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这年头,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天下无贼》里黎叔这句经典台词,和  相似文献   

2.
<正>世界500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断为企业文化注入活力。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他们成功的密码,而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经营人心,"经营人心就是经营事业"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  相似文献   

3.
罗志荣 《企业文明》2011,(11):40-45
古之先贤大哲鬼谷子在符言篇中说:"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思虑者,则无不知;辐辏并进,则明不可塞。"(似应再补充一句:以天下之力行者,则无不成。)这虽然讲的是  相似文献   

4.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所谓气者,非待其燕郁凝聚,接于目而后知之;苟健、顺、动、浩然、湛然之得言,皆可名之象乐。然则象若非气,指何为象?”——“惟种为能变化,以其一天下之动也,人能知变化之道,其必知神之为也。”——“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蔫。”  相似文献   

5.
《冶金企业文化》2008,(3):59-60
庄子云:“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这句话表面上论述的是捕雀之术,实则阐述的是延揽人才之道。这里所说的“天下”应该理解为“道”,在企业里讲的就是企业文化。这句话不仅涵盖了企业文化的作用,同时也涉及到人才方面的问题。而这里所讲的“道”,就是企业生存之道、企业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6.
陈少慈 《潮商》2016,(2):95-96
古人云:书正于心,物华于阳,天下无一不同矣!然:华仙人今奉老友吴君培坤先生之嘱,为其点评书艺一道,还真有些为难也,何故?余本非书家画家而评行家里手之作乃有登峰之难,我虽赏鉴翰墨丹青三十余载,少为人评书论道,至今屈指可数寥寥几篇文章矣,时有者,由来也属个人观点,不代表大众之观,艺术本来就没有标准之衡.  相似文献   

7.
八面来风     
●何为贤哲?贤哲即向任何人学习者;何为强者?强者即自制其欲者。 《阿伯特》 ●一战不胜,必有战术上的失误;屡战而不胜,必有战略上的失误。 马立诚、凌志军:《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叶玉屏:《六事箴言》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诸葛亮的话,对政治家适用,对企业家也有助益 ●破天下之至巧者以拙,驭天下之至纷者以静。  相似文献   

8.
《中庸》对于如何治理天下国家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  相似文献   

9.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道德经》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老子《道德经》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  相似文献   

10.
蔺钰 《企业研究》2012,(21):50-52
"内圣外王"溯源"内圣外王"出自于《庄子·天下》。"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儒家经典《大学》对此有标准的进阶路线,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诚于中,形于外,富润屋,德润身"则是"内圣外王"的因果表述。  相似文献   

11.
李广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传奇人物,他作战勇敢,行事果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都是赞扬他的名句。司马迁曾由衷地赞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相似文献   

12.
黄山自助游     
汪文 《河北企业》2006,(9):75-79
<正>黄山,集华山之峻峭、泰山之雄伟、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蛾眉之清凉于一山。徐霞客曾言:“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高山仰止,对于名山险峰,我更多的还是敬畏之情。黄山之游,虽向往已久,但一直未能成行。近日黄山门票即将上浮的传闻,倒督促了我将其付诸实施,尽快去领略这集群山精华  相似文献   

13.
《管子》一书在所谓天道自然的基础上,揭示人与自然规律的关系,基于对天道的认识,将天道之理加之于人道、君道、臣道,并一以贯之,从而达到治心、治人、治国而治天下。《管子》天道自然的哲学观大致经历了由天命至天道,由天道至人道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4.
箴言     
《秘书工作》2012,(9):3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盈手万钧,必起于锱铢;竦秀凌霄,必始于分毫。——葛洪毫厘之差,或致弊于寰海;晷刻之误,或遗患于历年。——韩愈其心不敢失于一物之细,而后可以胜天下之大。  相似文献   

15.
“不用他,我没有今天;用了他,我没有明天!”很多老板在面对一些创业元老时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在企业开创之初,创业元老为企业冲锋陷阵,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等到企业发展后,当年拼劲十足闯天下的创业元老,其能力相对于职位,已  相似文献   

16.
《企业与市场》2005,(12):10-33
“道,万物之奥”。大道,为天下万物之庇荫。  相似文献   

17.
《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致中和”中国梦:愿国人有国服!愿九州兴礼乐!愿华夏倡仁义!  相似文献   

18.
"内圣外王"是我国古代修身治学的哲学思想,这一思想最早见于《庄子.天下》篇,即出自早期的道家。内圣,指内修圣人之德;外王,则意谓对外实行王者之政。本文就庄子理想人格层面的意蕴来展开对"内圣外王"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苏轼少时天资聪颖,过目能诵,出口成章,亲邻交口称赞。传苏轼于盛赞中飘飘然,真以为读书已多,写联于书房云:‘识尽天下字;读遍人间书。’某日,有一老翁手捧一书求教,苏轼翻遍全书竞不识一字,羞愧至极。老翁走后,苏轼即将书房联改为:‘发奋识尽天下字;立志读遍人间书。’此后,苏轼虚心好学,刻苦功读,终成一代名家。”此故事读后,感触颇深。我想苏东坡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家,其成功的秘窍不外乎有四:一是虚心,二是惜时,三是持之有恒,四是学以致用。概括可谓“学知不足,业精于勤”。苏东坡的成功之道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20.
老子在《道德经》里论述道:“是以圣人之治,空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之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这句话告诉统治者使治理下的人民能按自然的规律去自我管理是执政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