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英才》2005,(11)
“华立离破产很近”《英才》:你好像有过这么一句话,说华立离破产很近? 汪力成:是的,这是我经常说的。《英才》:这是乐观还是悲观? 汪力成:既乐观又悲观,我告诉大家的,更多的不是美好的愿景,而是我们的风险和难处,所以我要求我们每一个管理者时刻要有清醒的头脑,绝对不能乐观。我不断在每一次会议上都提醒大家: 你们不要以为华立今天做成这么大,跟过去相比我们好像可以高枕无忧,其实任何一个企业,包括华立在内离破产也只有一步之遥。  相似文献   

2.
现在全球关注中国这样一个问题: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被世界称之为继德国、日本之后的又一个大国发展经济的奇迹。大家就问,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或者说中国经济发展的神话,会不会中断?神话还能续写下去吗?奇迹能再创造吗? 世界各国都在探讨这个问题。有悲观的、有乐观的,也有观望的。不管是悲观的、乐观的,还是观望  相似文献   

3.
当下中国经济的放缓,是一种主动性的宏观调控下的调整。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大开发,城市改造与现代城镇化进程,国民基本经济生活质量需求的提高,中国社会经济努力发展的基本要求,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新型科技公司的壮大,都决定了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不能也不会低于7%。
  眼见中国经济增长率逐渐走低,对中国经济前景随之出现了截然不同的预测。有不少人持悲观态度,甚至有人发表文章说要坐等中国经济崩溃,但从境外资金涌入中国比流出中国的钱要多的对比中可知,对中国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的还是主流。我的基本看法是:未来十年中国经济依然能保持7%以上的持续快速发展。而盲目极端悲观的预测,既误判了中国经济现实和经济前景,也误判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钟伟 《英才》2011,(5):28
资源、人口和环境很可能使中国经济在未来10-15年间未富先老,未盛先衰。人类经济增长是否有其极限?1968年的罗马俱乐部认为有,大部分经济学者认为没有。那么,中国经济增长是否有其极限?大部分经济学者认为中国经济仍将维持30年左右的高速增长,我认为这种乐观或许是被过去的辉煌灼伤了眼睛。曾经,中国经济的长足增长令人对其未来充满信心,我也一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以来,整个舆论对中国住房市场的讨论和判断与以往有了一些不同:有悲观的认为马上要崩盘,有乐观的认为我们可能还有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高速增长。我们的观点既不是特别悲观,也正视当前的现实。我想谈三个方面的认识。第一,当前中国的住房市场出现了相对明显的阶段性趋势。一是增长速度放缓或者说增速换挡。我们测算  相似文献   

6.
钟伟 《英才》2011,(3):26
如同一枚硬币总有两面,对中国经济的长久未来有悲观或乐观的不同猜想。在过去30年,从担心谁来养活中国,到怀疑中国的增长大多数只是数字的虚构,各种悲观论调最终都被事实否定了。以至于今天  相似文献   

7.
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迹象较为明显,社会各界对此看法不一。乐观的观点认为中国经济未来一段时间将逐步企稳,未来30年仍会有较大的上涨空间;悲观的观点则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有可能持续减慢,更有甚者认为,中国经济有可能出现"硬着陆"。为此,本文将详细剖析中国宏观经济的近期走势及长短期影响因素,分析当前经济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增长潜力,最后探讨中国实现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各方数据均不乐观,悲观情绪持续滋长。如果世界经济又迎来新一轮的触底徘徊,那中国定然无法独善其身。但这些数据的影响究竟会有多深?中国会遭遇增长瓶颈吗?  相似文献   

9.
谁说的有道理?如何建设新农村,各种意见众说纷纭:有的人乐观,有的人悲观,有的人提出一堆问题后转身跑了。最乐观的经济学家认为,新农村的目标是释放中国农村潜在的购买力,这个购买力大得惊人,它  相似文献   

10.
又是辞旧迎新之时,中国社会经济在即将过去的一年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呢?最直观的变化是,年初的乐观情绪,现在已荡然无存。开年时刻,大多数人仍然看好股市楼市,而今已是一片悲观;年初时,大多数人相信世界经济正迈向复苏,而今二次探底的判断渐成主流,乃至越来越多的人预计纸币欧元解体。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称:"展望  相似文献   

