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推动宋代经济史研究向纵深发展 ,由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宋代经济史研讨会” ,于 2 0 0 1年 10月在河北大学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及韩国部分唐宋经济史研究专家学者 6 0余人 ,围绕唐宋变革史与宋代经济史两个主题 ,或以提交论文形式 ,或以即兴发言的形式 ,进行了自由而热烈的讨论。兹将研讨情况简述如下 :一、关于唐宋变革史研讨的概述在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历史中 ,中国古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于唐宋时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一变化 ,早已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 ,相关成果颇丰 ,见解各异。著名的历史学家漆侠先生 (…  相似文献   

2.
2005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呈现出较前几年略有回升的势头,其中一些年轻学者崭露头角是值得关注的,另外唐宋变革的讨论、社会经济生活和财政史的研究成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2004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成果数量与上年度大体相当,而研究深度和选题范围均有所改观。本年度分别召开了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年会、唐史学会年会和汉唐盛世等学术讨论会,其中相当一部分论文涉及到经济史。出版的专著包括《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①、《魏晋南北朝经济史探》②、《中国中古良贱身份制度研究》③、《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④、《唐宋变革期研究》⑤、《唐代吐蕃史与西北民族史研究》⑥等。区域经济和唐宋变革依然是学者关注的热点。下面是该时期经济史研究的基本情况介绍。  相似文献   

4.
2010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大约发表近200篇论文,出版的著作有王曾瑜《宋朝阶级结构》(增订本)①、杜建录、史金波《西夏社会文书研究》②,方健《南宋农业史》③,姚建根《宋朝制置使制度研究》④,邵晓峰《中国宋代家具:研究与图像集成》⑤,谭景玉《宋代乡村组织研究》⑥,王培华《元代北方灾荒与救济》⑦,李华瑞主编《唐宋变革论的由来  相似文献   

5.
唐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手工业经济亦获得空前发展,尤以文具制造业(主要是笔墨纸砚)的发展格外引人注目。唐代是文具流传广播的关键阶段,宋代则是文具空前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从唐宋这样一个较长时段来考察文具制造业与当时社会发展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2006年辽宋西夏经济史研究取得很大进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年约发表170余篇论文,出版著作主要有:张文《宋朝民间慈善活动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谷更有《唐宋国家与乡村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月出版)、姜密《宋代“系官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4月出版)、卢向前主编《唐宋变革论》(黄山书社5月出版)、王曾瑜《锱铢编》(河北大学出版社6月出版)、韩茂莉《草原与田园———辽金时期西辽河流域农牧业与环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6月出版)、魏花仙《宋代四类物品的生产和消费研究》(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7月出…  相似文献   

7.
正20世纪初,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了"唐宋变革论",而后尽管中国史学界对所谓的"唐宋变革"给予过各自不同的理解,但大都认为唐宋时期,存在着普遍的、巨大的转折或变化,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几乎所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然而,内藤湖南等人在提出这一概念时,并没有给定"唐宋变革"的空间尺度,所谓"唐宋变革"的论调,强调更多的还是基于较大的国家背景下,探寻华夏王朝统治核心地区在技术和制度上的演化。对于较小的地方尺度下的变革,特别是边疆地区在唐宋时期  相似文献   

8.
乡村治理的变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进入21世纪,中国的乡村发展步入转型新阶段,面临着国际贸易竞争、经济全球化、加速城市化等重大变革和挑战,在新形势下有必要从乡村地理学视角对浙江乡村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回顾总结与深入思考。乡村地理学是研究乡村范围内人文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它是从区域的角度,着重研究乡村地区经济、社会、人文、资源与景观的形成条  相似文献   

