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工业园区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最好实现形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循环经济是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自然资源的全新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工业园区是一种以追求更高物质利用率和能量转化效率,更少废物排放甚至零排放为目标的企业地域分布形式。具有环境保护意义和生态绿色概念的工业园区,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最好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依靠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林佩元 《技术经济》2005,24(9):34-37
循环经济是一种依靠科技进步为动力的全新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3R”原则,要求不断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建立起绿色设计、清洁生产、废物利用、污染治理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同时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建立起我国以自主创新为主,把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相结合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3.
绿色煤炭工业是以煤炭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核心。以实现煤炭工业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新型煤炭工业。其关键是实现煤炭资源的绿色开采、清洁生产和无污染使用。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构建绿色煤炭工业体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循环经济概念界定及内涵要求。循环经济是当今时代以市场驱动为主导的产品工业向以生态规律为准则的绿色工业转变的产业革命。它本质上是一种生态保护型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牧童经济”,是由“自然资源→产品、用品→废物排放”线性流程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经济,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依靠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弃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从而导致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酿成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后果;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求人类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在这里没有真正的废弃物,而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相似文献   

5.
绿色煤炭工业是以煤炭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核心,以实现煤炭工业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新型煤炭工业,其关键是实现煤炭资源的绿色开采、清洁生产和无污染使用.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构建绿色煤炭工业体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金德水 《经贸实践》2006,(12):17-17
工业循环经济涉及到工业领域的各个方面,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工作的领导,把它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大力度,落实责任,完善政策,强化措施,健全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把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实施企业绿色持续创新是循环经济建设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简单介绍了循环经济和企业绿色持续创新的含义,指出了企业是循环经济建设的主体,实施企业绿色持续创新是循环经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以循环经济模式构建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顺克 《经济师》2004,(6):228-229
三峡库区是集污染严重、生态脆弱、经济贫困于一体的敏感地区 ,要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 ,必须导入循环经济理念 ,构建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镇和绿色消费为支撑库区循环社会体系。同时 ,从绿色经济核算、绿色技术开发、循环经济法律和激励机制 ,排污许可证制度以及税收杠杆机制等方面建立循环经济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9.
绿色发展是人与自然日趋和谐与人的绿色福利不断提升的过程.循环经济兼顾资源承载力与生态环境容量,注重经济发展质量,是实现绿色发展的现实路径.循环经济技术体系是绿色技术按照某种生态的、经济的内在逻辑结合而成的系统整体.本文探讨基于生态学的循环经济技术体系框架,为构建循环经济技术体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模式已和知识经济模式一起,被列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我国包装工业迅猛发展,进入世界包装大国行列,并成为国家主导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包装工业资源的高耗费以及包装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有效节约资源和控制包装造成的污染,把我国包装业纳入循环经济轨道,全面推广绿色包装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发展,将从根本上缓解我国资源环境压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本文以青海省为例,探讨了西部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是我国选择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文章阐明了循环经济的内涵,分析了绿色消费与循环经济的关系,指明了培养绿色消费观的必要性,探讨了建立绿色教育体系及制订相应消费政策等培养绿色消费观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仅关系到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和结构性调整的全局,甚至关系国家安全和国际战略。现在正值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之机,东北各省基于国家的基本战略,纷纷开始了振兴计划,加强对制定振兴政策的研究显得十分迫切。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实质在于区域经济的振兴,本文仅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出政策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朱建华  王虹吉  郑鹏 《经济地理》2019,39(12):119-128
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相互促进、相互支持,二者耦合协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文章基于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以2011—2015年贵州省9个市(州)的面板数据为例,研究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其结果表明:①贵州省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整体评价指数得分较低,绿色金融发展滞后;②贵州省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整体表现一般,循环经济发展与绿色金融支持基本保持初步耦合与协调状态;③从时间上来看,贵州省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耦合度与协调度在2011—2015年以保持稳定为主,但个别市(州)出现了下滑。因此,贵州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务必协调好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避免陷入"低发展陷阱"。  相似文献   

15.
建构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绿色科技支撑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远军 《经济师》2006,(11):62-63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建立一个资源环境低负荷的社会消费体系,走循环经济之路,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开发绿色科学技术,使之成为循环经济的支撑体系。可以说,没有绿色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就没有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立法、政策推动的绿色GDP核算和循环经济发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4年宏观经济政策理论动态跟踪课题中,有关绿色GDP和循环经济理论跟踪的内容,分别以《绿色GDP研究综述》和《发展循环经济基于立法和政策支持的简单对比》为题进行了跟踪研究。2005年的宏观经济政策理论动态跟踪课题将有关绿色GDP和循环经济的内容合二为一,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循环经济和绿色GDP试点》为题进行跟踪。内在的合理性表现为,在可持续发展的层次上,绿色GDP观念使人们认识到经济增长中的盲目发展所带来的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和造成的损失,而循环经济则促使人们转换经济发展模式,变废物为资源,试图着手修复已被破坏的自然生…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的有效激励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和东  杨同宇 《经济师》2005,(12):56-57
循环经济作为新的经济理念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然而,当前我国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障碍,没有形成适合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和激励机制是循环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促进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是促进循环经济形成的关键,必须对企业和公众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以推动循环经济的形成。循环经济的有效激励机制包括市场激励、政府激励、文化激励等。  相似文献   

18.
振兴老工业基地要有新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耀 《经济管理》2003,(19):20-23
老工业基地是中国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振兴老工业基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振兴老工业基地必须要有新的思路,要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实现向就业增长为中心的转变,要千方百计获取产业集群竞争优势,要改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9.
我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虽然起步较早,但与先进省市尤其是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深度不够、广度不足、法制不全问题。我们将借这次大会的东风,进一步拓宽工作领域,不断深化现有工作,建立完善法规体系,全力推进工业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最近,我委根据省政府领导的指示和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代拟了《关于加快全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全面阐述了加快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紧迫性、指导思想、推进原则、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主要措施,对今后三年全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20.
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吉林省制造业取得一定成绩,但制造业竞争力仍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与发达省份制造业相比仍有差距。加快吉林省制造业发展,以绿色发展引领制造业竞争力提升,以科技创新打造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对巩固老工业基地振兴成果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