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材料采用计划价格法进行核算时,月末存在在途材料和先入库材料给结账带来麻烦的问题。鉴于期末“材料采购”明细账中有借方发生额没有贷方发生额(在途材料)和有贷方发生额没有借方发生额(先入库材料)的情况,本文针对“先入库材料”采用暂估料款法核算的理论根据,提出对“在途材料”按“假入库”进行核算,从而实现将本月未完整登账的“材料采购”明细账顺利转入次月明细账。  相似文献   

2.
一、中小企业印花税核定征收存在的问题1.核定征收的具体执行中,有随意扩大征收范围的现象。很明显,工商企业的购销合同记载的成交金额与会计账簿记载的材料采购等科目借方累计发生额或者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贷方累计发生额有着本质区别,材料采购等科目核算的内容既包括买价,也含运费杂、保险费等。税务部门按照  相似文献   

3.
一、中小企业印花税核定征收存在的问题 1.核定征收的具体执行中,有随意扩大征收范围的现象。很明显,工商企业的购销合同记载的成交金额与会计账簿记载的“材料采购”等科目借方累计发生额或者“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贷方累计发生额有着本质区别,“材料采购”等科目核算的内容既包括买价,也含运费杂、保险费等。税务部门按照“材料采购”等科目累计发生额核定征收印花税,意味着运费杂、保险费等合同之外的费用也在征税范围内。同理,以“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贷方累计发生额核定征收印花税,意味着对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企业员工的视同销售行为也征收印花税。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制度》对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的会计核算做了详细的规定,但对于应交增值税明细账的期末结转规定不是十分明确。笔者根据实务经验,对此进行归纳总结。1.应交增值税明细账的月末结转。(1)计算当月应交增值税。当月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明细科目贷方发生额+“出口退税”明细科目贷方发生额-(“进项税额”明细科目借方发生额-“进项税额转出”明细科目贷方发生额+“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明细科目借方发生额+“应交增值税”二级明细科目期初借方余额)。若计算结果大于零,为企业当月实际应交纳的增值税额;若计算结果小于零,为企业当月留抵的增值税额。  相似文献   

5.
2013年10月,钟祥市审计局对该市某医院2012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在该医院经营收入明细账中.审计人员发现该医院每月在经营收入的借方都有两到三笔不等的发生额,摘要栏没有记录发生的内容。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经营收入平时只有贷方发生较频繁,记录医院取得的各项收入,经营收入借方一般只有到期末才会发生一笔,将本期贷方发生额转入经营结余科目。因此,审计人员怀疑有故意冲减、转移和隐瞒收入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荣树新 《财会月刊》2010,(11):22-22
在手工环境下,科目汇总表的传统编制方法是:先采用T型账户汇总,依据待汇总的记账凭证上的一级科目设置T型账户,登记完T型账户后,在每个T型账户的最后一个数字的下方划一道横线,在横线的下方算出并写上该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贷方发生额合计数。试算平衡后,再将各T型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和贷方发生额合计抄录到科目汇总表中(传统的科目汇总表主要是会计科目、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三栏),最后据此登总账。  相似文献   

7.
正《财会月刊》2013年第15期,刊登了刘爱杨、卜华的文章《在途材料登账之我见》(简称《刘文》)。原文分析了暂估料款以及在途材料的会计处理。笔者深受启发,但认为其中有两个问题值得商榷,试分析如下:问题一:"材料采购"账户会否出现贷方余额《刘文》认为:月末,当"材料采购"账户出现贷方余额的时候,表示出现了材料已验收入库但结算凭证还未收  相似文献   

8.
一、事业单位非经营性有价材料销售的特殊性。事业单位的材料是指开展业务工作专用物资材料,以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工具、器具、低值易耗品等。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材料的核算是这样描述得:为了总括地核算和监督材料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应没置“材料”账户。该账户的借方登记材料的增加额:贷方登记材料的减少额;期末借方余额表示事业单位材料的实际库存数.该账  相似文献   

9.
一、月结季结年结及其余额的填写方法针对《规范》第六十四条,笔者提出粗浅的认识且将其形象化。当期经济事项的发生额只有一笔(借方或贷方),不需另起一行进行本期合计,在此笔业务记录行的余额栏内直接结出并登记该余额即可。但切莫忘记,在嗣后的累计中要把该期的一笔发生额视作“本期合计数”予以累计。如果经济事项的发生额在两笔或者两笔以上(借方和贷方),那就要在最后一笔业务记录行的下面一行进行本期合计,并在日期栏和摘要栏分别注明详细时间与“月结”(季结、年结)字样。本期合计的内容包括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和期末…  相似文献   

