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人们对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书画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被广泛应用于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包括日用品在内的包装设计中。本文主要通过对吴大羽绘画的视觉语言特征——"诗性绘画"以及现代包装设计中图形语言的作用进行分析和归纳,其意义在于发现"诗性绘画"与现代包装设计相结合对现代设计的影响。证明了现代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只有将二者完美结合,才能使设计既有民族精神又有世界语言。  相似文献   

2.
寇昕 《中华商标》2012,(4):81-86
正商标是商品生产者或服务提供者为了将其生产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与其他人生产的同类商品或提供的同类服务相区别,而在自己生产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的标志。这种标志的构成要素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前述要素的组合。商标以显著性为核心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为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优秀的设计也能体现深厚的文化底蕴,引发人们在精神上的共鸣。标志是具有高度抽象性、象征性的符号。从符号学原理来看,汉字的原始雏形是象形文字,也是一种图形、符号。汉字演化到今天已经非常简洁,具有代表性。汉字和标志在象形、表意等方面都有高度的契合度。因此中国银行标志可以借鉴汉字的"六书"之法,运用到标志设计当中。中国的银行标志有靳埭强、陈汉民等平面设计大师的作品,形象简练、寓意深远,但从大体来看,大部分银行标志设计思维过于相似,都脱离不开钱币、汉字、企业文化这一模式。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的银行标志的现状与不足,并分析如何在设计的构思和表现方面吸收汉字"六书"之法的构造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萃 《山东纺织经济》2010,(7):55-56,66
吉祥符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浓缩积淀下来的产物,将其精髓融入到现代标志设计之中,不仅能体现标志设计的民族传统文化精神,而且能使标志提高商业价值的同时,赋予其一定的社会性和文化性。传承与发扬中国吉祥符号的文化精神并将其融合到标志设计中,必定会使标志图形更具文化内涵。许多成功的现代标志也都因为在中国传统吉祥元素与标志设计之间寻求到恰当的审美融合点,从而实现了具有时代民族精神的标志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5.
书籍本质属性决定其既属富含知识内容的一般实用性质的消费品,又属予人审美感受的艺术品.书籍设计者要面对的任务就体现在书籍的实用与审美这种双重属性之中.实用需求通常反映于书籍的题材内容上,而艺术需求则除书籍的题材内容外,主要体现于书籍艺术形式——即书籍形态之中.题材内容决定着表现形式,表现形式烘托着题材内容,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书籍艺术的整体.若从书籍后一属性来看,既然它属一种艺术品,就可归入艺术形态学范畴,本文试图从形态学入手,研究书籍外在表现形式与其内在组织结构在形态上所呈现的关系,以探讨书籍形态发展及其结构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6.
纤维艺术就是以自身特有的材质肌理和富于个性的艺术表现魅力,形成了其他艺术形式无法与之相比的审美和实用特征。纤维艺术因其材料的不同造成肌理风格的各异,在充分挖掘其内在涵义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在包装设计上会有独特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艺术与平面设计是紧密联系的,无法分割的,它们并非孤立,静止的。艺术的抽象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平面设计的发展,扩大了平面设计的发展空间,而平面设计的不断发展也影响了艺术的形式,平面设计只有与艺术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自己的发展,平面设计也只有通过艺术才能更好地提升平面设计的现代化发展。本文主要讨论艺术与平面设计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了这两者之间相互关系,两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8.
包装设计是门自成体系的、综合的学科,它有自身发展的规律、特征,有其它学科内容的综合、派生,也有其自身的社会功效与艺术特性。歌德说:“事物的特征,就是事物的灵魂,或者是事物的精神性格。”包装设计的特性,除功能性以外,它的艺术特殊性是应当加以深入研究的。包装设计的审美价值任何艺术,最初都是附丽于实用的。受到人们爱美天性的驱使,设计者和使用者都希望把它做得好看一些,渐渐地进入较普遍而自觉地追求艺术的本体美。它的审美功能就越来越强,审美价值所占的比重就越来越大,成为文化的主体,有些还成为独立的艺术品。在当今激烈的商品…  相似文献   

