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媒体不断热炒下,遗产税的开征几乎成了每个人都无法不关注的事情.有钱人关心假如开征,怎么合理规划,让子孙受益最大;穷人关心的是,不要让财富在富人手里越聚越多,越聚越快,让面对财富集聚两极分化心态还难以调适的人,得到一丝慰藉.……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信息》2003,(23):35-36
富人越富、供社会享用的财富就越多,从而越有利于穷人的逻辑得不到统计数据的支持.但是,富人自己确实没有享用他的大部分财富.这似乎是一个悖论.于是"谁享用了富人的财富?"或者"富人财富去向何方?"就成了一个谜,一个经济学之谜--谁享用了富人的财富?日前,上海证券报刊登了山东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少安教授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人物     
征收遗产税不符合当前中国的养老模式。与美国以国家养老模式为主不同,中国是以居家养老为主。"——国务院参事刘桓表示,在中国赡养父母的责任是子女的,如果目前推出遗产税,会遭很多人反对。对开发商,政府是不跟他含糊的。富人和穷人,政府从来是站在穷  相似文献   

4.
遗产税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浙江经济》2011,(7):32-32
遗产税是时下国内的一个热门话题,近期因一位政协委员的提案而热上加热了。略微翻翻媒体有关报料,发现这个话题多半给一些人搅混了,造成了一种大众错觉,似乎征收遗产税是由于富人太多的缘故,似乎通过征收遗产税可以立马遏制房价的暴涨,还可以增加穷人收入,抑制不断加剧的贫富差距……如此等等。一句话,遗产税有百益而无一害。然而,如果略微有点经济史常识,尤其是先行工业化国家经济史知识,外加对中国现实的观察,便不难看出,围绕遗产税的某些说法及其美好预期,多半是不怎么现实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基尼系数达到了国际警戒线,越来越多的人将"穷人更穷,富人更富"的社会现状提上议程,许多人提出中国现阶段应该考虑征收遗产税.这种税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社会财富的分配格局,但是在中国目前的经济条件下是否可行?从国际趋势看,各国都在降低遗产税的税率,故我国征收遗产税问题应在权衡利弊后行动.  相似文献   

6.
奥巴马政府减税的利与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亮 《产权导刊》2011,(2):28-29
2010年12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减税延期法案,该法案成本约为8580亿美元,主要内容包括将年底到期的布什执政时期全民减税政策延期两年;将11月底到期的针对长期失业者的救济法案延长13个月;给予企业投资税收减免;将美国公民的遗产税免征额设为500万美元、税率定为35%等。  相似文献   

7.
遗产税离我们有多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劫富济贫"遗产税中国历史上不乏"损有余以补不足"的思想,但都以"劫富济贫"的暴力手段来实现,中国缺少通过制度设计"均贫富"的历史传统,处于强势地位的富人总有办法将税赋转移到穷人身上,从而使以农民起义为特征的社会大冲突成为历史必然。然而在现代社会,过去往往以暴力实现的"劫富济贫"可以通过制度来实现,遗产税便是其中之一。我国在历史上也开征过遗产税。1915年北洋政府曾制定条例,计划开征遗产税;1928年南京政府制定和颁布了遗产税条例,并于1940年7月1日起开  相似文献   

8.
今年两会期间,中国首善、全国政协特邀委员陈光标又爆出新闻。这位CCTV2008年度经济人物首榜大奖获得者、著名慈善家,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了关于遗产税的提案,这是一个增收遗产税的提案,希望课以60%的高额遗产税,以通过一种制度来刺激富人把钱拿出来回报社会,一时引起众多反响。  相似文献   

9.
《新财经》2009,(11)
中国从解放到1979年整三十年,这中间培养了社会的仇富心理.富人当时是要被打倒的,当时叫"地富反坏右",社会对人的教育是"忆苦思甜",要大家"绝了发财的念头".穷人造富人的反,打倒富人的结果是大家都变成了穷人.本来穷人有希望变成富人,可是,彻底打倒富人的结果是连这点希望都没了,因为中国变成了穷人国.  相似文献   

10.
里夫 《发展》2003,(5):46-46
经济适用房政策出台5年来遭遇了种种“尴尬”,本来应该让中低收入者得实惠,却让不少“富人”搭上了“穷人”的车。5年来究竟有多少“富人”买了经济适用房,不得而知。据一位开发商说,在其销售的一个大型经济适用房项目中,有1/3的客户是有相当经济实力的,一些客户都是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前来交纳房款、签约。由此看来,搭车的“富人”为数不少。“富人”搭车,与“穷人”分羹的现象,不仅引起中低收入者的不满,也使业内人士高度关注。他们认为,经济适用房政策的方向要坚持,问题主要出在操作层面上,监督管理不能“失控”。各地应该因地制宜地明确中…  相似文献   

