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收入会计核算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森林生态效益的内涵及补偿的实质森林生态效益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影响所及范围内所提供的各种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被人类社会实际利用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后果,它主要体现在涵养水源、防护土地和保育土壤、固碳制氧、净化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和住区防护、景观游憩等方面。森林生态效益具有典型的外在经济性和公共物品性。外在  相似文献   

2.
森林资产生态效益核算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森林资产生态效益的核算至今仍然没找到合适的核算方法,本文将从以下一个方面探讨其核算在理论上的可能性。森林资产具有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周晓峰从森林效益的角度将其核算内容划分为森林的经济效益(包括生产木材、生产非木材林产品等)、森林的生态效益(包括水源涵养、固土保肥、改良土壤、净化大气等)和森林的社会效益(包括美学、心理、游憩、纪念、科学等)。本文的森林的生态效益的内容以此划分为基础。  相似文献   

3.
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计量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将森林生态效益生态因子量经由能值转换率转化为同一标准的太阳能值,再结合本地区的能值/货币比得到森林生态效益及外部性价值。对江苏连云港墟沟林场的案例研究显示,该林场2003年的森林生态效益能值主要体现在保土、涵养水源和防风效益。  相似文献   

4.
建立生态公益林体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是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现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意义、补偿基金的必要性及补偿基金的可行性三方面论述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及其计量属性选择按照学者的观点,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价值等于森林生态效益价值净额减去森林生态收益的差。这里的“森林生态效益价值净额”是指采用合理的价值计量手段确认的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而“森林生态收益”是指森林生态产品的市场均衡条件下实现的实际收益,包括政府对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和市场化的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内在化收益。  相似文献   

6.
森林具有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随着近年来全球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森林生态问题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人们由于关注环境,进而关注森林,森林的生态效益已经取代经济效益排在了首位。由于森林的开放性,森林的生态效益是面向全社会的,创造森林生态效益的劳动价值不能通过市场交换得到补偿。因此,研究生态效益补偿问题非常必要,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  相似文献   

7.
森林具有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随着近年来全球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森林生态问题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人们由于关注环境,进而关注森林,森林的生态效益已经取代经济效益排在了首位。由于森林的开放性,森林的生态效益是面向全社会的,创造森林生态效益的劳动价值不能通过市场交换得到补偿。因此,研究生态效益补偿问题非常必要,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  相似文献   

8.
水源涵养功能是森林生态系统向人类提供的一种重要生态服务内容。本文以河北太行山区刺槐、杨树、侧柏和油松等主要人工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主要森林生态系统枯落物和土壤的水源涵养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人工针叶林(油松、侧柏)与人工阔叶林(刺槐、杨树)相比,枯落物储量、土壤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等指标较高,非常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的发挥。林龄和人类活动强度是水源涵养功能最主要和直接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城市森林是城市生命支持系统的主体,具有最大的生态服务功能,能提高城市固有生态资产,丰富城市景观。因此,重庆城市森林建设是将城市可持续发展由口号变成实际行动的生态工程,也是城市园林绿化的必由之路。重庆城市森林建设应加强合理规划布局,遵循生态学原理,以乔木为骨架,以木本植物为主体,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以植物群落为结构单位,以地带性植被为特征,以城乡一体化为格局,以提高绿地系统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为目标。  相似文献   

10.
森林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它不仅关系到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还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社会效益。而森林病虫害是森林生态环境恶化,由生物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是制约我国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已严重威胁到我国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对森林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森林具有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随着近年来全球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森林生态问题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人们由于关注环境,进而关注森林,森林的生态效益已经取代经济效益排在了首位.由于森林的开放性,森林的生态效益是面向全社会的,创造森林生态效益的劳动价值不能通过市场交换得到补偿.因此,研究生态效益补偿问题非常必要,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  相似文献   

12.
森林资源与森林生态效益的相关性.森林资源是森林生态效益的整体;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效益是“全程性”的,而森林改善小气候,消除噪声、游憩等效益是局部性的;森林的木材效益与森林资源的相关是“单一性”的,而森林生态效益是“多因子性”.就整体而言,主要是改善生态环境,获取林产品是第二位的.生态林业要求森林植被多样性,往往是一林多用,追求长期稳定.就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生态功能需求的演进及城市森林景观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何生态系统都具备一定的生态功能,生态服务功能概念的提出则反映出政府部门、商业界和普通民众的生态功能需求的提升,期望维持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功能过程的完备性.目前,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市的快速扩展过程中,城市人居环境也面临着新的生态问题,城市森林具有减少或净化污染物质、美化环境和游憩等生态服务功能.如何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来调控森林景观要素,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是目前许多城市建设特别是森林城市、生态城市或园林城市应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森林生态旅游面临着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森林生态旅游区环境系统失调、森林生态旅游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森林生态旅游必须强调以生态效益为前提,以经济效益为依据,以社会效益为目的,力求达到三者结合的综合效益最大化以此来保护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使森林生态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相似文献   

15.
生态效益补偿实际是付费制度的一种实现形式,而如何确定补偿依据是制约生态效益补偿的瓶颈。森林生态效益的评价是对森林提供的生态服务进行货币计量。它是森林生态效益经济补偿研究的关键,也是制定补偿标准的主要依据。我国目前采用的补偿方法基本上是根据级别按面积大小确定补偿金额(每亩5-8元),没有充分考虑生态质量的高低。因此需对现有林业会计系统加以改造,设计出一套能提供生态效益价值量的可操作性强的会计核算模式,为按生态质量进行补偿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一个城市的景观绿化工作需要比我国的自然森林中的景物更加的丰富,面对我国在城市建设方面存在绿化覆盖率相对低下以及城市在绿化建设方面刚刚起步的现状,我国在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的城市绿化规划建设以及种植、养护工作的压力不断的增大,而这些又极易引起一些相对复杂化的绿化问题,进而造成我们在城市建设时候的资金浪费等现象的产生,甚至还会产生一些可以引起人身安全方面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是通过概述我国在进行城市森林生态体系过程中的建设以及研究情况,进而对我国在城市规划,尤其是园林绿化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阐述和研究,为实现我国在城市森林生态体系的建设以及城市建设中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的参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森林分类经营是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确保森林能够正常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宋淑英  诸江 《企业导报》2014,(17):82-84
森林碳汇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我国《森林法》中原有的植树造林制度、封山育林制度、退耕还林制度、森林分类经营制度、森林采伐制度、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森林碳汇交易制度对扩大我国的森林面积,增加森林碳汇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其都不是以保护生态环境,增加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为出发点,故而使得我国当前的《森林法》对通过森林增汇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法律制度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及缺陷,应通过《森林法》的修改,完善我国各项森林增汇法律制度,充分发挥《森林法》在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森林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重要的环境生态效益。森林资源的建设和保护陷入了资金不足的困境,为了保证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制定一部《森林生态补偿法》,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森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本文就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将森林生态效益纳入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森林的生态效益远高于其经济效益,将其纳入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是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为此,本文阐述了森林生态效益会计核算的必要性及其特征,探讨了森林生态效益纳入收入要素核算的会计确认与计量、会计核算应设置的科目和信息披露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