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截止到2010年11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表明;我国人口结构已由成年型步入老年型,老龄化问题已兵临城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老年人分布在农村,农村老龄化水平将超过城镇,河北省也不例外。2010年11月,河北省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13.93%,其中空巢老人家庭占农村总户数34.28%,这意味河北省农村有超过133万户空巢老人家庭。河北省农村老人特别是留守、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诚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了缓解农村老龄化问题,2008年,河北省肥乡县通过大胆探索实践,建立了"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优先优惠"为特征的农村互助幸福院,率先在全国走出一条具有肥乡特色的农村社区互助养老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李萌 《中国财政》2014,(4):68-69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发展中的一项重大问题,对于我国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文化建设都将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要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遵循"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原则,更突显了财税政策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发展现状(一)老年人口及社会养老服务情况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占总人口的14.3%,其中农村老年人口有1.12亿,占农村总人口的17%。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抚养  相似文献   

3.
<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我国农村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农村"空巢老人"数量不断增加,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同时,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更加明显,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全国农村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了1亿人,占农村总人口数的11.2%,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6667万人,占农村总人口数的7.5%。农村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迅速增长,要求大力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机构以应对巨大的农村养老压力。一、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发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号召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在2020年把我国建成小康社会,而在十几亿人口中农民占了大多数,并且是生活水平较低的部分,这自然就使以农民问题为核心的“三农”问题,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而农民的养老问题更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开始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以解决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的养老问题。1991年,民政部应国务院要求开始负责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并设立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公室,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不仅是城市,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更高。据统计,现在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约1.5亿,其中农村人口占到1亿左右,致使养老保障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7.
盖峰 《中国外资》2013,(21):159-159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全球人口约63亿,我国人口约13亿,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9%,近年来我国逐渐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的问题成了全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可以说做好养老服务是我国当前的重大问题,如何使人们真正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本文将通过对当下养老服务的思考,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作为农业大国,农村是我国社会发展稳定的根基。自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城市化迅速发展,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农村“空巢老人”数量不断增加,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同时,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更加明显,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全国农村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了1亿人,占农村总人口数的11.2%,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6667万人,占农村总人口数的7.5%。  相似文献   

9.
夏洪 《中国保险》2012,(9):17-19
居家养老仍将是主要的发展趋势《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预计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还将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但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缺乏,供需矛盾突出。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千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从我国人口分布情况看,农村存在大量的老年人口,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是完善社会保障的关键.本文主要对我国农村实施互助式养老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互助式养老模式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加以理性分析,最终提出完善农村互助式养老模式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具有较强的公益性,世界各国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都是由政府主管,并在投资总量上占主导地位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同时,我国需要照料的失能、半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世纪.按照国际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全社会总人口7%以上的社会即为老龄社会.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明显快于城镇.据报导,2000年我国农村8.33亿人口中,65岁以上的老人占7.36%,而城镇则为6.29%,到2030年,6.64亿农村人口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2亿人,占17.39%,而城镇则为13.1%.农民养老问题已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拥有全国约70%以上的老年人口,农村是解决养老保障问题的主战场。家庭结构变迁对养老保障的影响是一项涉及面广、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对于养老保障体系很不健全、主要依靠家庭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的农村而言尤其如此。因此,深入研究当前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变迁对养老保障的影响,探讨其今后建设的重点与方向,最终提出一系列可操作的对策建议,是一项必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3%,约7.1亿,但农民总收入只占全国居民收入的30%,收入增长缓慢,农村作为巨大潜在的消费市场,提高农民收入对扩大内需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口老龄化形势下农民养老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下,传统养老方式已不能满足农民的养老需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又尚不完善,如何解决农民的养老是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议题,本文分析了各种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家庭结构日益缩减,人口流动速度加快,加之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的冲击,使得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挑战。本文以福建省为例,通过分析福建省农村家庭养老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背后的成因,为今后加强和巩固农村家庭养老地位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辽宁省S镇农村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发现,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更加符合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依据克雷顿·奥尔德弗"ERG"需求层次理论,将农村老年人需求分为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赡养三个层次。通过李克特量表法衡量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强度得出,农村老年人所需的医疗保健和精神赡养与生活照料相比需求强度较高。运用spearman相关系数模型测算了年龄、性别、生活自理能力、婚姻状况、健康自评等因素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强度的影响程度。为此,我国发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需要尊重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以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强度为依据实施精准供给,积极完善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政策支持体系,逐步满足农村社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口结构的转变,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越发严重,对家庭养老保障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将介绍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影响,最后就如何进一步发挥家庭的养老保障作用,提高广大农村老人的养老水平,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老龄化社会临近,农村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据中国国务院首次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1%),其中,60%以上的老人分布在农村,至少达到9000万。能否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全国1%的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表明,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已经超过1 44亿,占总人口的11%,预计老年人口总数仍将进一步快速增长.到2000年,全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当养老成为一种刚性需求,养老方式引起人们普遍的思考."以房养老"方式能使房屋在提供住所的同时又肩负起养老的功能,应当得到大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