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正>2结果2.1用药前后菌株MIC的变化从试验和对照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MIC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烟酸诺氟沙星对从对照组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的50个菌株的MIC分别为0.786.25μg/m L,从连续投喂5d烟酸诺氟沙星药物饵料后的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的150个菌株,其MIC上升至3.136.25μg/m L,从连续投喂5d烟酸诺氟沙星药物饵料后的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的150个菌株,其MIC上升至3.1350.0μg/m L。对属于同一类的恩诺沙星,对照组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的50个菌株的MIC为0.3950.0μg/m L。对属于同一类的恩诺沙星,对照组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的50个菌株的MIC为0.3912.5μg/m L,而对从试验组黄颡鱼消化道  相似文献   

2.
<正> 本试验在从患病的黄颡鱼体内分离菌株,并对其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的基础上,采用内服菌株敏感的氨苄青霉素和外用稳定性粉状ClO_2的治疗方法,对患链球菌症的黄颡鱼进行了治疗试验。  相似文献   

3.
<正>2结果2.1MIC各种抗菌药物在试管内对从患病鱼体内分离的5个菌株的MIC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在13种供试药物中,除环丙沙星、烟酸诺氟沙星和交沙霉素等3种药物外,其他10种药物的抑菌效果均相对较差。2.2MBC各种抗菌药物在试管内对从患病鱼体内分离的5个菌株的MBC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4.
<正>2结果2.1各种抗生素对分离菌株的MIC6种供试抗生素对4个分离菌株的MIC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供试药物对4个分离菌株显示出了不同的抑菌效力。所有菌株显示出对盐酸多西环素和氟苯尼考比较敏感。2.2池塘中药物治疗异育银鲫溃疡病的效果药物治疗效果如表2所示。从表2所示结果可以看出,在开始投喂药物饵料后,采用2种药物进行治疗的池塘中的异育银鲫死亡数量呈现逐渐下降,而作为  相似文献   

5.
<正>2结果2.1MIC各种抗菌药物在试管内对从患病鱼体内分离的5个菌株的MIC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在12种供试药物中,氨苄青霉素、交沙霉素和环丙沙星等3种药物的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人工养殖黄颡鱼在我国各地的兴起,各种传染性疾病也开始成为人工养殖黄颡鱼过程中的问题之一。本试验在从患病的黄颡鱼体内分离菌株,并对其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的基础上,采用内服菌株敏感的氨苄青霉素和外用"菌毒消"(主成分为醋酸、十二烷基苯磺酸和酚)的治疗方法,对患链球菌症的黄颡鱼进行了治疗试验。  相似文献   

7.
<正>2.3联合用药对柱状黄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对F.coloumnare的药敏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以看出,将盐酸多西环素与烟酸诺氟沙星联合应用时,其MIC分别为3.13.0μg/mL和3.13μg/mL。联合应用时各种药物的MIC明显低于单药的MIC值,将表3的MIC值代入FIC指数公式,求得联合用药的FIC指数,并进行判断:FIC=3.13/50.0+3.13/25.0=0.1878。即证明盐酸多西环素与盐酸  相似文献   

8.
<正>对人工养殖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的细菌性疾病,主要依靠各种抗菌素类药物治疗。但是,抗菌素的使用容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而且细菌对不同抗菌素耐药性的产生强弱与速率,可能因细菌的种类和抗菌素使用频率有关。了解抗菌素使用后鱼类消化道中细菌耐药性的变化,对于将抗菌素作为水产用兽药时制定科学用药程序是具有重要参考作用的。本研究将氟苯尼考添加在饲料中连  相似文献   

9.
<正>2结果2.1MIC各种抗菌药物在试管内对从患病蛙体内分离的5个菌株的MIC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在12种供试药物中,盐酸土霉素、环丙沙星、烟酸诺氟沙星和交沙霉素等几种药物的抑菌效果较好,而另外8种药物的抑菌效果均  相似文献   

10.
黄颡鱼因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是一种中高档的名贵鱼类。了解黄颡鱼昼夜摄食的变化,肠、胃消化吸收状况,对指导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如何投饲,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提高黄颡鱼的生长速度,提高黄颡鱼养殖的经济效益有着积极的意义。1.材料与方法1.1本次测定是从面积667m2,水深1.5m的本所基地黄颡鱼养殖池中取鱼。该鱼池于2003年12月份共放养平均规格尾重10g的黄颡鱼种7000尾,青虾苗1万尾,未放养其它鱼种。1.2本试验黄颡鱼已经经过驯化,喂养饲料品种是人工配合饲料,日投喂两次,时间分别是上午9时、下午14时,两次喂量均等。1.3测…  相似文献   

