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曲创  臧旭恒 《经济研究》2012,(9):152-155,160
<正>2012年6月23-24日,由山东大学博弈论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经济研究》编辑部、山东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产业经济评论》编辑部、《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举办的"2012年夏季博弈与经济行为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中国初次收入分配格局及其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初次收入分配格局通过对1978~2004年中国的初次分配格局进行细化研究,把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要素分配份额特征进行总结,可以得出我国国民经济要素分配份额的产业特征。在中国初次分配结构特征表中(见表1),sl定义为劳动份额,是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  相似文献   

3.
在本文中,收入分配格局是指劳动者、资本所有者和政府在增加值中各占多大的比重。在企业层面上,税收制度不仅通过分配阶段而且深入生产环节对收入分配格局产生复杂影响。本文发现:为了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有必要减少间接征税。但从长远来看,其关键是劳动要素变得更加重要;改制提高了资本和政府收入份额,挤压了劳动收入份额;对于中国税收持续超速增长,实际税负上升是主要原因,间接税设计和重复征税的影响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大。本文对收入分配格局演变做出了谨慎乐观的判断,建议采用"减轻间接征税与加重直接征税并举"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该文从功能收入分配的视角考察了1870年以来美国收入分配的变化。实证研究表明,美国劳动份额从1870年的50%上升到2009年的71.6%;同期,资产和业主份额由50%下降到28.4%。美国劳动份额一直上升的实践,并不符合劳动报酬变化U形规律(即劳动份额先下降后上升)的假说。这一结论的含义是,以经济发展阶段来推理收入分配差距某种必然性的假说是不可靠的,这意味着我们必须从经济增长或发展以外的其他因素中去寻求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决定因素研究   总被引:63,自引:9,他引:63  
本文讨论我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的决定因素问题。在标准的新古典要素分配份额模型中,本文引入Dixit-Stiglitz垄断竞争以及企业目标函数的差异,建立了要素分配份额的决定模型。根据这个理论模型,本文建立了中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的计量模型,并利用系统GMM方法进行估计。回归结果表明,垄断能力越高,资本收入份额越高,国有和非国有企业的资本收入份额存在明显差异,国有企业的资本收入份额明显低于非国有企业,各类经济性质企业的资本收入份额从高到低依次为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企业、法人投资企业、集体企业、私有企业和国有企业。传统新古典分配模型考虑的技术因素,包括要素投入比的变化和技术进步,对要素分配份额的变化没有显著影响,表明我国工业部门要素替代弹性为1,因而劳动与资本相对价格的变化对要素分配份额没有显著影响。我们的结论是,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产品市场垄断增加和国有部门改制引起的劳动力市场环境改变。  相似文献   

6.
《21世纪资本论》是对收入再分配之后所形成财富数据综合状况的考察,本文综合利用UNSD、BEA、RIETI和NBS的国民核算资料,从收入初次分配视角给出世界各经济体2003-2014年国民收入分行业初次分配结构概貌.研究发现,世界各经济体初次分配结构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俱乐部趋同",在时间上一般满足"不变收入份额"假定;"收入份额具有长期稳定性"的经验规律在中国几乎无从考证,可能是由于我国要素价格体系严重扭曲,无法有效反映其实际贡献;此外,世界各经济体对政府介入初次分配的深度有别.  相似文献   

7.
甘霞 《经济论坛》2010,(4):32-34
自上世纪末期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大幅度降低,而资本份额却不断增加,本文试从政府政策的角度对此予以解释。财政分权和地方官员的晋升激励机制导致在争夺外来资本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更多地采取对投资者有益的政策,降低了劳动者收入。同时,政府的引资策略加重了资本深化,这也使经济增长的收益更多被资本获得,不利于劳动份额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CES生产函数考察了技术进步偏向与资本一劳动收入份额比值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中国工业1979—2011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工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大于0小于1;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变化率小于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变化率,1987年后工业技术进步为劳动节约型的,资本一劳动收入份额比值提高;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偏向、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国际贸易是我国工业资本收入份额持续上升、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中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对要素收入份额失衡的影响最大。工业要素分配份额的演变直接体现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失衡,也间接拉大了我国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9.
王佳莹  张辉 《经济管理》2023,(6):193-208
要素收入分配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如何优化资本和劳动要素分配结构,是发挥初次分配基础性作用和缩小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课题,但现有研究较少关注旅游业等新型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与要素收入分配结构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中国31个省份1998—2020年的面板数据,深入探究旅游业发展对要素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业发展能显著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并降低资本收入份额,有利于优化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地区异质性分析表明,旅游业发展对优化要素收入分配结构的正向作用在西部地区表现更为显著;时间异质性分析表明,其正向影响在2008年后开始凸显;分位数异质性分析表明,其正向影响在劳动收入份额较高的分位处更为突出。本文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征和旅游收入效应视角,证明旅游业发展能优化要素收入分配结构,不仅有助于丰富和拓展要素禀赋等相关理论在旅游业等新型服务业中的应用范畴,也能为发挥旅游收入效应在优化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中的积极作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厂商价格加成模型对汇率变动的收入分配效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39个工业行业2002-2010年相关指标的年度数据和面板联立方程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实证考察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工资份额和利润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币贬值提高了利润份额、降低了工资份额,从而恶化了收入分配不公,而人民币升值则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不平等。本文表明,汇率变动对收入分配的作用效果会受企业价格加成比例和资本产出比的影响——价格加成比例的提高会削弱汇率变动的收入分配效果,而资本产出比增加会提升汇率变动的收入分配效果。  相似文献   

