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波 《中外管理》2004,(3):83-85
联想收购汉普以来,有两种评论对“大管家”马越很不利:联想带坏了汉普。此种评论缘于2002年4月至2003年3月,汉普只完成年初目标的一半,亏损近4000万。另一种评论是:汉普就像是农村的漂亮姑娘嫁给了城里的丑小伙——联想。  相似文献   

2.
瞿晓铧  王雨佳 《英才》2010,(8):125-125
在中国产业界,最近这二三十年以来,最成功的商业巨人应该算是柳传志和任正非。我跟这两个人都没有什么私交,但是,柳传志创立联想、经营联想的很多故事都感染了我。  相似文献   

3.
一段时间以来,业内一直有“杨元庆下课、柳传志复出”的传闻。2008年12月25日,联想曾专门对外发布澄清声明,称杨元庆离职消息“不实”。联想2月5日午间在公布2008/2009财年第三季度大幅亏损0.97亿美元不佳业绩的同时,宣布进行重大人事调整,杨元庆不再担任董事会主席,改任首席执行官,公司创始人柳传志重新担任董事会主席。  相似文献   

4.
李乐天 《新前程》2006,(10):56-59
包括麦大伟在内,戴尔六名高管先后“叛逃”联想.戴尔成了名副其实的“高管培训学校”。8月31日,联想宣布调整两位高层管理人员。负责联想全球供应链工作的高级副总裁刘军暂时离开联想的工作岗位一年,接替他的是戴尔原副总裁Gerry P.Smith。而麦大伟加盟联想出任联想亚太区掌门。直接领导他的仍然是老上级阿梅里奥。 联想的挖角几乎掏空了戴尔亚太区的管理团队,戴尔高管为何集体出走?联想高层大换血是否冒进?空降洋帅们在联想生存胜数几何?在这次空降大战中,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相似文献   

5.
泽华 《企业文化》2004,(2):22-25
从1984年11月创办以来,经历了无数狂风暴雨的洗礼,联想已经探索并形成一些关于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的基本认识。在联想有一个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的“屋顶图”(见图1)。联想把管理看作一间房子,分成  相似文献   

6.
谢扬林 《新前程》2006,(9):29-31
能够解释包括杨元庆在内的联想高管薪酬大增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收购了IBM,联想国际化了。联想的高管的薪酬待遇也应当国际化,高管薪酬与美国标准接轨就顺其自然。但需要注意的是,联想制订的高管薪酬明显不符合联想的现状,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草率。  相似文献   

7.
倍受关注的联想集团目前又以重组的大动作在业界引起不小的震动,各大媒体就此事进行了滚动报道。杨元庆与郭为两少帅各自引军分挑联想五大业务,两支分队左右包抄,目标只有一个:INTERNET制高点。一分为二,合二为一。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联想集团旗下原三支劲旅:联想电脑、联想科技与联想系统集成。对原属联想科技的第二大自有品牌联想打印机及联想投影仪和联想调制解调器等“复姓”联想产品,此番与联想科技内其它代理业务分家之后转即又合在以联想电脑为家长的联想大家庭内,可谓即分即合,分中有合。通过此番调整,联想一方…  相似文献   

8.
图片新闻     
《山东企业管理》2014,(11):24-24
11月9日,联想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杨元庆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时表示,联想接下来将发展智能手机的在线销售业务,但并非只打造渠道,而是要提供在线的服务,这也是联想旗下“新板凳”创业平台的理念。杨元庆强调.打造品牌和生产制造对联想来说并重,会善用全球资源,推进联想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9.
当外界纷纷探索“联想为什么?”的时候,当一大批优秀的知识员工相继踏入联想大门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是创新型的企业文化成就了联想的大业,成为联想发展的永动机。  相似文献   

10.
反思联想文化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觉得企业文化起了重要作用,于是请一个部门牵头,花了一年时间请咨询公司研究联想的文化是怎么形成的,什么是联想的企业文化。这其中有重要的结论,因为企业文化的定义随便定,大家都可以定,联想定了两条,一个是核心价值观,企业所有的人都得共同认可什么,不认可什么,这是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  相似文献   

11.
李国刚 《企业文化》2012,(10):26-29
国际化团队的组织建设是联想并购整合面临的一个挑战 联想并购IBM的PC部门,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获得IBM的研发和市场营销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载体是管理者和员工。如何保持原IBM人力资源队伍的稳定,让联想有充分的时间吸收、消化各种能力并培育自己的国际化人才,是联想并购整合面临的又一挑战。  相似文献   

12.
《中外管理》2005,(10):82-84
自去年中国“IT老大”联想并购全球“IT老大”IBM的PC以来,国内就流行起一个很刺激的比喻:“蛇吞象”。  相似文献   

13.
声音     
《英才》2009,(7):16-16
目前联想相当大的市场是在国内,所以联想真的很希望能够在国内的股市发行股票。—联想集团主席柳传志坦言,联想已做好回大陆A股上市的准备。  相似文献   

14.
赵奕 《中国企业家》2011,(21):29-29
长江商学院的开学典礼上,演讲嘉宾柳传志又一次谈到阿梅里奥。联想在新世纪有两次大挫折,一次是戴尔进取中原,2002、2003年前后,让联想销售受挫;一次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当时联想还在消化IBMPC业务,遭受巨亏。  相似文献   

15.
姜汝祥 《企业文化》2012,(12):29-32
联想是中国的优秀公司,戴尔是世界级的优秀公司,探讨联想与戴尔之间的差距,着眼点主要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一年之后.联想再一次让所有人措手不及。 北京时间2005年12月20日晚上9点(纽约时间20日早上8点).联想董事会召开全球视频会议,决议通过CEO沃德正式从联想离职,而接替他的将是数小时之前刚刚辞去戴尔全球高级副总裁的阿梅里奥。此时,离联想宣布收购IBM PC部门,并任命时任该部门负责人的沃德为新联想的CEO,刚好过去一年。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篇“姗姗来迟”的访谈稿!多年以前,关于东北沈阳,我的联想记忆“焦点”早已不是赵本山和他的“刘老根大舞台”,而是杨树林和他的“业委会协会”。,遗憾的是,多年以来我一直未得机缘亲往沈阳去拜访杨树林,只是经常想方设法从各媒介搜索他和业委会协会方面的消息  相似文献   

18.
说“联想”收购IBM,是“与虎谋皮”,是因为收购案多发生在强势企业与弱势企业或颓势企业之间,可IBM绝非病猫,而是虎视耽耽的恶虎。说IBM是恶虎,可“联想”也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联想”是饿虎,是下山虎。那么,究竟“谁谋谁的皮”?。  相似文献   

19.
“联想不应该只是一家产品性公司,我们希望在未来成为一家以服务带动产品的销售的公司,这要求我们从产品向服务转型。”联想总裁杨元庆说出了联想的未来战略走向,与杨的豪言壮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联想的业绩在下滑。  相似文献   

20.
李平 《新前程》2006,(2):8-9
在联想工作这么多年,有几件事情我觉得是做得比较得意的,其中之一是解决了联想的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