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姚武群发展中国家目前都面临着人口流动问题,企盼能从发展经济学家的理论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处于经济体制转型和社会变革时期,能否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人口流动模型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当今的发展中国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必然会伴随着劳动力由传统农业部门向现代工业部门转移。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又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 ,能否寻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道路 ,是关系到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大问题。本文以发展经济学中人口流动模型为研究基础 ,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途径提出一些新的见解。一、刘易斯和托达罗的人口流动模型在发展经济学中 ,关于城乡人口流动 (rural -urbanmigration)或劳动力转移 (labortransfer)的讨论颇多 ,…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对增加消费需要具有推动作用,然而,全社会还没有关心和重视我国人口构造的改变对村民消费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所以研究我国农村地区人口结构对农民消费率的影响,对激发村民的消费、扩大消费经济体内部的需求,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还有保证我国经济不断稳步提高都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波特-劳勒激励模式的农村人口流动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绪梅 《农业经济》2004,(12):31-32
农村劳动力转移关系到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农村人口流动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条件。我国农村人口流动有其特有的基本特点和极强的现实效应,文章运用波特-劳勒激励模式对农村人口的个体流动行为进行分析,认为诸多复杂因素影响农村人口的流动决策,并从模式中引申出一些政策含义,为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农村教育状况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农村教育对改变农村状况的作用 教育的收益包括个人收益和社会收益。教育的社会收益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工业投资效益提高、社会分配平等。教育还会有利于降低发展中国家的出生率,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出在农村。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民会更注重事业,由于生孩子的机会成本很高,所以倾向于晚育、优育;而许多文化层次低的人一般都  相似文献   

6.
特征与效应——山东农村劳动力迁移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多种资料来源,对于山东省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社会经济特征及人口学特征作出了实证分析,得出了这些人口群体具有较强的生产性的结论,证明其流动在微观上是合乎经济理性的。还揭示了劳动力流动的积极宏观效应: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劳动力市场发育,缩小区域和城乡收入差别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林业与农村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农业占基础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可持续林业,大抓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再造壮丽秀美新山河,是保护生存空间,优化环境质量,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有效防灾减灾,加速山区综合开发,积极消除贫困,缓解人口压力,进而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经历的城镇化其实都是单向城镇化,也就是农村的人口单向地转移到城市里来,这种城镇化的规模有去无回的城镇化的模式是没有弹性的,所以中国在创新驱动的城镇化的过程中就使得城市跟乡村这两者是应该互补的,这两者就表现出高度的活力,这两者都能够吸引人口,这样在未来人口在城乡之间是自由地流动的,是弹性流动的,那么根据我们的调查,农民在城市里面进行工作,到了55岁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是经济发展、结构转变的自然过程。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发展,促进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的转变,中心问题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我国,由于人口过度膨胀、劳动力超量供给这一  相似文献   

10.
在英美二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产业发展的时期不同,城市经济对农业人口的吸纳能力不同,对劳动力素质的选择性也不同,二国政府所采取的政策调整和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产业的持续发展.通过对我国农业人口流动现状的比较和分析,借鉴英美二国的经验和教训,针对我国农民工的实际情况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与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已成为关系到我国农业、城乡改革全局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如何促使其有序流动,无可争辩地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一、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流动现状的思考(一)流动状况由于“生产力压迫人口”、比较利益的驱动和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涌现和跨地区流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下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一、巨大的就业压力迫使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我国人口政策的失误,致使农村人口和农村劳动力迅速增加。据统计资料,广西农业人口,1978年为3042万人,1994年增加到3743万人。全区乡村劳动力,1978年为1219万人。1994  相似文献   

13.
以“民工潮”为特征的农村劳动力跨地域流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到处可以看到它的存在,上至中央领导,下到平民百姓,见仁见智,可见其对我国社会经济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之大。笔者认为,从目前看,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跨地域流动的政府调控刻不容缓,否则,这一新生事物的积极作用就不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负面作用就不可能降低到最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别比较了城市和农村流动人口与非流动人口的政治态度差异,同时考察了不同时期人口流动对城乡流动居民政治态度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第一,人口流动之于城乡户籍居民的政治态度呈现背反的影响态势:人口流动对农村户籍居民的政治态度具有消极作用,相比于农村非流动居民,农村流动居民具有更低的政府信任程度、社会公平感和制度化政治参与水平;恰恰相反,人口流动(指从乡村到城市的移民经历)对城市户籍居民的政治态度具有积极作用,相比于城市非流动居民,城市移民具有更高的政府信任程度、外在政治效能感、社会公平感、制度化政治参与水平以及更低的社会冲突感。人口流动之于城乡居民政治态度的背反效应,可能跟流动人口习得的"城市性"与保留的"农村性"有关。第二,不同时期人口流动对城乡流动居民政治态度的影响也表现出背反效应:相比于在改革开放之前(1949~1978年)流动的农村户籍居民,在市场经济时代(1993~2010年)流动的农村居民拥有更加积极乐观的政治态度;相反,相比于改革开放之前(1949~1978年)移民的城市居民,改革开放期间(1979~1992年)与市场经济时代(1993~2010年)移民的城市居民均拥有更加消极悲观的政治态度。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采,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革,这些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地域人口与土地的关系,并决定了农村地域人口的流动方向.本文从土地制度入手,分析了不同阶段土地政策对农村地域人口流动的影响,探讨了土地制度变迁与农村地域人口流动的关系,研究认为农村地域人口流动虽然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但土地制度才是影响农村地域人口流动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的发展对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重要影响。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七大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将总量翻番变为人均翻番,即到2020年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以上。在我国农业人口占主要比重的背景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谈不上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17.
根据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江苏省农村流动人口统计资料,本文归纳了现阶段江苏农村人口流动的特点,并运用时间趋势外推法对其中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流动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了人口流动对江苏农业产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实现人口有序流动的相关策略,试图为推动江苏城乡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近年来,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已成为世人瞩目的社会热点,大量的研究文献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是解决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有效途径,亦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必由之路。鉴于女性劳动力的特殊性,本文拟以江苏省为例,针对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中呈现的特点进行统计描述,并在计量经济模型的基础上就其影响因素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城镇化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影响了农村人口的流动和职业转换,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课协调发展。我国作为以农业发展为主的国家,农村在社会结构中占着较大的比重,城镇化建设所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农村教育能将沉重的人口负担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而挖掘农村经济发展的内部动力能利于农村经济和农村教育的融合借力。  相似文献   

20.
发展问题是当前最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之一。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占80%以上,农村经济发展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加强对农村发展问题的研究,强化农村经济发展观,不仅可以拓展农村经济理论的研究领域,而且对当前农村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一、发展内涵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自然等条件和力量及其结构状况的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