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粟路军  黄福才 《旅游学刊》2012,27(10):53-64
文章构建了旅游地社会责任、旅游地声誉、旅游地认同与旅游者忠诚关系的整合模型,以厦门市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 SEM)方法,对整合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1)旅游者社会责任直接正向影响旅游地声誉和旅游地认同,并通过旅游地声誉对旅游地认同产生间接影响,通过旅游地声誉和旅游地认同对重游倾向和口碑宣传产生间接影响;(2)旅游地声誉正向影响旅游地认同、重游倾向和口碑宣传,并通过旅游地认同对口碑宣传产生间接影响;(3)旅游地认同直接影响口碑宣传;(4)重游倾向和口碑宣传之间存在递进关系.最后,文章对研究结论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文学旅游地的社会文化建构:以凤凰古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晨  朱兹  安宁 《旅游学刊》2014,(7):68-76
该研究基于文化环及其拓展理论,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凤凰古城作为文学旅游地的文化生产和消费。结论指出:(1)沈从文及其文学作品所构建的文学世界中的"湘西世界",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所构建的"现实中的边城"与旅游者的"口碑中的凤凰古城"共同构建了"想象中的凤凰古城",即待阅读的"凤凰古城文本",并使这一文本公共化;(2)作为文化消费者,旅游者在文学旅游地的构建与重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联系整个社会文化建构过程的纽带。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新的旅游地社会文化建构模型,以期对旅游地的文化生产和消费相关研究及具体应用进行补充和拓展。  相似文献   

3.
旅游者感知价值模型、测度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感知价值是竞争优势的新源泉.本文通过剖析顾客感知价值理论及研究进展,致力于构建旅游者感知价值的结构模型,探讨旅游者如何形成对旅游经历价值的感知.实证研究以内地居民"香港游"为例,验证理论模型及其假设,开发出旅游者感知价值测评量表,为旅游地管理实践提供了一个实用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4.
文学旅游在浅阅读时代具有非凡意义.现代阅读方式变革打破了传统的文学审美模式和获取知识的路径,对我国文学的现代生存提出挑战.通过文学旅游获取知识,并接受审美教育已成为鲜活的时代话题,具有新的时代意义.该研究选择《水浒传》故事发祥地水泊梁山为案例,通过访谈和网络博客获取研究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构建文学旅游者的审美消费模型,再次收集网络博客数据对该研究的理论饱和度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文学作品作为“前结构”或“前理解”存在,是文学旅游者的—种期待视界,对文学作品的熟识程度决定了文学审美的深度.文学旅游者的审美消费体现为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和审美情感的有机融合,其中前者是后三者的起点,审美感知通过人物、往事、故事环境、小说情节等展开审美想象;审美感知借助景观、人物、环境达到审美理解;审美感知能够激发文学旅游者的审美情感,包含对作品、作者、人物、时事的评价以及自我励志.该研究理论上可以拓宽文学旅游的研究视角,实践上可以为文学资源的旅游开发和传统人文精神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识别旅游地的属性对于旅游地形象、满意度以及旅游者的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的效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九寨沟风景区为案例,采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发现:①九寨沟风景区地方属性可以分为资源价值和人文环境氛围、接待服务、自然旅游资源和环境3个维度.②不是九寨沟所有的地方属性都对其形象的形成、满意度、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有显著作用,在18个属性中只有11个属性与旅游者的感知态度和购后行为有关.可以构建旅游地属性与旅游者的感知和态度关系的结构模型.③九寨沟风景区地方属性的效用和感知质量的高低是不完全耦合关系.研究可以为旅游地的旅游开发与管理提供建议,有助于旅游地采取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与市场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6.
