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海外经济评论》2009,(47):12-15
【瑞士瑞银集团2009年9月】概览 自从中国在10个月前宣布了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以来,财政资金迅速下达,而固定资产投资和整体国内经济活动已经开始强劲复苏。我们认为现在是时候再来考察一下关于中国经济刺激的一些问题和担忧了。政府经济刺激的规模到底有多大、有多少已经下达?刺激政策资金下发的速度放缓会导致经济增长急剧放缓吗?经济刺激政策能持续多久、其效果何时开始减弱?  相似文献   

2.
内地经济增长一幅度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中国内地经济增长于第3季放缓至9.0%,创逾5年来新低。今年首3季,实质国内生产总值上升9.9%。 现有数字显示,第3季经济增长大幅下降的原因,在于存货减少及实质投资增长放缓。尽管固定资产投资的名义增长仍然稳站于28.8%,但撤除通胀因素后其增长幅度已大为放缓。第3季度内私人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表现在零售增长强劲,在继第2季实质增长13.6%后,第3季再度增长16.4%,其中8、9两个月里接近17.0%的实质增长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3.
张天维 《东北之窗》2014,(23):11-11
正尽管经济社会发展困难重重,但方向和路径是正确的2014年以来,辽宁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降,消费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势头减弱,服务业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这些问题与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水平、就业压力大、工业行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交织一起,似乎构成一种新的"东北现  相似文献   

4.
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会适度放缓,不会像2005年那样速度惊人固定投资不会出现较大增长,企业盈利增长放缓料将拖低私人投资消费前景将持续向好出口增长将逐步放缓在2006年年底之前,人民币可能会升值13%;2005年中国经济与美国及全球经济的联系已显增加,未来主要风险将来自外部需求。[编按]  相似文献   

5.
"控通胀"和"稳增长"的平衡调控仍在朝预期方向发展,通胀水平仍是可控的 6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连续3个月回落,创下28个月以来的新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似乎达成共识,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机构纷纷下调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但对于经济放缓将以何种形式呈现,国内外投资机构及专家仍有争辩。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以索罗斯为代表的"中国经济泡沫已显现,经济面临硬着陆风险";  相似文献   

6.
6月份PMI同比增长50.2%,环比回落O.2%,显示经济增长继续放缓,但仍然在50%的临界点以上,属于温和性的。据今年1—4月份数据分析,近期经济放缓主要是无效投资放缓,但是民间投资却显示了投资有效性等高于其他投资主体的势头,不论从有效投资需求创造的角度,还是从投资资金供给的角度,民间资本和民营经济都应该在稳增长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7.
据新华社6月底报道,在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受经济周期等多种因素影响,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有所降温。中国经济增长不断加速已经八年了。然而,今年以来,中国投资、出口的实际增幅都同比有所放缓,消费比较平稳,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总体上放缓了奔跑的速度。  相似文献   

8.
由雷曼兄弟公司提供的2008经济前景预测报告认为,由于美国房市衰退对消费者造成冲击,并且金融状况紧缩抑制经济活动,因此美国经济增长在2008年料将放缓。由于各央行减患、,并且旺盛的人气对增长低迷起到缓冲作用,因此预期美国和全球经济将会避免衰退。美联储将会再度降息,美元相对于日元和其他亚洲货币会继续贬值,但相对于欧元和英镑可能会再度升值。  相似文献   

9.
振兴东北:再造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意义再度凸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是把东北建成中国乃至世界的装备制造业、重化工业和原料工业基地,东北将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京三角"之后中国内地经济第四增长极,并将开创一个"新东北时代".而振兴东北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转型中诸多问题,在东北都是需要认真对待的.哪些问题该解则解,哪些问题当断则断,这考验着变革者的能力和勇气.创造一个优良的市场和信用环境,让远者来,近者悦,对于东北的复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山东建设》2005,(16):25-25
目前,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在最新的报告中预测下半年经济增长将“放缓”。这种声音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此前有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放缓,但官方亮出“放缓说”还是第一次。报告指出,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是影响下半年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东北边疆的经济优势十分明显,东北地区经济再度开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再度开发的措施应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加强省市间政府合作;国家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中国经济一直都炙手可热,近来人们更是看到了一些经济过热的征兆。为放缓信贷增长的步伐,中国政府已采取了数项举措,如提高银行准备金率,并对一些产业实行贷款限制,这无疑是踩在了中国经济这辆高速列车的“刹车”上。  相似文献   

13.
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日前在一次钢铁国际会议上表示,尽管美国和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普遍放缓,中国和其它快速发展的经济体仍将维持强劲的钢铁需求。  相似文献   

14.
【台湾《全球观察》4月16日】一季度增长速度稍有放缓 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失去了一些动力,但增长率仍然超过预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GDP增长10.6%,比去年第四季度的11.2%有所放缓。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实现了连续第9个季度的两位数增长。此前普遍的市场预期是,增长率将显著放缓到10.0%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一场全球瞩目的奥运盛会圆满落幕,而奥运带给中国的影响却远没有结束。奥运会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中国的"后奥运经济"之路走向何方,一时间众说纷纭。不过,多数专家都认为,中国经济在奥运会结束后放缓的可能性不大,后奥运商机依然无限。  相似文献   

16.
观点集萃     
《产权导刊》2014,(8):50-52
正中国经济崩溃难以避免的说法站不住脚经济学家林毅夫7月11日为人民网撰文表示——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原因在于外部周期性因素。出口增长大幅下滑是中国经济由高增速降为中高增速的重要原因。中国确实需要调整增长模式,从出口拉动型增长转为内需拉动型增长。不同国家在同一时期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必然存在共同的外部原因,这就是国际金融危机引起的世界经济增速下滑。而且比较来看,中国的情况明显好于其他国家。所以,那种认为2010年以来的增速放缓是由中国经济内部结构性问题导致中国经济必然崩溃的观点,显然是说不通的。  相似文献   

17.
陈功 《中国报道》2013,(8):111-111
7月份以后,国内各级政府和企业都高度关注下半年的经济运行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有无调整。从观察来看,中央各部门都在紧锣密鼓地研判形势,以便做好下一步的决策,找出应对当前中国经济放缓的办法。今年中国经济继续放缓已是大势所趋,短期并没有什么"特效药"应对。但在政策上,还是要做好短期与长期的平衡:短期要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速,长期则要推动经济  相似文献   

18.
尽管世界各大经济论坛中,中国的地位越来越被强调,面对又一次可能的经济衰退,中国对世界经济的重要性再度得以确认,但是中国经济前景的不确定却在与日俱增。曾经拉动中国经济三十年年均9.8%增速的出口与大规模投资,已经不可持续。  相似文献   

19.
观点集萃     
《产权导刊》2012,(6):40-42
正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或在二季度见底中国经济首季度增速放缓符合预期,预计在最坏情况下经济将在第二季度见底,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出现大变化。随着经济增长模式由出口驱动向投资及消费支撑转型,加上外需萎缩,不能指望中国经济永远两位数增长。目前宏观调控的主基调无需改变,预调、微调会成为常态。中国经济在"十二五"期间将经历上下浮动的发展轨迹,2013年的情况可能好于今年。预计到2015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8.5%,农村则年均增长1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4月19日在香港出席首届中国政经论坛时指出  相似文献   

20.
《海外经济评论》2008,(25):33-34
受到信贷危机与食品及能源价格高涨影响,世界银行10日发布的报告再度下调2008年全球与美国经济增长。报告说,开发中国家的增长也将放缓,但仍保强劲;不过,不断上升的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对贫民打击尤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