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在我国城镇居民资产中,住房资产占有巨大比重。因此对房地产的损害所造成的财产损失进行索赔,对损害后房地产剩余价值的评估需求增加了。文章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及房地产损害赔偿的特殊性质,对成本法在房地产损害赔偿中的选择与应用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的减值评估属于非主流的房地产估价目的,因而被《房地产估价规范》列入“其他目的的房地产估价”,在《房地产估价规范》中是这样规定的:“其他目的的房地产估价,包括房地产损害赔偿估价等。房地产损害赔偿估价,应把握被损害房地产在损害前后的状态。对于其中可修复部分,宜估算其修复所需的费用作为损害赔偿价值”。而在具体的评估实践中,情况往往要比规定的复杂得多。本就房地产的减损价值评估,简称减值评估,结合评估实践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3.
相邻关系也就是“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因行使所有权或使用权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物权法规定: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弃置固体废物,施放噪声、光、电磁波辐射等有害物质,造成损害的要予以赔偿。本文首先探寻了我国相邻关系立法和司法的渊源,引出相邻权的概念。列举了侵害他人相邻权的几种常见类型,并通过分析当前相邻房地产损害赔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相邻房地产损害赔偿估价的思路、采用的主要估价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环境侵权的特殊性导致侵权行为法并不能使环境损害赔偿有效实现。基于社会正义的要求,应该实行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的社会化,即将环境侵权行为所生损害视为社会损害,通过制度设计,由社会上多数人承担和消化环境侵权损害,并对受害人所受损害进行填补。本文通过对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的社会化问题进行理论上和现实上的分析、思考,认为鉴于该制度的合理性以及我国的现实情况,在借鉴国外相关具体制度的基础上,我国应该逐步建立由行政补偿制度、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和社会安全体制组成的社会化赔偿机制。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损害赔偿估价多见于房地产司法纠纷中,我们在工作中有不少经历。一般来说,可修复的房地产损害赔偿估价,只要正确估算标的房地产的修复费用,比较容易把握,但不可修复的房地产损害赔偿估价在实践中不容易把握,在估价实践中有两起这样的案例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白杨 《企业导报》2011,(8):172-173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刑事诉讼领域中排斥精神损害赔偿,这与民事领域中得到广泛认可的精神损害赔偿之间产生了冲突,损害了法律的统一性、协调性,造成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将精神损害赔偿扩大到刑事诉讼领域中具有理论上的必要性同时也具有实践上的可行性。因此,我国应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7.
一、 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状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 是指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 一方的违约行为给对方造成精神损害, 则受害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民法体系中得以确定以来, 不管是在理论界还是司法实践,都将精神损害赔偿限定在侵权责任中. 首先在立法方面, 我国立法中并未确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8.
在刑事案件中,犯罪侵权经常会造成被害人精神利益的损害,而我国尚未全面建立犯罪侵权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为促进我国法律更全面地尊重和保障人权,本文拟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罗晓波 《企业导报》2009,(5):151-152
行政权的膨胀造成行政侵权案件的增多,行政侵权给相对人带来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而我国至今尚未有行政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这有违建立法治社会的目标。建立和完善我国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0.
王超  黄尧 《总裁》2009,(11)
精神损害赔偿与神经损害赔偿,作为中英两国赔偿精神损害或神经损害的不同法律制度,各具特点.从权利主体、适用范围、损害事实、举证要求、责任形式等方面对进行比较,分析两大制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法律的不断发展和公民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精神损害赔偿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于现阶段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和法律条文的介绍,为我国法制进程的不断完善提出了几点界定严重精神损害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合同解除是我国合同法中的重要内容,对其相关理论研究也是我国民法研究中的重点问题。合同解除是在合同正式生效后,由于某一当事人或双方当事人出于特定情况而做出的中止合同的一种行为制度。由于合同解除会对当事人双方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合同解除的损害赔偿也是合同法中重点研究的内容。在我国的合同法中,合同解除和损害赔偿的过程是可以同时存在的,但对于赔偿的具体条件、内容等都没有进行明确的划分。本文从合同解除的内涵入手,重点研究了损害赔偿的实施过程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反垄断法把传统侵权法中的补偿性原则应用于反垄断损害,难以对受害人提起损害赔偿诉讼形成足够激励,而单纯依靠公共机构实施,并不能收到理想的反垄断效果。为此,我国反垄断法应当引入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并赋予垄断行为受害人以直接的民事诉讼权。  相似文献   

14.
在人们的权利意识普遍提高的今天,对精神损害提出赔偿诉讼请求的案件越来越多,因此对精神损害赔偿法律方面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侵权损害赔偿的概念、其范围的认定、损害计算方法及原则方面着重探讨了关于侵权问题中存在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并对相关的立法的不完善之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何晓飞 《活力》2013,(10):177-177
我国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十问,明确使用了“精神损害赔偿”一词。精神损害是指自然人因侵权人的侵权行为而产生愤怒、绝望、恐惧、焦虑、不安等非物质性痛苦。一、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具有以下特征:1.精神损害赔偿请求主体是自然人,我国现行法律不支持法人的精神损害赔偿,因法人没有思维活动和心理感受,无法像自然人那样因被侵权而产生压抑、悲伤、羞辱等情绪。无法感受精神痛苦。  相似文献   

16.
财产权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在各国立法领域都是一个初探,我国对财产权的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立法也较少,法官对此认识也颇为不同,因此在现实案例审判中出现了同案不同判的现象,笔者尝试就财产权的精神损害赔偿范围进行分析,期望通过立法的完善尽可能大范围地保护因财产损失而精神受到伤害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17.
<正>国家赔偿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行使职权给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人身权或财产权造成损害,依法应给予的赔偿。国家赔偿由侵权的国家机关履行赔偿义务。一、精神损害赔偿的实质精神损害是指对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造成的非物质损害,包括心理上的痛苦或失常,名誉、荣誉的损害等。精神损害赔偿,就是对此种损害以金钱进行物质性赔偿。  相似文献   

18.
王文明 《活力》2014,(16):34-34
于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这是我国法律在最近十几年中才正式确立的司法制度。目前来看理论上具有高度成熟.但在立法变革上存在严重迟滞.由此带来司法实践诉求的不断递增与立法变革迟滞矛盾的凸显,这昭示着此项立法变革之迫切。《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为在审理民事侵权案件中正确确定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对有关问题作如下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八条规定:“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抚慰金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随着生态环保意识的加强和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逐步改善,各地野生动物致人损害事件频繁发生。因此,建立和完善野生动物致人损害赔偿制度,对野生动物侵权造成的损害进行合理的赔偿和救济,不但是出于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考量,而且也直接关系到公民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关于野生动物致人损害赔偿的专门法律。在司法实践中,可以直接援引的只有《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文章试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劳务派遣,是我国很常见的一种用工合同模式。但是基于其复杂性的用工特点,在发生工伤损害时,进行处理是颇为困难的。目前,现有的法律构造对劳务派遣劳动者工伤损害赔偿问题进行救济的程度也是有限的。如果双方像派遣单位和劳工的关系,那么工伤保险制度会对劳工的合法权益加以保护,接下来应该考虑的是用工单位和劳工的关系。但是在工伤损害事实认定时,现有的法律基础只是规定作为雇主的派遣单位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显然是不合理以及远远不够的。本文通过分析三方的关系,再结合我国的劳务派遣用工现状,针对我国工商损害赔偿制度和立法现状提出建议,以期为解决此类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