9.
闻香识书     
《中国纺织》2003,(12):192-192
世界标志1000例 苏克编著定价:48.00元 标志是企业经营哲学、生产技术、商品内容的象征,更是消费者心目中企业、品牌的同一物。作者编选的这本标志图集,汇集了世界上最具个性、最时尚以及最经典的标志1000例,不仅能够开拓读者的思想,更新观念,启迪创造力,丰富设计语言,而且能让读者在原创的标志设计中,用易于感受的方式,表现强而有力的诉求力与说服力,使标志设计真正成为大众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标志一词最早起源于上古时代,主要用于表示事物特性的一种符号,这种符号可以是图形、文字,或者是其他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元素。而发展到当今社会,标志被冠以新的内涵与功能,尤其是文字符号,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对于不同国家和民族来说,文字标志符号的设计与应用方式是不同的,追根溯源是由于各国文化的差异造成的。基于此,本文将以标志的含义与功能为切入点,对东西方语言文字符号在标志设计中的艺术形式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东西方语言文字符号在标志设计中的共通趋势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包装设计在市场经济的当下,成为可以刺激消费的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一种,而包装中的色彩因素,在其中发挥着着很大的作用。色彩可以使人产生心理效应和生理效应,不同色相、明度、纯度的色彩也会让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只有了解了色彩的这些特性,将具有象征的适当的色彩运用到不同种类商品的包装上,并且与包装设计中的其它因素完美结合,才能起到更好地调动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充分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样才能对市场经济下的商品促销发挥重要的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梅挑花艺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设计美学意义。本文从阐述黄梅挑花图形的形式特点入手,进而从设计艺术学的角度对其图形构成规律及特点进行分析,归纳其图形典型视觉符号特征,为在现代设计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人们感觉服装的第一印象是色彩,色彩是向人们传递服装中文化、情趣、风格的语言艺术,体现了人们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和审美水平。在服装设计中,设计师可能会借助款式造型来表达他的新颖创意,但是他创作激情的宣泄,却往往要借助色彩的表现性才能完成。只有充分认识到设计过程中色彩搭配的有关艺术规律,才能更好地进行服装的整体设计。  相似文献   

14.
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向往、追求美好生活、寓意吉祥的图形。这些图形巧妙地运用人物、走兽、花鸟、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文字等,以神话传说、民间谚语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完美结合的绘画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5.
尽管关于设计的定义在国内外有多种多样,但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一个为明天和未来而工作的概念,它与维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设计的价值主要在于经济,经济属性是第一位的,艺术属性是第二位的。包装设计作为设计范畴的一个分支,与其它门类的设计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其个性突出地体现在经济属性方面。因此,全面了解其经济属性不仅有助于深化对设计本质意义的认识,而且对准确把握包装设计的过程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快捷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艺术和设计     
长时间以来,一部分人对于艺术和设计的了解并不是很清楚,并且觉得他们之间没有根本的区别。事实上艺术和设计之间既有关系也有区别。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艺术和设计在各自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其之间的关系也特别的微妙。  相似文献   

17.
简与繁作为艺术表现的两种基本形式,它们在表现方式和呈现视觉效果上迥然不同,但其目的都是满足人们的审美与实用需求。简与繁的关系各有其特性但又有联系。室内设计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就是遵循着从简单到复杂再回到简单这种螺旋上升的过程并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浅析数字时代背景下动态标志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标志要求在普通静态标志的基础上,将视觉、听觉、触觉等信息完美结合起来,给人多元化的感观感受,具有传统静态标志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实用、审美以及适应时代发展等方面都有很大价值;而如何实现标志的动态化表达,必须依赖于多元化的表达方式。本文将重点对数字时代背景下动态标志的表达方式和价值体现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9.
《中国纺织》2004,(5):144-144
4月5日,2004CHIC博览会上.法国著名时装品牌EMU(依妙)推出“邂逅在塞纳河畔”大型主题时装秀,其独特的舞台设计,完美的艺术表现,以及品牌本身传递的法国式浪漫风情,令在场的观众痴迷其中。  相似文献   

20.
图形是数据的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在地震解释过程中,图形既是看数据的手段,也是最终成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各类等值线图,它在解释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传统地震解释过程中,人们认为等值线不可能通过计算机自动形成,其难度主要表现在:复杂曲面的生成;空间数据的去噪(表现为等值线的光滑程度);空间数据点的可靠程度不同。因此图形大多是通过手工勾绘或大量的人工参与来完成。这样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周期长。随着地震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手工劳动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因此需要寻求更好的工作方式,使人们从这种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