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传统的高地价国家,越南的房价这些年来实际上一直处于恢复期。以胡志明市为例,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第一郡等中心区房价就已经达到了5000、6000美元/平米,基本是与2007年房价持平。由于越南经济近几年保持了持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时代》2009,(9):17-17
一系列统计数据和市场动向均显示,在经历了楼市寒冬的洗礼之后,房价迅速抬头,房地产的销售量和房价一路走高,房地产投资也开始迅猛增加,增长势头堪比2007年。  相似文献   

3.
从开始做塑料,到后来做真空镀膜,再到现在正在上马的铝合金项目。谭知行在越南从事行业的变化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越南市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从2004年开始实施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对于控制投资规模过快增长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一些房地产热点城市依然存在着房价上涨过快的压力。特别是在住宅市场需求旺盛,供需矛盾突出的地方,控制房价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调整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利息的政策在抑制房地产投机的心态预期上有一定影响,但由于市场供需矛盾紧张,对平抑房价作用不大。房价上涨受社会经济综合因素影响,单纯依靠房地产部门很难达到控制房价过快上涨的目标,需要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综合发力,才能收到成效。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越南最大的摩托车企业——力帆,现在其摩托车业务已经被严重压缩,在农村市场上力帆摩托受到越南本土摩托车的激烈竞争,力帆在越南也更多地沦为给越南摩托车厂家配套发动机  相似文献   

6.
2003年以来,中国部分城市的房价膨胀引致中央政府频繁出台调控政策,以期缓解高房价问题。中央政府已经多次强调房地产调控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促使房价合理回归不动摇,二是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并明确坚持房价调控目标不动摇。但是,由于以往的调控政策并没有导致房价出现持续的大幅下滑,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市场中政府行为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兴起新一轮的房地产开发和销售热潮,房价的上涨速度也越来越快,房价已大大超出普通百姓的承受能力。这也引起了政府、经济学者以及广大消费者在促成房价过高的原因、房地产市场泡沫过多等方面激烈的讨论。本文从我国房地产市场中的政府行为八手进行研究,阐述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历程中的政府行为的沿革,分析了政府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历程中的行为特点,揭示了在政府行为主导下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社会主义原则提出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方向和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8.
再没有哪个行业如房地产业般受到中央政策的“青睐”了,针对非理性繁荣的房地产市场,中央政府在短短两个月内连出几道金牌。今年3月,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被作为“房地产新政”写进了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5月11日公布的七部委意见,更是将平抑房价作为重点,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据各地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反馈的数字显示,国家调控房价政策相继出台以来,部分城市的房价不同程度出现增速减缓现象。七部委稳定房价的意见出台一个多月,一些地方的房地产市场不同程度地出现降温,  相似文献   

9.
《浙江房地产》2004,(5):41-42
据市统计局提供的房地产统计快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相继出台,市区的房地产开发开始降温,房地产开发回归理性,房价稳中微升,少数指标由于惯性的作用,仍处于高位运行态势。  相似文献   

10.
《江苏楼市》2005,(8):6-7
国家七部委八项措施稳定全国房价,国务院转发相关稳定房价的通知,江苏制定“铁八条”稳定住房价格……上半年政府密集出台的房地产政策“组合拳”,打出了政府稳定房产市场的决心,更唤醒了江苏房地产市场的理性。在对全省今年上半年楼市的最新统计数据进行了认真分析后,江苏省建设厅指出:全省房地产市场发展平稳,房价涨幅趋于稳定,全省房价的过快上涨将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整个房地产界,敏感的是房价,关心的是政策,争议的是拐点。但在此将撇开这些热点问题,来探讨一个冷静但又至关重要的问题——市场供需结构的问题。房地产市场供需是决定房价的关键因素,房价的走势与当前市场供需结构密切相关。政府的宏观调控最终是希望实现市场总量、供需结构的动态平衡,这是确保房价稳定、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的关键,也是全社会的利益所在。正是基于此想法,我们在此之前选择了全国10个典型城市就其住宅市场的供需情况做了一些相关研究分析,以便于更好地探讨房地产市场供需结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回想这几年为越南的辛苦坚持,李东生感慨不已,他连夜为越南分公司发去了饱含深情的贺信——“三思而举步。百折不回头。”  相似文献   

13.
《上海房地》2004,(12):1-1
2004年上海房地产市场在宏观调控的风浪中颠簸前进,政府本着努力实现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房价基本稳定的目标,加大了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市场供应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房价快速上涨被遏止,涨幅被控制在15%以下,保持了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势头。2004年上海房地产市场在政府与市场、消费与房地产经营多方博弈中落下了帷幕。  相似文献   

14.
随着1998年中国住房福利制度宣告结束,住房制度改革进入住宅建设市场化和住房消费货币化的阶段。十余年来,房地产市场有了快速发展,全社会四分之一的投资在房地产行业,几十个产业与房地产关系密切,房地产已经占了GDP的6%。与此同时,房价上涨过高,房价与居民收入比严重失衡,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孟星 《上海房地》2011,(4):11-12
从2005年起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以来,房地产行业似乎陷入了“房价上涨——紧缩性调控——房地产市场低迷——房价反弹——再调控”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而且每一次反弹,都将房价推向一个新的高点。由此,社会上有了“宏观调控无效”、“房价越调越涨”等观点。  相似文献   

16.
当前,各方对北京高企的房价均言之凿凿,自成一说,令局外人眼花缭乱。对房价看多者多为一些官员、房地产开发商、部分地产中介、房地产投机者;看空者多为拟购房者、新闻媒体和学院派经济学家。可以说,上述观点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在房价问题上利益关系的格局。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的看法,与其说表明了自己的客观判断,不如说表达了自己对北京房价走势的希望。  相似文献   

17.
遏制房地产中介赚取“买卖差价”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房地产持续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房价上涨过快的压力。特别是二手房市场发展迅速,以上海为例,据对部分小区调查统计,2004年1~10月份,二手房平均成交价格上涨了20%左右,其中通河新村由于受到地铁一号线延伸开通的影响,房价上涨了35.8%(见附表)。  相似文献   

18.
杭东 《上海房地》2014,(9):17-18
我国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且有逐年上涨的态势。过高的房地产价格影响居民正常需求的满足,不利于我国的民生。对房价进行调控成为当下政府的关键任务。分析房地产价格的形成机制,有利于在制定调控政策时有理可依.实现政策的高效性。 一、我国房地产价格趋势分析 从房价收入来看,我国的房价与收入的比值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从2005年以来.房价收入比逐年上升.说明房价的上涨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收入增长速度.居民的收入水平难以满足其对房地产的需求,房价开始超出居民购买能力.房地产市场呈现出巨大的投机性。  相似文献   

19.
《北京房地产》2006,(11):63-64
国家宏观调控对房地产投资额、市场交易量、商品房房价等方面部产生了影响。目前北京市房地产市场正朝着平稳、理智、健康的方向发展。数据显示,今年“国六条”实施以来,全市房地产投资曲线上升明显趋缓。但是,这种影响传递到抑制房价上是最为滞后的。要落实到房价,则还需要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从2003年中央针对我国房地产行业实施新一轮宏观调控以来,已经历经了4年的时间。在调控房地产的4年中,政府运用了包括财政、金融、土地等多种政策手段来调控房地产市场。运用的调控手段之多.调控力度之大。是我国历次房地产宏观调控中所罕见的。但是,我国大中城市房价的持续快速上涨宣布了这些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无效。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2006年,北京市创下了连续7个月房价两位数增长的纪录。今年1月份,北京市房价涨幅达到9.9%。面对房价的不断上涨,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下一步将会何去何从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