过国美,但目前苏宁还没如百思买般呈现后来居上的必然迹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家电业的迅猛发展,家电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在激烈的竞争中,营销渠道正在显示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随之而来的渠道冲突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随着以国美、苏宁等为代表的家电专业连锁的兴起,家电渠道冲突显得更加尖锐,如2004年的格力与国美冲突事件,2006年国美百万空调全面降价打破空调厂家涨价联盟事件。这些冲突影响到了家电厂商之间的关系,降低了渠道运行的效率。本文通过对我国家电渠道冲突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避免冲突、建立和谐高效家电营销渠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日前,长虹、TCL、海尔等家电品牌纷纷吹响大举进军农村市场的号角。国美、苏宁等大型渠道零售商们也不甘寂寞,相继抛出自己的”下乡”计划。农村市场是中国最大也是最后的市场,对其开拓的结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制造商们的行业地位。农村市场开发为中国家电制造商们提供了又一次洗牌的机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读者信箱     
《英才》2010,(11)
敢于超越沃尔玛也许,当年意气风发的黄光裕集中了人们太多的视线,所以,当张近东用两年时间赶超了国美,让很多人始料未及。尽管外界总是把苏宁与国美这两家放在一起比较,但即使没有赶超国美,张近东也并不认为苏宁与国美相似。  相似文献   

16.
姜继玲 《新前程》2006,(11):36-39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是并购永乐后的“巨无霸”国美和苏宁全面交锋的第一时刻。黄光裕领导下的国美一如既往举着价格战的大旗,而张近东领导下的苏宁,却没有继续使用“跟踪对手降价”来应战,而是用所谓的“价值战”来避对手锋芒。  相似文献   

17.
国美收购永乐于7月25日尘埃落定,但此事件引发的余震却一波接着一波至今仍未平息。国美黄光裕通过媒体“喊话”,称接下来要兼并苏宁,苏宁则针锋相对。唾沫星对口水谁也不愿落下风。下一轮更为巨大的收购案能否实现,人们正拭目以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失手”大中,有不少人为苏宁捏着一把汗。 2007年12月12日,酝酿已久、志在必得的苏宁突然宣布退出对大中电器的收购。随后“死敌”国美突然切入,出价36亿闪电拿下大中。截至2007年12月底,携永乐、大中南北之力的国美,店面数已骤然达到1100家,而苏宁才不过620家。二者在门店规模上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众所周知,中国家电连锁业早已形成了独特的盈利模式:毛利来自开店带来的进场费、通道费、销售返利,以及供应商给予的账期。门店数的优势,显然意味着更多的返利和更长的账期,甚至可以左右市场价格。 苏宁还有什么可以和国美较量? 就在人们纷纷预言“大中事件”将成为苏宁滑铁卢时,苏宁董事长张近东选择《中外管理》首度对外表态:得大中者未必得天下!并高调透露了“超越国美”成为“行业第一”的雄心:“苏宁做的到底是对还是错,一年以后就能见分晓!北京只是局部,而我们在全局上已经形成了优势!三年内,苏宁将全面‘领跑行业’,不仅是企业规模上的领先,而且是在品牌、网络、规模、效益、管理、后台、服务、工商关系等领域内的全方位领跑。”  相似文献   

19.
因国税总局调查国美苏宁大中所属461家电器零售企业增值税存根联滞留一事在社会引起轩然大波,监管部近日已就此事向苏宁电器询问。国美电器在网上发布了官方声明,董秘办有关人士称将尽快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向投资者说明此事;苏宁电器昨晚也出台声  相似文献   

20.
苏宁赛点2008     
是千年老二,还是逆转在即?当苏宁选择了与国美迥异的发展路线,它会得偿所愿吗?苏宁与国美长时间的激烈竞争与对抗已经成为中国流通业在这个时代最引人关注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