10.
帐户的“本年累计发生额”是在帐户中登记的从年初起到当期止,借方、贷方余额的累计数。它是由每月合计发生额借方、贷方金额累加而成。通过经营过程帐户的累计发生额,可以了解该项业务本年发生的全部情况。现行会计基础教材中,没有详细论述哪些帐户应该填计和如何填计“?..  相似文献   

11.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会计科目,核算企业本年度发生的以前年度调整损益的事项。其借方发生额反映企业以前年度多计收益、少计费用而调整本年度损益的数额;贷方发生额反映企业以前年度少计损益、多计费用而调整本年度损益的数额。期末企业应将该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  相似文献   

12.
王萌 《财会月刊》2011,(5):74-75
问题一:材料发出环节中,为什么结转材料成本差异都在贷方,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为什么不能超支记贷方,节约记借方呢?  相似文献   

13.
问题一:材料发出环节中,为什么结转材料成本差异都在贷方,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为什么不能超支记贷方,节约记借方呢?首先,企业在会计期末要计算、分配当期领用材料的成本差异,即将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还原为实际成本。由于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等借方账户都是固定的,贷  相似文献   

14.
荣树新 《财会月刊》2014,(2):124-124
《财会月刊》2013年第15期,刊登了刘爱杨、卜华的文章《在途材料登账之我见》(简称《刘文》)。原文分析了暂估料款以及在途材料的会计处理。笔者深受启发,但认为其中有两个问题值得商榷,试分析如下:问题一:“材料采购”账户会否出现贷方余额《刘文》认为:月末,当“材料采购”账户出现贷方余额的时候,表示出现了材料已验收入库但结算凭证还未收到的情况。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  相似文献   

15.
一、反映经济业务完成的结转 (一)采购业务完成 企业购买材料时,借记“材料采购”,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借记“材料采购”表示在途材料增加。采购完成,材料验收入库,结转材料采购成本,则借记“原材料”,贷记“材料采购”。贷记“材料采购”表示在途材料减少。  相似文献   

16.
钟爱军 《财会通讯》2004,(12):60-61
取数公式设置的误区。在用友ERP-U8产品内置的标准报表模板的格式中,利润表各列示项目的账务取数公式是根据相应科目的借方发生额或贷方发生额来进行设置的。现将其所定义的利润表(企业会计制度)取数公式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实行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企业,必须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企业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记入本科目的借方,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记入本科目的贷方。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都在本科目贷方登记。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用蓝字登记;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用红字登记。现行制度规定的方法在计划成本大于实际成本时,账务的处理结果就会产生副作用。因此,为了消除不良影响,相应的账务处理方法便应运而生,如“材料采购贷方红…  相似文献   

18.
土地使用权出让从报名、成交、供地,一般时间较长,土地出让金缴入财政的时间跨度相应较长,为加强对土地出让金收缴的精细化管理,有必要将土地出让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全过程纳入会计核算,实时动态掌握土地出让金的收缴进度。其设计思路是:(1)设立会计科目。根据会计信息系统论观念,在暂存款科目下设立待收土地出让金和应收土地出让金两个相互对转的二级明细科目。待收土地出让金按出让宗地设立三级明细科目,借方核算已收数,贷方核算应收数,余额一般在贷方,按宗地反映财政尚未收到的土地出让金。应收土地出让金按单位设立三级明细科目,借方核算应收数,贷方核算已收数,余额一般在借方,按单位反映尚未缴纳的土地出让金。两个二级科目的借方、贷方  相似文献   

19.
一、因追加投资而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的账务处理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初次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分别借方或贷方进行摊销或者计入资本公积的,因追加投资产生新的股权投资差额(包括借方或贷方差额,以下简称股权投资借方差额、股权投资贷方差额),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呢?对这个问题按照以下思路分别处理:  相似文献   

20.
刘爱杨  卜华 《财会月刊》2013,(8):104-104
一、问题的产生 “材料采购”属于资产性质的账户。月末,当该账户出现贷方余额的时候,表示出现了材料已验收入库但结算凭证还未收到的情况。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会计人员会对此笔经济业务的应付账款进行估计,用红字登在“材料采购”账户的贷方表示暂估料款,下月初再编制相反的凭证进行冲销。会计人员根据暂估和冲销的分录来登账,使得月末的余额能顺理成章地结转到下月初。但是当“材料采购”账户出现借方余额的时候,会计人员却是直接将月末余额转抄至下月初,这不符合会计凭证记账法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