11.
最近,李克强总理提出了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和上下限的问题,引起了市场的关注,但讨论的依据需要进一步辨明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经济运行情况数据,上半年,中国GDP为248,00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6%,其中,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同以往一样,经济学家们对经济情况的判断有三派意见:乐观、悲观、淡  相似文献   

12.
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危机,引发了一场没有硝烟的全民战争。由于该病前所未有,传染性强且能致人死命,又没有找到防治良方,故民众恐慌,谈“非典”色变。珍爱生命,这是人性使然,无可厚非。说的是,“非典”为何扩散、蔓延,终致成一场危机?这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到底有多大?目前有许多机构和专家作出了不同的估计。估算方法各异,所得结果差异自然很大。最悲观的估计是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将下降为零甚至为负。不管悲观还是乐观,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我们宁愿把困难估计得严重一些,各项工作和措施要有力一些。当然困难自是很大,要不…  相似文献   

13.
热望与唱衰共生 这是一个看似自相矛盾的现象:在整个2002年,众多国际经济组织、最权威的研究机构、顶级投资银行都对中国做出了最乐观的预言,而于此同时,西方众多主流媒体对中国经济的报道却始终充斥着悲观、质疑乃至诅咒。 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在这两个领域被以两种极端的声音记录,一个是连中国人自己都感到过誉的赞美:“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排名第  相似文献   

14.
“宏观乐观,微观悲观”?1995年工业整个增长14%,国有企业只增长7.2%,而外资企业增长19%,集体企业增长15.8%。国有企业的亏损面继续增大,于是有一种判断,说是"宏观乐观,微观悲观"。这种判断把宏观与微观割裂开来,值得商榷。实际上,在较好的...  相似文献   

15.
钟伟 《英才》2010,(8):28-28
自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前景趋于悲观;自今年以来,悲观日益浓重。这种情绪看起来和经历了次贷危机之后仍然强盛的中国经济,仍然自信的民众情绪格格不入。但愿我只是愚蠢的杞人。如果聚焦到房地产,那么过去十年是辉煌的爆发式增长,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经商就像经营一段感情。看似日子平常过,但其中各种要素已在频繁轮替。企业家需要时常同望:我要这份感情的初心是什么?我做这个企业的初衷有没有改变?除了回首过去,不时审视前方更为重要:面前已非来时路,如何平稳走过并壮大这份感情?当下,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从规模增长转变为价值增长,从投资拉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其间涌现的机会到底是什么?怎样才能抓住?2014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主题论坛上,企业家大佬们分享了自己"不一样的增长"和新常态下的"生意经"。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时,我曾发出警告:"降落了,请系好安全带"。而现在,飞机正进入平稳飞行。中国,全世界都在关注,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党的十八大后将走向何方?在经过了仔细的观察后,现在,我们应该可以粗略地来勾画一下未来中国发展与变革之路的轮廓。温和稳定以复苏在经济层面,一个最新的态势是:在经历了2012年经济增长快速向下震荡的风险释放后,2013年及未来中长期的中国经济正显示出可以乐观预期的走向——2012年第三季度开始,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8.
新闻快讯     
62%国人对经济前景乐观英国广播公司发布民意调查报告称,发展中国家人民对经济前景乐观,发达国家则普遍感到悲观。其中,62%的中国人对经济前景感到乐观,位居亚洲首位。在英国、法国和日本,认为经济形势会好转的不到10%,超过一半的人  相似文献   

19.
穆乔石 《英才》2009,(1):113-114
金融危机对全球每个公司都有影响,但是从总体上来看,2009年的经济发展基本上还是会与2008年持平。 因为我们总是可以看到不好的消息,但也有好的消息,两相抵消,2009年不会比2008年好,但是,也不会很糟。 看待经济危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乐观的,觉得经济危机会很快过去;一种是悲观的,看不到何时才能结束。就我个人来说,我是比较乐观的。  相似文献   

20.
悲观的人说这是一个文化的沙漠,乐观的人却说这是一个文化的丛林。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也许一切都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特别是对于企业文化这样虚实兼顾的事物来说,没有绝对的好或坏的分别,有的只是不断变换的语境,如同这个社会“万花筒”折射出的无数个新的侧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