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蛋黄蛋清分开卖。哈尔滨的一些小贩,把鸡蛋的蛋黄蛋清分开卖,竟格外地好卖。爱吃蛋黄的顾客买蛋黄,爱吃蛋清的人买蛋清。买家为不用花多余的钱买自己不喜欢吃的部分而得到了实惠,卖方更是因反传统创造了“分开卖”而赚到了以前赚不到的钱。 装进盒子卖。超市里卖鸡蛋,面临的难题主要是鸡蛋易破损,通常的破损率在10%左右,利润难保证,蛋渍又影响卫生。上海一些超市采用防震防碰撞的盒包装出售。他们算过这么一笔帐:一个最便宜的  相似文献   

2.
在江浙一带,一些私企老板喜欢以“老大”自居,纷纷注册“老大”商标,如"陈老大"、"郭老大"。这些“老大”都有些故事。据说经营牦牛绒服装的陈老板抢先一步注册了“陈老大”商标,为此喜不自禁。而另一位也欲注册“陈老大”的陈老板由于慢了半拍而捶胸顿足,万般无奈之下他绞尽脑汁注册了一个“老呈达”商标,取其谐音。他想,你陈老大有什么了不起,我“老呈达”比你还大!且不论争先恐后抢注“大”字商标是喜是忧,如果“老大”们都能做出成功的品牌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那倒也名副其实。而事实是,偏偏发家在先的一些“老大”却“命不…  相似文献   

3.
中国至今仍然没有关于汽车质量问题的相应的法规制度。那么在市场经济较为完善的国家,相关法律是如何规定的呢? 关于汽车"三包",最著名的莫过于美国的柠檬法。而在美国柠檬法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保护期内三次修不好可退车。在美国,为保护汽车消费者合法权益,协调汽车制造商、销售商和消费者在汽车质量问题上的关系,各州  相似文献   

4.
做买卖,买来卖,卖了买,货不停留利自生。可近来一桩买卖并不是简单的买与卖。四年前,上海家化联合公司以"美加净"和"露美"两个商标的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与美国庄臣父子建立了合资企业。可今年,上海家化又以每年1350万元的代价收回老名牌。上海家化此举是为民族工业争回一席之地。有远见卓识。这一卖一买,肯定多花了钱,可要回的是长远的市场。一些洋人财大气粗,对中国投资联姻,多采用这样一种战略:环顾中国市场,谁是最强的竞争对手,然后扔  相似文献   

5.
我1956年出生在甘肃兰州,青少年时代在宁夏银川度过。1958年的三反运动,我父亲以现行反革命分子的罪名被判刑三年,他在狱中含恨自杀,两岁的我便戴上了"黑五类子女"的帽子。受大哥的影响,我11岁的时候就加入了当时的民间书友会,因而比别的同龄孩子更早接触文学书籍,12岁时连猜带看读完《西游记》、  相似文献   

6.
《经营者》2003,(11):22-22
事件:据10月16日《江南时报》报道,“神五”商标已被成都一家公司申请注册。据了解,注册“神五”商标的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吴斌先生,这位从事广告业的成都小伙子也是该商标的设计者。他表示:“将这两个字注册成商标是对我国载人飞船升空这个里程碑的纪念。”另据《沈阳今报》10月18日报道,中华航天第一人杨利伟一夜成名。沈阳市及杨利伟家乡的绥中县竞争注册“杨利伟”商标。绥中县的县长说:“根据杨利伟最爱吃大白梨的效应,已申报了水果‘杨利伟’商标,正全面考虑利用好杨利伟的品牌效应。”县委书记则表示:要把杨利伟作为一个主打品牌。  相似文献   

7.
不法商贩"宰"客方法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您购物时稍不留意,便会不知不觉挨"宰"。下举几种,以警世人。一、赝品法:假冒别人的商标,哪个牌子名气大就冒充哪个。二、转内法:尽管该产品是地道的国货,包装上却印上洋文,高呼"出口转内销"。三、减价法:羊绒大衣实价每件2260元,可在价签上却赫然写着:"原价每件5460元,现价每件2630元",实乃明降暗升。四、故纵法:时髦衣服只挂一件,声称"仅此一件",顾客顿生"逆反心理",十分惋惜。货主见你中计,便"忍痛割爱"于你,诱发愿者"上钩"。五、遮掩法:又称缺两法。一秤两砣,你压价,我从秤上找。六、增两法:青菜泡水增斤两;酒、酱、醋、酒掺水添分量;茶叶里加树叶;烟叶里掺菜叶;家禽肚里灌水卖冻肉。  相似文献   

8.
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顾澄勇,2002年毕业时没有像他的同学一样选择在企事业单位工作,而是回农村卖鸡蛋,3年来成了“阿强鸡蛋”的年轻负责人之一、业内的知名人士,上海市南汇区农委最近还正在为他申报“中国农民十大杰出青年”。据上海媒体报道,当年决定回乡卖鸡蛋,顾澄勇也一度十分犹豫。因为“像复旦这种名校,又是计算机专业的,想要找到一份工作还是很容易的。”但是,面试了几家软件公司的他越来越发现,自己对在计算机行业里的发展欠缺某种热情,面对于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农村,却有着深深的感情,毅然决定回乡,养鸡、卖蛋。当年,得知顾澄勇的决定,一向支持他的父亲和女友都有些犹豫,  相似文献   

9.
一民 《湖南审计》2002,(2):10-10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就公共财政的管理问题,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原中央军委领导张震同志曾明确要求,必须保证每个战士每开能吃到一个煮的整鸡蛋。这看来是一个简单的要求,却是有制度内涵的。这内涵体现在必须是煮的、整的鸡蛋。这就必须有人监督,防止层层克扣等一类问题,如变换为鸡蛋、蒸鸡蛋在实施中进行份量克扣。这个“鸡蛋理论”并不深奥,但很透明、实用。  相似文献   

