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生产者服务业的研究是当今的一个热点问题.大力发展生产者服务业是解决我国节能减排,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一个关键举措。文章通过国内外学者对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的研究,总结出了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测度了我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性,分析了两业互动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并以能源要素消费、独立资本投入、劳动力流动等为变量构建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可拓展随机环境影响预测模型。结果显示:我国各地区存在两业互动在中间品投入和行业及全消耗系数的碳生产率差异,且东部地区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性相对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两业互动对碳生产率的改善存在显著结构性偏失,其现期效应以制造业劳动力的生产性服务业流动增加为前提,预测显示经劳动力流动和独立资本的两业互动投资可增加其碳生产率的改进。  相似文献   

3.
立足中部崛起这一战略背号,从代表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的生产者服务业入手,分析了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及区域内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的集聚和辐射作用,探讨了中部崛起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及其产业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中部地区发展生产者服务业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4.
国外生产者服务业研究:历程、特点与演化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伊博  谭力文 《技术经济》2010,29(12):41-48
本文梳理了国外生产者服务业研究的历程,认为国外生产者服务业研究具有4个发展阶段,阐述了各阶段生产者服务业研究的侧重点,归纳出生产者服务业研究的特点,并对可能的研究演化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许多学者和政府强调应该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该文基于苏沪两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性影响的差别,认识到生产者服务业已经是制造业发展的"短腿",江苏省应扎根先进制造业,发展生产者服务业,积极发挥生产者服务业对于制造业正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使用分行业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对1993—2008年河北省服务业生产率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河北省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率为4.6%,且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并不稳定,在过去15年间由技术变化转变到技术效率,又回到技术变化。为此,河北省亟待提升服务业的技术效率尤其是纯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已进入当前的后工业社会的发展阶段.后工业经济即服务经济.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最早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提出后工业经济的概念并明确表示美国经济已进入这个时代.本文基于实证分析美国服务产业中生产者服务业中现存的问题.美国生产者服务业并未实现与制造业的融合,两者的分离导致了美国制造业的衰落和金融服务业的畸形发展,成为美国次贷危机的一个重要隐患.以此为鉴,我国在服务业中不仅要优先发展生产者服务业,更应注重生产者服务业的效益回归,真正实现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的谐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结构变动是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源泉。本文将结构变动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前者通过生产率快速增长的行业扩大比重实现;后者通过与用户相关的外溢等机制实现。对我国1980-2010年制造业内部结构变动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研究发现:单纯从直接作用看,我国制造业内部结构变动对生产率提高的作用并不明显;而进一步利用动态面板衡量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总和,发现制造业结构变动明显影响生产率的变动。这也说明我国制造业结构变动主要是通过间接方式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分析了生产者服务进口贸易促进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渠道,并利用理论模型进一步论证了进口的优质生产者服务的种类增加有利于促进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1998—2008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我国生产者服务进口贸易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发现运输服务进口比新兴的生产者服务进口更能促进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最后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凯 《经济与管理》2011,25(10):71-75,92
生产者服务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以其在社会分工和产业创新方面的独特作用,正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美国引导着世界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结构演进升级的潮流。在当前金融危机余波未散、经济仍然低迷的背景下,生产者服务业必定会在全球经济抵御危机、走出低谷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对于制造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至深、服务业尚不发达的中国而言,无疑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共生理论视角解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共生演化态势呈现出复杂的行为与轨迹,在共生互动模式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最大环境容量和自然增长率都不断变化。采用分段Logistic曲线叠加可以精确描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共生演化过程。本文运用黑龙江省1983~2007年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有关数据,对二者共生演化模型进行了检验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按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研究的框架,从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宏观、产业和企业3个层面产生的互动及互动机制两方面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评述,梳理出相关研究的主要结论,阐明了相关研究的启示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陈娜  顾乃华 《经济前沿》2013,4(5):35-45
本文引入生产性服务业可得性和制造业可得性、劳动成本、知识密集度、交易成本、城市水平等概念,从理论层面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分布协同效应,并利用城市截面数据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对理论假说进行了检验。我们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空间分布协同效应;制造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可得性的影响较大;城市之间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协同效应存在差异。此外,城市发展水平是通过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可得性,进而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空间分布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4.
基于第三产业生产服务投入产出的视角,从理论上分析第三产业生产服务成为第三产业重要的生产要素并提高第三产业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并利用中国1995-2009年15个细分服务行业数据对理论分析进行了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三产业生产服务的投入产出弹性较大,超过了资本投入和实物投入的产出弹性;当第三产业生产服务投入在第三产业总投入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时,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将随之提升。  相似文献   

15.
生产者服务进口影响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中介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1997-2008年的数据,引入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两个中介变量,对生产者服务进口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内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生产者服务进口和生产者服务业FDI促进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技术进步是生产者服务进口促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6.
运用DEA模型、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协整耦合关联度,对我国长三角区域和珠三角区域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集聚和竞争力提升的关联以及两类产业的耦合关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的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以及珠三角区域的交通运输物流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和金融保险业分别与本区域的制造业集聚显著正相关;长三角区域和珠三角区域的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对本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但其增值贡献较小;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耦合关联,但存在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耦合结果显著性的非对称差异,且长三角区域的该方面差异表现略大。  相似文献   

17.
选取1978—2013年中国的年度数据、1960—2015年美国的年度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美两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模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比中国要强,且作用时间更快;中国的经济增长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短期效应强于美国,且减弱速度更为缓慢;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自身的发展是影响制造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影响其自身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是新发展格局全国统一大市场下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表征。从产出、成本双视角建构理论解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水平对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GVC)地位的影响与调节机制,以2014—2019年我国省级制造业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十三五”时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水平对制造业总体GVC地位的积极影响尚未充分发挥,而在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则表现出较强的正向影响,行业竞争在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水平与制造业GVC地位的影响中发挥着正向调节效应,而科技创新能力在西部地区与东北部地区发挥正向调节效应;第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水平同期积极推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GVC地位攀升,行业竞争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GVC地位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而科技创新能力、制度环境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GVC地位影响的调节效应较弱。这一结论为新发展格局阶段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双循环驱动下国内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和实施区域异质化调节措施提供了可行的政策着力点和优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武汉城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提升作用的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2000--2009年的面板数据,并结合影响制造业效率的其他经济变量,运用计量模型检验了武汉城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作用。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武汉城市圈制造业生产率具有明显的正向提升效应,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武汉城市圈制造业生产率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及外商直接投资作用不明显。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武汉城市圈制造业效率提升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需求结构及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投入产出法与比较分析方法,对典型国家(或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需求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生产性服务业性质、制造业性质四方面是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需求结构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四要素发展特点总结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需求的国际发展态势,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与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由对制造业需求显著转为对自身需求显著,而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由以非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主导逐步转向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主导。结合我国现状,本文最后提出了推动我国两类产业互动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