9.
对唐宋社会经济制度变迁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唐宋之际发生了重大的社会经济变迁与发展。首先。从唐代中期至北宋在土地制度、手工业和商业各个领域中出现了产权结构明晰化的长期趋势;其次,社会商业信用新体系的逐步形成与完善化,社会资本利率的不断下降,市场交易方式的变迁等因素,使社会交易成本逐步降低;再次,科举制度出身的官僚集团缺乏对规模日益增大,市场日益复杂的商品经济的管理能力,导致国家权力对唐宋之际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兴经济部门,尤其是金融业和工商业控制能力薄弱,使其获得了发展的空间;最后,随着宋代人口的增长而出现的市场规模扩大及耕作技术提高,以及由于部分传统手工业部门投资收益的相对降低,使农业和金融业、商业等部门的投资收益相对增加,引起社会资本向这些部门流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它们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唐宋时期,农村投资与消费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土地和耕牛投资增长很快,成为农村投资热点,乡村富民积极主动进行地方性公共产品投资;农村总体消费水平增长,奢侈性消费较为突出,货币性消费也出现增长状况.这些新特点,是唐宋社会变革在乡村社会的折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性变革引起了农村投资结构的变化,加速了农村社会分化.新财富力量--富民阶层崛起于乡村,他们通过地方性公共产品投资和炫耀性消费,谋求在乡村的社会话语权.商品经济作为一种革命性经济因素在农村的渗透,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农村自然经济,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促进了农村总体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唐宋以降,随着均田制的瓦解和两税法的实施,国有土地所有制向私有制转化的趋势明显加快,土地制度的变革促生了一支新兴社会力量——富民阶层的出现。历宋、元直至明代,由于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该阶层已逐渐成为基层社会的主导力量。明代江南地区农业经济发达,商品经济也呈现出勃兴的势头。因此,构成的多元化成为明季江南富民阶层较为明显的特征。这一阶层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促进了地方的经济发展,而且也逐渐成为地方社会政治力量的代言人。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富民阶层的崛起和发展改变着中国传统社会固有的基层控制格局。他们的发展壮大影响着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发展进程。富民阶层成为基层社会控制的主导力量,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社会政治变革和经济关系演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富民社会"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宋以来,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个拥有财富和良好文化教育的新的社会阶层崛起。这就是“富民”阶层。“富民”阶层一经崛起,迅速成为社会的中间层和稳定层,极大地改变了唐宋社会的阶级关系、经济关系,以及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控制,使整个社会呈现出流动性、市场化和平民化的显著特征,从而使唐宋社会有别于汉唐的“豪民社会”。“富民社会”的形成,使中国古代社会形成了从先秦的“部族社会”到汉唐的“豪民社会”,再到唐宋以来的“富民社会”,并最终向近代“市民社会”演进的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13.
2004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发表论文据不完全统计达到160余篇。研究范围广泛,尤其是有关商业、贸易、城市、货币、市场受到较多地关注。虽然重复、应景之作仍占相当多的篇幅,但是也不乏具有新视角、新方法的力作。由湖北大学主办的“唐宋经济史高层研讨会”围绕葛金芳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唐宋之际经济结构变迁与经济政策转轨的互动关系”,就唐宋变革期诸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华蓥市政府与中国宋史研究会联合主办了“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安丙学术研讨会”和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主办了“唐宋时期的社会流动与社会秩序研讨会”,两次会议与会代表亦提交近30篇有关辽宋夏金经济史的论文。现据笔者所见,作如下评述。  相似文献   

14.
20 0 3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的研究,与往年大体相同,但是也有值得关注的亮点,这就是生态研究受到了重视,尤其灾荒史的研究取得了比较重要的成绩。传统经济评价 唐宋社会经济变迁,是学者们比较关注的一个热点,厦门大学举行了“唐宋制度变迁与社会经济学术研讨会”,浙江大学也举办了“唐宋之际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就是直接体现。在由《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组织的“传统经济的再评价”笔谈中,阎守诚《从唐代看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史研究1)强调,从传统经济的发展看,唐前期仍然具有从秦汉以来古代社会前期的特点,即自…  相似文献   

15.
<正>唐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手工业经济亦获得空前发展,尤以文具制造业(主要是笔墨纸砚)的发展格外引人注目。唐代是文具流传广播的关键阶段,宋代则是文具空前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从唐宋这样一个较长时段来考察文具制造业与当时社会发展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封建社会宗族制度,在唐宋之际随着经济关系的变革,发生了一次历史性的转变,这便是由魏晋隋唐时期的门阀宗族制转变成为宋元明清时期的以“敬宗收族”为特点的宗族制。宋代族产的广泛兴置是新式宗族制确立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外史学界对宋代族产虽有所涉及,但论述得很不全面、很不系统。有鉴于此,本文拟对宋代族产做一全面,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乡村关系:村委会有话要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权丽华 《发展》2005,(6):37-38
推行村民自治制度为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农业税的取消为构建和谐乡村关系创造了经济条件,这两大举措是我国乡村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使我国构建和谐乡村关系的进程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使乡村关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我国乡村社会内部情况极其复杂,改革的成果与和谐乡村关系的构建都需要持续不断地改革原有的制度,建立新的制度作保障。影响乡村关系和谐发展的体制性因素1.压力型体制下的乡镇所处特殊地位的影响在我国,上级政府往往将各项经济、社会和政治任务指标逐一分解下达给下级政府,并与之签订责任书,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第五代领导集体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生态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9.
郭曦东  付少平  李燕 《特区经济》2008,235(8):174-175
本文通过对农户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到当前西部农村经济精英在乡村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过程的功能表现,即经济精英在乡村社会究竟发挥怎样的作用。采用量化的分析可以使我们对经济精英的功能向度有更为直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精英就是在农村中先富起来,并对当地乡村有着一定影响力的人.之所以能够成为精英,是因为他们拥有其他人所没有的"社会资本".农村经济精英的社会资本主要通过圈子、财富、技能等途径获取,在经济精英成长过程中,通过提供资金、技术和信息、营销网络为其带来财富的积累,并通过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维护农民利益、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做农民的意见领袖而发展为政治精英,实现社会资本的增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