11.
论税收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我国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一方面税收收入保持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劳动要素分配份额迅速下滑,资本要素分配份额逐渐上升。本文的理论分析表明,税收通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影响要素收入分配,前者改变了生产中要素相对投入比例,从而改变了税前要素收益率,后者则是通过直接税影响到税后要素收益率。本文利用系统GMM估计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税收对要素收入分配具有明显影响:就直接税而言,企业所得税降低了资本分配份额,个人所得税中对劳动征税部分降低了劳动分配份额;就间接税而言,增值税明显降低劳动分配份额但对资本分配份额的影响不明显,营业税明显降低资本分配份额而对劳动分配份额的影响不明显。因此,如果从有利于调整要素收入分配格局角度考虑,我国有必要进一步调整现行税收政策、完善税收制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联立方程模型(SEM)和两阶段最小二乘(TSLS)估计法研究发现,房价与国民收入分配中的资本收入份额存在相互作用关系。房价上涨1%会使资本收入份额提升0.16%到0.43%,资本收入份额上升1%则会推动房价上涨约0.39%到0.54%。不过,这种相互作用机制存在一定的区域异质性,即在东部地区资本收入份额的提高会显著推高房价,而中西部地区后者对前者的影响效应更为明显。要实现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优化,而鼓励对适合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实体经济进行投资、减少资本对房地产的投机炒作,将有助于促进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厘清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是新发展格局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基于中国上市企业2007-2020年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论在利用“宽带中国”战略构建工具变量回归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技能结构效应、劳动生产效率效应、分配优化效应的渠道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效应在非国有企业、数字经济核心行业和非省会城市更强。进一步分析还发现,伴随数字化转型,城市收入不平等和城乡收入差距得到有效的改善。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方向争议提供了新的微观证据,同时为数字时代兼顾增长效率与公平分配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劳动收入份额、城乡收入差距与中国居民消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人力资本人口分组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劳动收入份额、收入差距与总消费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使用1990—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重点检验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中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揭示了中国消费率偏低的动态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劳动收入份额和城乡收入差距是居民消费增长缓慢最根本的原因;城市化水平、消费习惯形成和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率也有重要的潜在影响;提高劳动要素份额具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尽管使用了不同的识别方法与计量技术并控制了其他潜在影响居民消费率的各种因素,本文的结果依然基本稳健。  相似文献   

15.
1921年出生,福州人,1947年厦门大学经济系毕业。现任厦门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综合性大学《资本论》研究会顾问,福建省《资本论》研究会和经济学会顾问,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顾问。曾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理事,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主编。1992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产业角度研究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问题,建议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的办法解决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收入比重下降问题。首先,基于产业的角度对全国和产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波动进行效应分析,从产业结构、产业就业等方面分析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内部结构性原因;其次,分析收入分配政策这一外部定性因素对不同产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最后,根据产业的不同,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劳动收入份额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构建收入分配模型,可以证明在劳动力处于弱势的前提下,第二产业的变动对劳动份额的波动与减少将产生显著影响。模型的现实意义是,在应对金融危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若能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与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则有助于稳步提高劳动份额,有利于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作用的形成,即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8.
杨晔  武传浩  谈毅 《经济管理》2023,(8):167-183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本文立足于现代金融主体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战略目标中的支持作用,利用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手工整理风险投资的相关数据,基于劳动收入份额视角研究风险投资对企业内部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险投资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经过一系列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仍然成立。在作用机制上,风险投资主要通过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水平,发挥增值与认证作用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并增强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来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表明,风险投资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促进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及竞争行业企业中更为凸显。最后,在进一步讨论中发现,风险投资在促进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提升的同时挤占了资本收入份额,并且有助于做大我国的“就业蛋糕”。本文不仅从企业内部收入分配视角拓展了对风险投资增值作用的认识,还为理解金融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促进共同富裕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张宁 《经济师》2001,(3):28-2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的主要内容是 :在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 ,在社会生产力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并据以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对企业领导人和科技骨干实行年薪制和股权、期权试点。后来朱基在关于《建议》的《说明》中指出 :“收入分配问题是新形势下需要着力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要解决好这个课…  相似文献   

20.
个人所得税是对居民个人收入的直接征税,承担调节居民收入的再分配功能,本文使用2000年以来的数据,构建居民收入再分配效应、税负归宿的纵向公平、征税模式的横向公平、税收汲取模式等四个维度,实证比较中、关两国个人所得税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2000~2010年,美国个人所得税平均降低不平等程度6%,中国则仅为0.4%;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收入份额比系数接近1,呈现比例性,低收入群体承担等于或高于其收入份额的税收,而美国个税则呈现累进的纵向公平性;我国分类征收模式下不同来源的相同收入税负不同,导致工薪收入者成为主要税负者;我国税收汲取模式下个税的非主体税地位严重制约其再分配功能发挥。整个税制结构问题和个人所得税设计自身缺陷双重阻碍,导致我国个税调节收入分配作用有限,本文的研究为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并为强化收入再分配职能、体现分配公平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