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刑法修正案(七)》确立的新罪名。本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以及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及关系密切的人。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其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行为的正当性。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了其影响力并通过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并索取或收受请托人财物。  相似文献   

2.
现行《刑法》是将"保护伞"作为黑社会性质组织认定的"选择性"要件,改变了之前"必备性"要件的地位。依据刑法理论的解释以及"扫黑"的现实需要,除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之外的其他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作为"保护伞"成立的主体。黑社会性质组织和保护伞的结合主要有四种模式,具体分类对实现"打准打实"的目的具有重要作用。在审理"扫黑打伞"刑事案件中,应坚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当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与徇私枉法罪发生竞合时,应根据法条竞合的适用原则以及行为人的主观方面,认定具体的犯罪。而四种模式中的罪数认定,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对不同模式的行为分别进行认定。此外,通过解释刑法总则、分则之间关系,否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刑罚适用中存在"重复评价"。  相似文献   

3.
资助恐怖活动罪是刑法修正案增补的一个新罪名。准确把握本罪的概念与构成特征,分清资助恐怖活动行为与恐怖活动犯罪的共犯关系,对区分此罪与彼罪以及定罪量刑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行刑法第93条将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从事妨碍国家正常管理活动的行为构成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该罪以国家工作人员利用从事公务(即社会管理活动)之便,实施犯罪行为为本质特征.而国有公司、企业是以追求社会利益或经济利益为目的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法人,其人员在商业活动中的市场行为也是以民事主体身份参与的,其行为不具有公权基础性,所以国有公司、企业人员在市场活动中不能成为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罪是刑法确定的新罪名,对本罪的客观方面的表现,严重不负责,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职责的失职行为,为某种利益而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职责的不构成本罪。对国家的损害不能局限于现实的直接的经济利益,要作广义理解,同时要适当提高本罪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6.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立法的矛盾与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司法实际效果与立法初衷相差甚远,根源于其立法本身固有的三大矛盾。建议废除"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在《刑法》第385条第2款后增加第3款,将国家工作人员持有明显超过正常收入的巨额财产,不能说明其合法来源的,以受贿所得论处。增设"拒不申报财产罪",并建立健全相关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7.
贪污贿赂犯罪中的主体认定关键在于对“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判断上。根据刑法规范及相关司法解释,国家工作人员可以划分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准国家工作人员两类。理论界对于此问题的争论焦点在于,如何准确的把握国家工作人员的本质属性,笔者认为国家工作人员本质属性在于其公职性和身份性的统一,而非居间其一。  相似文献   

8.
王艺霖 《大众商务》2010,(16):303-303
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骗取财物的行为,涉及招摇撞骗罪和诈骗罪两个罪名,而对于这两罪之间的关系,在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中都存在很大分歧。在对各种观点进行剖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以两罪相互独立的观点来代替通说之法条竞合的观点,是处理两者关系的较为理想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骗取财物的行为,涉及招摇撞骗罪和诈骗罪两个罪名,而对于这两罪之间的关系,在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中都存在很大分歧.在对各种观点进行剖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以两罪相互独立的观点来代替通说之法条竞合的观点,是处理两者关系的较为理想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职务经济犯罪从古至今是一种重要犯罪形式,进入现代社会,职务经济犯罪的形式更加多样,由于我国法律确认了“法人的人格”,从理论上讲,单位亦满足犯罪主体的要求,单位的负责人是单位事务的“真正执行者”,由于单位本身的特殊性,单位犯罪就存在处罚的双重性。私分国有资产犯罪作为职务经济犯罪的一种形式,正是单位犯罪的一种,因此,私分国有资产罪从主体上看是单位犯罪,由于该罪犯罪主体和犯罪对象的特殊性,我国刑法并没有规定犯该罪的单位的刑罚,这与一般的单位犯罪不同。文章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审议刑法第七部修正案的背景下,分析私分国有资产罪的概念、构成要件.进而比较与其他罪名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医务活动与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密切关联,医疗纠纷大量存在,医疗事故刑事案件也时有发生,医疗事故罪是1997年新增的罪名,司法工作者对这一罪名如何掌握经验不足,对医疗事故罪的认定与处罚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混乱现象;理论学界对医疗事故罪的研究也很少,致使理论研究还存在不少空白与模糊之处。对医疗事故罪的主体及如何判断"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问题作了一些探讨,以期能对本罪的认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是我国现行<刑法>新增加的单位犯罪的罪名,<刑法>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刑法分则的犯罪的罪名的意见>,均将本罪的罪名确定为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本文结台工程实践经验,针对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中的主体的几种表现形式项目部、私营工程单位、非法形式下承揽工程的单位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知识产权的海关保护中处理好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海关工作人员在正确区分侵犯知识产权罪中“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件进行处理时要遵循“先刑后行”的原则,对于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应根据刑事诉讼的最终结果进一步确定对行为人的行政处罚。  相似文献   

14.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受到诸多质疑.这种质疑是建立在将该罪界定为"持有型财产犯罪"的错误定性之上.事实上,该罪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客观方面是不作为,国家工作人员作为义务的来源是刑法的特别命令.该罪也不存在举证责任倒置问题.该罪条文在罪状表述方面确有缺陷,须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危害公共安全罪作为一个类罪名、章罪名,被规定在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分则第二章,仅次于《刑法》分则第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重视和予以重点打击的态度。而对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公共安全”的准确界定,无疑对正确把握危害公共安全罪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Q1:刑法修正案(七)中,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的犯罪作为一个新增的条款被列入了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从而扭转了长期以来将传销犯罪“塞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的尴尬局面。但是由于组织、领导传销行为本身具有相当的复杂性,造成了司法实践认识不一,您觉得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主体与刑事责任应如何确定?  相似文献   

17.
非法经营罪是1997年《刑法》修订后变动较多的罪之一,近年来,全国人大及两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涉及非法经营罪的补充条款、立法解释及司法解释,这在我国刑法史上是非常少见的,一方面造成了司法实务部门具体实践活动的困难,另一方面也影响到了公民及其他经济主体的经济自由。因此,为了准确理解非法经营罪,有必要对国内外非法经营罪的立法发展及其构成进行具体阐述与界定,以期对刑事司法有所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18.
《刑法修正案(七)》第七条增设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1这无疑是历史的进步,符合对人权保障的发展需求,但就刑事立法而言,对个人信息保护依旧是零散而有限的,并且由于没有出台个人信息保护专门法律为支撑,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框架。因此,构建和完善良好的个人信息保护框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本文通过剖析《刑法修正案(七)》中关于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条款从而进一步明晰刑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独体功能,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构建。  相似文献   

19.
合同诈骗罪的构成特征有客体和客观方面、主体和主观方面。要认定合同诈骗罪的构成,并根据犯罪主体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的不同程度来进行处罚,把握本罪的既遂与未遂的界限,本罪与一般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在南京相继发生的教授"换妻案"以及同性恋聚众淫乱案使得我国刑法上的聚众淫乱罪开始引起人们的大讨论。正确的判断和认定我国刑法中聚众淫乱罪的社会危害性,关乎到刑法的正义性与稳定性,同时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认为在当前社会条件下,聚众淫乱罪不应被废除,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必须限制适用。本文试从不同的角度对聚众淫乱罪进行"解剖"式分析,以期对此罪有更深入的认识和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