文学是唤起游客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的重要符号。但是,现有研究对文学旅游地的游客情感问题仍关注不足,不利于经营者理解游客的情感诉求和进一步优化游客情感体验。文章以阳关与玉门关文学旅游地为例,通过爬虫软件获取国内代表性旅游网站的游客评论文本,运用内容分析和情感分析的方法探讨文学旅游地的游客情感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文学旅游地的游客情感特征以积极与消极情绪为主,且具有情境异质性;2)游客的积极情感主要受文学作品的历史象征意义、人文景观的真实性与自然景观的地方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与互动体验设施的多样性、讲解服务的公益性与交通服务的专业性等要素影响;3)游客的消极情感主要受文学作品的消极情感表征与场所意象、人文景观的失真与不完整、互动体验设施的过度商业化与通信网络设施的不完善、售检票服务的不便与公益讲解服务的缺失等要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粟路军  黄福才 《旅游学刊》2011,26(11):39-45
旅游者忠诚是旅游市场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旅游地市场开发意义重大。文章通过对观光旅游者与乡村旅游者调查获取丰富基础数据,比较分析旅游者满意与旅游者忠诚之间的关系及其差异性。研究发现,无论是观光旅游者还是乡村旅游者,旅游者满意对其忠诚的重游倾向、口碑宣传二维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重游倾向与口碑宣传存在递进关系,而在旅游者满意与其忠诚的寻找替代旅游地维度的关系上,两种类型旅游者存在显著差异,观光旅游者满意对寻找替代旅游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乡村旅游者满意对寻找替代旅游地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管理启示,指出了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旅游者对旅游地的形象感知是研究旅游者消费偏好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以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福建省泉州市为例,选取蚂蜂窝旅游网站社区的82篇游记,运用ROST…CM软件分析其高频词,解读出旅游者语义网络体系。在此基础上,参考旅游地形象要素体系构建出多层次的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地形象要素体系,并分析其特征。研究结果对海丝旅游地品牌形象构建与宣传推广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旅游地意象研究中,学者们一直很重视地域文化差异对旅游地意象感知的影响。文章基于旅游地意象构成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以内蒙古草原旅游地为例,对比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区内和区外两个地域文化组旅游者的草原旅游地意象的认知、情感以及整体意象感知的变化和差异。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两个地域文化组旅游者的草原旅游地意象感知都是积极正面的,草原旅游地意象在市场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区内文化组旅游者的整体意象感知高于区外,但区外文化组却拥有比区内文化组更高的情感意象。在7个认知意象维度中,多数认知意象维度的感知都是区内文化组高于区外文化组。(3)地域文化差异对旅游者的草原旅游地意象感知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对于同一文化体系内部的文化差异对旅游地意象的影响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黄清燕  白凯  杜涛 《旅游学刊》2022,37(2):14-30
健康是人类关注的永恒话题,旅游和健康本源上存在密切联系,近年来已成为旅游学及其交叉学科关注的研究热点。旅游地如何促进旅游者健康体验、幸福感甚至社会福祉,是亟待回答的学理和实践命题。基于此,文章将旅游地日常生活与旅游者健康体验联系起来,以丽江古城客栈主与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明晰旅游情境中日常生活对于旅游者主观健康体验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1)旅游地从空间、时间、社会实践3个维度营造了特定时空中的生活新范式与典范形态,建构了环境、日常生活与健康交互新面向;(2)旅游地日常生活为旅游者提供了物质、社会和心理多重资源,形成了生理、心理和精神、社会人际交往能力三维康复性意义结构;(3)旅游地日常生活的康复性意义是在旅游者与旅游地复杂性、动态性关联中建构的,并从生产与消费两端对康复性意义进行共同塑造与整合。研究从微观层面的日常生活出发,以实证分析回应了旅游、日常生活、健康体验之间的互动关联,为深入理解旅游的意义提供了新思考,也为旅游业实现美好生活需要提供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1.
周永博  沈敏  魏向东  梁峰 《旅游学刊》2012,27(10):102-109
旅游地意象既包括旅游者经实地体验形成的复合意象,也包括那些远离旅游地的潜在旅游者借助各类媒介信息所形成的引致意象.在新媒体时代,传媒在旅游地意象传播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分析和研究旅游地意象媒介传播机制现已成为该领域前沿课题.为探索遗产旅游地意象媒介传播模式,文章结合苏州园林和江南古镇案例,采用焦点组访谈、内容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9365例样本的旅游目的地意象媒介传播数据,在质性分析基础上,通过在遗产旅游地意象属性因素与传播媒介因素之间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并根据系列研究假设验证结果,揭示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遗产旅游地意象形成中的实际作用机制.结论认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文化遗产旅游地意象传播中存在功能互补,前者的优势在于遗产形态与形象推广,而后者的优势则在于遗产文化与意义诠释;借助传统媒体扣新媒体传播不同类型的遗产旅游地意象信息,能够在激发遗产旅游需求的同时,帮助公众更完整地理解遗产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从而在潜在旅游者中塑造更优良的遗产旅游地意象.在文化遗产旅游地意象传播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整合使用,代表着文化遗产旅游地意象传播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古村落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行为模式研究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43  
冯淑华 《旅游学刊》2002,17(6):45-48
