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卢燕 《经济与管理》2008,22(7):67-71
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价值在于企业剩余索取权进而企业剩余的分享。因此,只有将经理人股票期权确认为企业的利润分配而非现行准则确认的费用,才能在会计上真正反映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经济实质,消除股票期权费用化的负面影响,从而有助于推动股票期权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经理股票期权是在国外运用比较成熟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解决困扰中国企业的经营者激励问题。但目前中国实施经理股票期权的环境条件尚未完全具备,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障碍,拟对经理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中国的运行环境进行全方位的探析。  相似文献   

3.
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在中国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芬芸 《经济师》2005,(5):128-129
股票期权是一种在美国等国家比较流行的有效的长期激励方式,但在中国的实施状况并不理想。文章概括了股票期权在我国的实施现状,对阻碍这一激励方式实施的原因作了探讨,并对目前我国企业如何建立股票期权这一长期激励机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股权激励一直是近期研究的热点问题,股票期权作为对经理层股权激励措施之一,就中国目前的环境来讲,没有真正发挥其有效力量;以股票期权为出发点,探究中国股票期权激励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5.
股票期权是在股票市场有效性情况下以及宏观经济处于复苏和高速发展过程中,适应于高成长型企业的经营人员的激励机制。目前我国具体国情与许多成功实施股票期权的国家有很大不同,已有的一些实施也是在中国现有的条件下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良”,很不成熟、很不规范自不待言,实施高级管理人员股票期权还存在一定的障碍。为此,本拟对如何实行股票期权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经营者股票期权方案设计是项系统工程,关系到股东利益、员工利益、内部管理、企业发展乃至经济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方案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直接关系到股票期权激励的成败与效率。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经营者股票期权的再设计可能比引进更为重要。从国外实施经营  相似文献   

7.
职工持股计划与股票期权计划——中国企业激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职工持股计划(简称ESOP)与股票期权计划在国际国内实施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研究了职工持股制度与将股票期权提供给企业员工与其经营者所产生的激励机制的理论依据,研究了在中国国企中实施职工持股制度与股票期权制度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实施这些方法的政策建议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股票期权作为企业一项新的金融创新,已在80年代美国的大多数上市公司得到了成功实践和推广。但是,股权激励的适用是有条件的,在目前我国经济大环境尚不成熟的条件下,股票期权的广泛实施不可能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9.
经营者股票期权制度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营者股票期权制度起源于美国。从西方国家的发展过程看,大致有两个显著特点:(1)股票期权收入在经营者薪酬结构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2)股票期权制度的种类与技术设计不断创新和完善。目前学术界对经营者股票期权制度的理论阐释具有不全面性。“人本论”从知识和人的重要性的角度,阐释了实施经营者股票期权制度的重要性,“制度论”从制度创新的角度阐释了实施经营者股票期权制度的必要性,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明确地提出了利润的真正来源是劳动者创造的,才是实施经营者股票期权制度的理论基石。从国外的实践看,股票期权制度对经营者的长…  相似文献   

10.
孙烨 《经济师》2010,(6):135-137
股票期权作为一种新型的激励机制,自上世纪70年代已被西方国家广泛采用,以提高公司的治理效率。就股票期权制度本身来说,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诱人的地方在于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方式。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股票期权计划,经过多年的实践,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为股票期权会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在借鉴国内外股票期权会计研究的基础上,对实行新准则之后,股票期权的会计归属和会计计量进行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1.
刘昌华 《发展研究》2006,(9):118-119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引进经理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对于经理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目前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没有明确规定。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准备实施经理股票期权,如何规范其会计处理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对经理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和计量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构建中国式股票期权激励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洋 《现代财经》2002,22(1):43-4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必要和可能因地制宜地引进构造出中国式的股票期权激励方案,本文在对现行股票期权激励方案评价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虚拟股票期权方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企业股票期权激励机制与美国公司相比,存在着以下几点明显的差异l.期权的发放范围与对象不同。美国股票期权的发放范围是从经理到员工,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行为规定,而我国股票期权的实施范围主要局限在经理层和董事会成员。股票期权对董事会成员发放,在美国是没有的,因为它违反了股票期权施行的基本原理。2.股票期权所有者在行权期的权利不同。美国公司股票期权属于一种看涨期权,期权持有人在持有期只要没有离开公司,就拥有按既定价格购买股票的权利。而在我国,公司股票期权计划的实施,往往与公司的改革联系起来,较难…  相似文献   

14.
经理股票权计划实施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春东  岳璞 《经济师》2002,(9):133-134
文章在分析股票期权特征的基础上,系统深入研究了股票期权实施存在的正负效就,旨在使我国企业在今后的实践中趋利避害,更好地发挥经理股票期权制度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此文详细描述了股票期权制度在国外的实施条件及主要内容 ,并对我国企业在试行股票期权制度中的方式与国际通行作法进行了比较。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问题不仅涉及到企业的发展 ,而且与整个经济的活力紧密相关。目前我国部分国有企业正在进行股票期权的试行方案 ,但与国外的应用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我们认为设计与推行较为规范的股票期权制度 ,才能使这种在国际上颇为有效的激励机制在中国的试点及应用中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股票期权激励的效应分析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股票期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的激励形式在西方国家普遍盛行,并被认为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近年来,我国企业纷纷引进股票期权制度作为激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有效工具.本文首先对美国和中国股票期权激励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股票期权激励的效果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企业和管理者自身的特点、外部资本市场、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本身的设计等.在不同条件下,股票期权激励得出的效果不同,这也使得国内外学者在实证研究中得出的结论不同.股票期权激励不只发挥积极作用.在条件不成熟时还可能起负面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股票期权激励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在我国正确应用的条件:成熟的市场环境、完善的法律环境和完善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建议国家和企业为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完善条件,以便其发挥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7.
吉家欣 《经济研究导刊》2012,(34):74-75,106
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机制,经理股票期权(Executive Stock Option)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而成功的应用。现代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由此产生了委托—代理矛盾。经理股票期权计划作为一种长期的激励机制,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某些企业进行股票期权激励的试点,但从目前实行的情况看,股票期权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激励约束作用,且从总体上讲实施也很不规范。随着中国经理人市场的不断完善,各项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加之我们对股票期权制度认识的不断深入,相信这一制度必将对中国的企业改革和经营者的长期激励产生更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股票期权与我国企业激励机制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股票期权具有整合经营者与所有者利益的功能,但在现实中,其能否发挥作用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应该在股票期权的含义,作用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目前实施股票期权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9.
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股票期权税收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加入WTO,我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将加快,因而在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股票期权制度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所接受并实施。但从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的一项核心政策——税收政策来看,我国现行的股票期权税收政策还很不完善,较大程度地降低了股票期权制度应有的激励效果。因此,借鉴国际经验,尽快规范和完善我国的股票期权税收政策,将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企业股票期权制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期权制度通过赠与经理人员股票购买选择权,实现公司股东长期利益的最大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我国目前实行的股票期权制度从法律上来看,是一种经营担保合同;经理获得的不是“权利”,而是“义务”。我国现行经济法律制度没有为股票期权的实施留下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