10.
任庆河,河南汝州人,8年前到郑州租房开店。店铺拆迁,他担心顾客找不到店家着急,在店铺旧址一等就是三个月,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和赞誉,他也因而在网络上被网民称为"诚信鸡蛋哥"。——摘自《山西法制报》这个飘雪的冬季,因为一个小人物的诚信举动,让诚信之花绽放光彩,让人内心感到一丝温暖。只因店铺拆迁,已预售出的6000多斤鸡蛋票还没有给顾客兑现,这位名叫任庆河的大哥,便开着装有鸡蛋的车子在旧址上等待顾客前来兑票,这一等就是三个月,他说,他要  相似文献   

11.
《经营者》2005,(2):84-87
10年来,辜振甫心心念念的就是能再有一次“汪辜会谈”。奈何,期盼了10年,他还是带着未圆的梦离开。在距离88岁生日的三天前,他辞世了。这意味着以他经历的大时代,百年内要再有第二个辜振甫,难了!  相似文献   

12.
商标是重要的知识产权,但也成为了"傍名牌"的重灾区。分析商标领域"傍名牌"行为的形成原因、性质、特征等问题,以利于探寻治理之策,有效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站在牧草飘香的东龙生态养殖厂内,山东省莱西市龙水办事处龙二村村民辛兵,心情格外舒畅。“我这6000只鸡,日产鸡蛋600斤,按最低4元一斤算,一年可收入80多万元。”他掰着手指,喜滋滋地算着经济账。2003年4月15日,辛兵捧回了农业部动物及动物产品卫生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检验报告,他用散养法养殖的草鸡,所产鸡蛋达到国家绿色食品标准,他也由此赢得了青岛维客、崂百等大型超市的大批订单。辛兵对畜牧养殖有着浓厚兴趣,20多年来,他啃书本、拜专家、参加培训、大胆试验,从散养公鸡到散养蛋鸡,从养保健鸡到卖“绿色”蛋,在养殖实践中积累了丰富…  相似文献   

14.
王方华 《上海管理科学》2007,29(4):F0002-F0002
品牌代表着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信誉和感染力。企业的品牌建设也需要辅之于产品品名、商标、包装设计等措施和方法。因此,温习一下"买椟还珠"的故事和"白马非马"的命题,也许会给我们一些启迪。《韩非子》记载的"买椟还珠"故事,大家可能并不陌生:春秋战国时,一个楚国人,到郑国去贩卖珍珠。他把珍珠装在一个精美的盒子里。结果,一个  相似文献   

15.
可口可乐公司原总裁艾华士有一个习惯,无论到世界任何地方,都要抓紧一切时机上街寻找可口可乐。在他认为存在商机的地方,见不到可口可乐便会问:“你们为什么不把可口可乐摆在这里?”不久前的一个夏夜,艾华士参加完上海地区一整天活动后,来到南京路,他走进街边的小店,指着放满饮料的货架向店主问个不停,包括了售价是多少,哪种牌子的最好销,一周能挣多少钱,为什么没有打开冷饮机等等。他甚至动员街上卖茶叶蛋的妇女去卖可口可乐会比卖鸡蛋赚钱更多。艾华士在可口  相似文献   

16.
泰·沃纳在2003年福布斯排列的全美400名大富豪中,位居第30名,但他的名字却鲜为人知,因为他太不爱"出名"了.多年来,他只接受过两次采访,也只是大致谈谈他的事业,其他方面任凭大家去猜测.1 986年他自立门户,成立了泰股份有限公司.他一面自己设计绒毛玩具,一面思索公司将如何发展.那时,市场上的绒毛玩具大都是10到20美元一个,而价位低的玩具却"无一不是垃圾".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带商标的鸡蛋,人们在购买时再也不用问销售员:"这鸡蛋新鲜吗?"只要看一看鸡蛋上的"身份证号",就能知道这个鸡蛋的生产日期。"德青源"就是生产这种鸡蛋的国内领跑者。2007年,德青源销售收入达到2亿元,利润在5000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18.
商品有商标司空见惯,可你见过人也贴“商标”的吗?今年一开春,从河北省魏县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个个胸前都戴着一个印有“实打实”字样的徽章,身上背着县劳务输出办公室配发的印有“魏县劳务”字样的背包,精神抖擞地走出家门。这个劳务输出大县,就是要让农民工“贴”上这个“商标”,创出优秀的劳务品牌。  相似文献   

19.
谭立江 《经营者》2001,(5):49-50
<正> 2月18日 "知道为什么要让你做‘家家’超市的总经理吗?"尹老板把我召进他的办公室,劈头就问。不等我回答他又盯着我说:"4个字,胆大心细。"我知道尹老板指的是我任采购部副经理时,敢于揭发他的侄子、采购部经理拿供应商回扣,进了一批假洗发水的事。  相似文献   

20.
海纳 《乡镇论坛》2008,(33):5-5
和没有固定工作的人比工作。一次下乡,在一个镇政府的食堂吃饭。桌子上摆满了大鱼大肉,镇上的领导一再劝我们多吃多喝。但这时我却突然发现,食堂里那个做饭的,竟然是我们初中的同斑同学。于是我喊他一块来坐,可他说什么也不肯,显然是没有这个习惯。他把做好的饭菜端上来以后,就赶紧转身走了。而且一直到我离开,再也没有露面。这个同学不仅学习成绩比我优秀,而且处事为人非常得体。所以一直是他当班长,我当副班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