11.
<正>2结果2.1供试黄颡鱼增重量的比较试验期间各组黄颡鱼的增重量如表1所示。与对照组相比,投喂酵母免疫多糖的黄颡鱼增重量较大,而且在各试验组中,以投喂酵母免疫多糖800.0 mg/kg.B.W.的试验组黄颡鱼的增重量最大,以投喂酵母免疫多糖400.0 mg/kg.B.W.以上的各试验组黄颡鱼的增重量,与未投喂酵母免疫多糖的照组相比,各试验组  相似文献   

12.
<正>对人工养殖黄颡鱼的细菌性疾病,主要依靠各种抗菌素类药物治疗。但是,抗菌素的使用容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而且细菌对不同抗菌素耐药性的产生强弱与速率,可能因细菌的种类和抗菌素使用频率有关。了解抗菌素使用后鱼类消化道中细菌耐药性的变化,对于将抗菌素作为水产用兽药时制定科学用药程序是具有重要参考作用的。本研究将烟酸诺氟沙星添加在饲料中连续投喂黄颡鱼5d后,从供试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细菌,测定了这些细菌在  相似文献   

13.
<正>黄颡鱼成鱼池混养技术成鱼池混养黄颡鱼,对池塘主养的鱼类没有严格的要求。养殖四大家鱼的鱼池和主养吃食性鱼类(如鲤鲫鱼、罗非鱼、淡水白鲳)等鱼池均可混养黄颡鱼。鱼池面积20~30亩,水深2~2.5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注排水方便。一般亩放黄颡鱼40~50尾,规格3~4厘米/尾,可亩增收黄颡鱼5~8公斤。  相似文献   

14.
<正> 黄颡鱼俗称嘎鱼、黄姑、黄腊丁等,因该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颇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天然水域黄颡鱼资源锐减,各地逐步兴起黄颡鱼人工养殖热,养殖过程中也陆续发生了一些病害。黄颡鱼是无鳞鱼,药物较易从  相似文献   

15.
一、养殖场地选择黄颡鱼属于底栖性鱼类,白天喜栖息于水体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体上层觅食,所以网箱养殖黄颡鱼的水域,最好选择水库、湖泊上游河流入口处,透明度1m以上,溶氧5mg/L以上,pH值7—8,有机物耗氧量小于10mg/L,氨氮低于0.02mg/L,总氮不超过0.5mg/L,亚硝酸盐在0.01mg/L以下  相似文献   

16.
<正>为推广黄颡鱼这一优势品种,广西东兰县水产技术部门从2006年6月开始,在库区网箱养殖户中确定3个有经验、懂技术、会管理的养殖户进行黄颡鱼养殖示范,养殖面积524m2,共投放黄颡鱼鱼种97000尾,通过6个月的的饲养管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现将黄颡鱼网箱养殖示范情况总结如下,供共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瓦氏黄颡鱼又称江黄颡鱼,是长江干、支流的一种中小型经济鱼类。常见个体100~350g,最大可达1500g,是黄颡鱼属中个体最大、生长最快的一种,生长速度比普通黄颡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黄颡鱼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为规模化集约化养殖黄颡鱼创造了条件。黄颡鱼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当年孵化的黄颡鱼幼苗可以经过近5个月的养殖长成商品黄颡鱼。2007年我们做了黄颡鱼当年养成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问:怎样选备池塘?答:主养黄颡鱼的池塘要求不太严格,关键是要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注排水方便,池底平坦,淤泥较少,面积以3~5亩为宜,水深1.5~2m,并配置增氧机。在放养前10~15天,每亩用生石灰75~100kg化水后全池泼洒消毒。毒性消失后,加注新水1m左右,然后施入适量有机肥,培育天然饵料生物,供黄颡鱼摄食。问:怎样放养鱼种?答:一般每亩放养体重10g左右的  相似文献   

20.
<正>一、生物学特性杂交黄颡鱼F1是以黄颡鱼为母本,以瓦氏黄颡鱼为父本杂交获得的子一代鱼,杂交黄颡鱼从形态特征上比较接近黄颡鱼,体色无明显差别,头部前段较黄颡鱼略窄,尾鳍末端有一小块黑斑。杂交黄颡鱼F1食性与黄颡鱼相同,属于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鱼苗阶段以轮虫、枝角类、水蚯蚓等为食,成鱼阶段主食各种小鱼、小虾。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