本文重点研究了古村落旅游吸引力、旅游客源的特点,以及客源地与旅游地之间的关联度,为古村落旅游客源市场的定位与开发提供了依据。并通过对旅游者行为模式的研究,揭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旅游者的行为特点,为古村落旅游产品设计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旅游者重游决策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网络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者重游是旅游业界与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国内外以往的研究将焦点放在旅游者的重游意愿上,而重游意愿并不必然导致重游行为。本文通过文献回顾与网络文本分析,归纳出旅游者重游决策的影响因素,通过网络对有过重游经历的人群进行了问卷调研,利用所获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对旅游者重游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重游者划分为“大众平衡型”、“满怀期待型”和“无所谓型”3类,并归纳了3类重游者的特征,可以为旅游地的开发与管理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旅游地顾客忠诚模型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汪侠  梅虎 《旅游学刊》2006,21(10):33-38
在对国内外顾客忠诚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结合旅游业的特点,构建了旅游地顾客忠诚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旅游地顾客忠诚的度量指标和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旅游地顾客忠诚不仅表现在重游行为上,还包括旅游者的正面口碑宣传和推荐作用;(2)顾客感知质量、顾客感知价值、旅游动机、顾客满意是旅游地顾客忠诚的4个驱动因素,对顾客忠诚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综合分析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及旅游地竞争力评价体系基础上,结合可持续旅游核心标准,着重关注当地居民与旅游者感知,构建农业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能力体系,体系包括3个层次26个因子.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旅游地为例,运用非线性模型,结合MATLAB软件中的GA遗传算法工具箱进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分类单项指标发展指数式具有"广义"的普适性.案例地评价结果为农业旅游地发展提供适时反馈信息,并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和调控.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其对旅游地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旅游者采取环境责任行为与否直接关系到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因而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成为当前旅游学界研究热点和前沿.文章对境外有关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发现现有相关研究主要探讨了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概念、维度结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等.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境外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相应评析,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特别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引入具有典型中国文化元素的变量到旅游者环境行为研究中,以形成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理论体系,指导我国旅游业发展实践.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综合旅游地意象、地方依恋及环境责任行为理论,将旅游地意象分为5个要素,将地方依恋分为2个要素,并构建了旅游地意象、地方依恋与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发现:(1)景观意象、设施意象、服务意象及安全意象均直接影响情感意象。设施意象与服务意象不仅直接影响地方依赖,且通过情感意象来实现。安全意象和景观意象间接影响地方依赖。安全意象、服务意象及景观意象不仅直接影响地方认同,且通过地方依赖来实现。设施意象间接影响地方认同。服务意象不仅直接影响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且通过地方依恋来实现。景观意象、设施意象及安全意象间接影响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2)情感意象直接影响地方依赖,间接影响地方认同与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3)地方依赖直接影响地方认同和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且通过地方认同间接影响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  相似文献   

18.
王静 《旅游学刊》2007,22(11):12-16
由于待开发乡村旅游地的旅游业尚未起步,到访的旅游者很少,其客源市场统计信息的获得就存在较大困难,难以科学地测算其客源市场的需求规模.本文基于待开发乡村旅游地的城市目标导向和与其所属市级城市的内在依附关系,挑选出多个潜在客源市场需求规模的影响因子,设计了简单适用的市场调研方案和抽样调查问卷,建立了相应的测算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攀枝花市迤沙拉村的客源市场调研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杨洋  蔡溢  殷红梅 《旅游学刊》2015,30(2):52-60
旅游者行为研究是旅游地理较为重要的研究范畴.旅游者行为在旅游过程中时间、空间维度下的变化规律研究开展较少.研究以贵阳市“90后”群体为例,通过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访谈获取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最终构建出反映“90后”旅游者行为时空变化规律及特征的90s-TGM模型.该模型以“旅游欲”作为核心范畴,将“90后”旅游者旅游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行为以4阶段式给予概括与总结,并清晰地反映出“90后”旅游者行为各阶段所呈现出的具体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的旅游线路设计要充分考虑旅游者的旅行时间限制和空间行为特征,这有别于传统的至上而下、依据专家经验判断的旅游路线设计方法,逐渐引起旅游学者的重视.文章提出考虑旅游者时间约束和空间行为特征的旅游线路设计方法,首先考虑旅游者的旅行时间约束,然后基于GPS数据和社会网络模型分析旅游者对景点的选择特征,再利用GIS分析最优路径,综合构建了一种新的旅游线路设计方法.以厦门市鼓浪屿为例,对263个旅游者GPS轨迹及其94个选择景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不同入口上岛旅游者在半天和一天的符合行为特征的旅游线路设计方案.结果表明,设计的旅游线路是对传统功能型旅游线路的有益补充,且符合路网空间形态和旅游流的空间分布特征;提出的框架具有可扩展性,对个性化的旅游线路设计也适用;研究的技术方法能够对认清旅游者行为规律、优化旅游景点开发、提升旅游者导航服务等具有较好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