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影响石油产业和石油价格的基本因素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继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大幅增长之后,2005年世界石油需求继续高速增长;2004年,英国公布石油将由出口转变为净进口后,重要石油生产国,OPEC的成员国之一,印度尼西亚转变为石油净进口国。石油作为现代世界消费量最大的基础资源,石油供给渠道的稳定越来越成为众多国家经济和经济安全战略考虑的问题。自2004年末至2005初,石油价格已经与美元汇率、全球股市和黄金价格高度关联,油价成为游资衡量进出股市、汇市、期货和黄金及衍生工具市场的风向标,导致这些市场走势和石油价格密切联动,也使原油的金融属性  相似文献   

2.
李漫 《中国经贸》2006,(10):78-78
2006年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超过5%,达到32000万吨。根据中国商务部的一份研究表明,作为世界第二大消费石油消费国,中国减少了石油出口,增加了石油进口量。中国既是石油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自1993年起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3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4年中国生产原油1.75亿吨,净进口原油1.17亿吨,净进口量占表观消费量的40.1%。中国对世界石油市场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国际油价上涨已引起中国国内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2002~2003年,由于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和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国际能源需求量大增。2003年,世界每天石油需求量较上年增加140万桶,是2000~2002年平均新增水平的两倍以上。而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量每日增加约270万桶。美国能源情报署预测,2005~2006年之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率为2.5%,这个速度超出了石油供应增长量的预计,也超出了全球原油炼制能力的预计。  相似文献   

4.
【英国《今日世界》月刊4月号】亚洲的数字是世界未来石油供需平衡的关键。2005年,世界石油出口近40%运往亚太地区。那里也是中东2/3石油的市场。这两个数字还将上升。增长主要来自中国和印度,而不是日本或者韩国。日本的需求实际上可能下降。  相似文献   

5.
于培伟 《科学决策》2006,(10):39-40
世界石油业界对全球石油储量的估计一直存有争论。按2005年底全球石油剩余探明储量1770.6亿吨、日产8250万桶、并且抛开世界经济增长对石油需求增加的因素估算,全球石油至多够开采45年。最乐观的估计认为全球石油剩余储量仅够开采50年-60年。无论40年,50年,还是60年,都意味着石油时代已从“牡年”步入“晚年”。随着国际油价的节节高涨,作为以石油为主要能源且高度依赖进口的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在经济上日感压力,正在以“两手”迎接“后石油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6.
全球知名能源公司BP近日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2005》表明,2004年全球能源消费出现了自1984年以来最强劲的增长,其中石油消费量增长了近250万桶/日,创1976年以来的新高。这是过去10年平均增长率的两倍多。在强劲的全球经济带动下,增长已成全球现象,所有地区的石油消费都超过了过去10年平均水平。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增长了近90万桶/日,增长率近16%。  相似文献   

7.
2005年1~8月俄罗斯的石油和凝析油产量为31亿t,比上年同期增长2.6%;其中,2005年8月的产量为4012.5万t。前8个月的天然气产量为4215.46亿m^2,比上年同期增加1.1%;其中,2005年8月的产量为484.44亿m^2。与此同时,俄罗斯给非独联体国家出口了1.34亿t石油,比2004年同期增加11.7%,  相似文献   

8.
《海外经济评论》2005,(33):34-34
德意志银行近日公布对中国石油需求的预测指出,受强劲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影响,到2010年,中国每天的石油需求量将达到930万桶,比2005年增长37%,也比2000年提高2倍多。  相似文献   

9.
中国石油安全及其中东石油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缺口日趋增大,石油安全已成为一个现实性问题。供求因素将影响中国石油安全。21世纪,中东石油的储产量仍居世界之冠,战略中心地位将不改变,我国将不得不倚重中东石油,但面临挑战。因此,我们应探求符合我国国情的中东石油战略。  相似文献   

10.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战略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世界汽车保有量约8亿辆,预计到202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2亿辆,主要增幅来自发展中国家。国际能源机构(IEA)的统计数据表明,2001年全球57%的石油消费在交通领域(其中美国达到67%)。预计到2020年交通用油占全球石油总消耗的62%以上。美国能源部预测,2020年以后,全球石油需求与常规石油供给之间将出现净缺口,2050年的供需缺口几乎相当于2000年世界石油总产量的两倍。  相似文献   

11.
国际能源机构(IEA)在马德里举行的世界石油大会上发布了一年一度的中期石油市场报告。报告指出,未来5年全球石油供求关系依然紧张,但高油价和经济减速正在拉低需求增长。  相似文献   

12.
《结构调整信息》2004,(3):39-39
据总部设在巴黎的国际能源机构近日发表的报告预测,由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200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幅将有所减低。  相似文献   

13.
据土库曼斯坦国家统计部门消息,2005年土库曼斯坦开采了952.2万t石油和630亿m^3天然气;天然气的产量比2004年(586亿m^3)增加了8%,石油产量比2004年(960万t)减少0.8%;天然气的出口量为452亿m^3,比2004年(420亿m)^3增加8%。  相似文献   

14.
《广西经济》2006,(1):37-38
石油是不可再生的矿物资源,经过百年开采,枯竭之日已逼近世界。我国是一个石油消费和石油进口的大国。从1993年开始大量进口石油,到2004年,我国自产石油达到1.7亿吨,进口石油1.23亿吨,进口石油占总消费量42%,已经超过安全控制线。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述了我国石油安全现状,对1995年-2009年GDP增长与石油进口量做了实证分析,认为两者是正相关关系。据此,提出保证我国应对石油安全的策略: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开放石油市场;确保石油进口渠道和运输渠道多元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新能源。  相似文献   

16.
论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和相应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东霞 《山东经济》2005,21(3):127-128,F003
从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后,我国的石油进口量迅速增长。石油贸易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一环。国际石油价格一旦剧烈波动,我国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去年以来,油价的迅速上涨使我国石油进口风险加大,也给贸易平衡等方面带来了很大压力。  相似文献   

17.
《上海经济》2009,(4):67-67
石油输出组织欧佩克(OPEC)手里捏着的石油管道更像是全球经济的血管,而石油价格的变动无疑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从去年7月中旬,由于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增长的悲观预期,使得石油的需求大幅下降。时到今日,全球经济前景仍趋于暗淡,各大机构连续下调09年的原油需求预期。欧佩克预计,2009年世界石油的日均需求量将进一步下降101万桶。  相似文献   

18.
张雪夫 《浙江经济》2007,(15):59-59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浙江成品油需求增长迅速。2005年浙江汽油、柴油、煤油、燃料油四大类成品油消费量为1516万吨,“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1%,消费弹性系数为0.85。未来几年,浙江汽油、煤油、柴油消费需求将随经济发展持续增长,到2010年消费总量将达到2000万吨以上,成品油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将长期存在,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浙江石油安全和有效供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乌克兰国家物资储备局局长尼古拉·别索茨基称,该局计划在2005年8月前建立可满足3个月需求的轻质石油储备,为此需要花费该局60%~70%的预算资金。2005年该局将减少粮食的采购量,将更多的资金用于采购轻质石油。别索茨基局长说,可维持3个月需求的轻质石油储备相当于230万t石油产品,建成这一储备后该局便可调控  相似文献   

20.
美伊战火危及世界石油市场。中国从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直至目前,国内1/3石油靠进口,其中56%来自中东地区,那么本次战事对中国市场影响到底有多大?中国会采取哪些缓解国内石油安全问题的政策?西部能源能承担战略转移这一重任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