11.
《新财经》2009,(6):13-13
《广州日报》:近日,任志强再次语出惊人,在一次采访中称,中国70%都是富人,他说:“什么是富人?什么是穷人?这个界限要分清。统计部门有一个数据就很清楚,基本就是7:3的比率。这个比率是什么,就是30%的、靠政府救济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穷人,而剩下的70%的人应该全都是富人。”  相似文献   

12.
媒体速览     
《中国经济快讯》2013,(12):16-16
美国:穷人比富人更慷慨? 我们听过太多美国富人慷慨的慈善故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2011年,20%的最富有美国人,平均用1.3%的收入做慈善事业;而相比之下,处在收入金字塔最底层的20%美国人,则平均用3.2%的收入捐助慈善。这是为什么?难道收入低的人本质上反而更慷慨?心理学家指出,  相似文献   

13.
媒体速览     
美国:穷人比富人更慷慨?我们听过太多美国富人慷慨的慈善故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2011年,20%的最富有美国人,平均用1.3%的收入做慈善事业;而相比之下,处在收入金字塔最底层的20%美国人,则平均用3.2%的收入捐助慈善。这是为什么?难道收入低的人本质上反而更慷慨?心理学家指出,  相似文献   

14.
公共空间的介入:超越穷人区富人区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 《宁波经济》2006,(7):31-33
最近房地产界的一个争论热点,是穷人区与富人区之争。这个争论涉及到中国城市发展的过程与目标、城市发展的市场与政府资源配置问题。争论由潘石屹的一封公开信引起,他指称任志强提出了"关于在新城市建设中要把穷人区、富人区分开的观点"(参见潘石屹:《我不赞成新城市的建设中分穷人区和富人区——给任志强的一封信》,http://blog.sina.com.cn/u/4679dbbf010002a3),并公开批评了这种观点,认为这种观点非但过时,而且有害。其次是任志强的批评性回应  相似文献   

15.
《发展》2006,(6):17-17
社会平等是一个公共产品,是一个好东西,它带来社会的和谐。对穷人,这当然是更加平等和受惠的机会,使他们有一个更加平等的机会发展;对富人,如果社会的平等差距拉得太大,社会的不满情绪太大,甚至出现社会紧张,社会动乱,这对于富人财富的增长,对富人本身不利。  相似文献   

16.
我国要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减税是重要的一项措施。中国和美国的税制不同,决定了两国减税政策对刺激消费的机理和效果是不同的。另外,两国的政治体制不同,推动减税政策出台的因素也不同。因此,在借鉴美国成熟的减税政策经验时,必须考虑到两国刺激经济作用机理上和政策时效上的差异,放眼长远,实施有效的减税政策。  相似文献   

17.
胡浪 《中国集体经济》2012,(1S):100-101
文章介绍了遗产税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历史考察,同时,仔细分析了当前我国开征遗产税的必要性,初步确立了遗产税起征点以及税率,提出建立并完善遗产税减税、免税以及退税制度,此外还建议完善个人财产申报以及事后审计制度。  相似文献   

18.
汤敏 《西部论丛》2007,(4):80-81
搭便车指的是这么一种现象,即一些人在不付出成本。或是付出很小的成本的情况下,与别人一样,得到较大的利益。直觉上,只有富人有车,穷人无车。因此,人们比较容易理解穷人搭富人的便车,但这里为何要提出防止富人搭穷人的便车呢?  相似文献   

19.
高韬 《环球财经》2008,(11):I0016-I0016
“布什的减税方案是‘劫贫济富’,从那些穷孩子口袋里掏出最后几文钱送给像他自己这样的富人。真让人可怜。”因女实习生而“名留青史”的风流总统克林顿(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在没完没了的演讲、签名挣钱之余,不忘批评现有政府的政策。  相似文献   

20.
珈玮 《中国西部》2009,(7):32-33
随着本轮经济危机的进一步加深,美国的失业大军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不少失业者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即转而投身志愿者服务。这对国人来说,好像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这其实是西方社会全民慈善的一个缩影,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他们都能虔诚地投入到众多的慈善活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