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70例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单用硫酸镁治疗,联合组患者应用硫酸镁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凝血功能、24 h尿蛋白、平均动脉压、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24 h尿蛋白、平均动脉压及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24 h尿蛋白、平均动脉压、D-二聚体(D-D)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值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患者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与硫酸镁联用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DLBCL临床预后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50例DLBCL患者及对照组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 DLBCL患者血浆D-二聚体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2),并且D-二聚体与LDH及β 2-微球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存在B症状的患者血浆表达D-二聚体显著高于无B症状组,其表达差异根据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及结外病变不同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LBCL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反映了病情变化,并从一定程度对预后进行判断,同时为尽早预防并发现血栓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辅助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的效果及对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定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实施小剂量阿司匹林辅助硫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收缩压、舒张压)、胎盘组织中炎症因子[血栓素A2(TXA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环氧合酶-2(COX-2)],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并发症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压、炎症因子水平及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XA2、TNF-α、IL-6、COX-2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APTT、TT、FIB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就D-二聚体水平检测与脑血栓形成不同时期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3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三组,同时,再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194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均对其立即采血,DD采用Latex半定量法测定,仪器选取DD试剂盒(太阳生物技术公司)。结果康复期组D-二聚体水平测定值为(0.50±0.25)μg/ml,脑血栓组测定值为(1.88±0.88)μg/ml,TIA组测定值为(1.25±0.50)μg/ml,正常对照组测定值为(0.38±0.13)μg/m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IA组、脑血栓组DD水平都出现了明显升高(P<0.01),而康复期组DD水平则基本无变化(P>0.05),TIA组、脑血栓组DD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康复期组。结论为预防继发出血和提高溶栓疗效,采用溶栓治疗前、后的纤维蛋白原含量来进行检测判断,若能够联合应用纤维蛋白原含量与D-二聚体含量的检测,则对溶栓治疗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以及子痫前期重度与子痫前期轻度及高血压患者血脂代谢的相关情况。分析血脂代谢紊乱和妊娠期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分析400例妊娠期间患有高血压患者的状况。对低载脂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以及脂蛋白等进行了检测对照。结果比较对照组的情况,在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检测结果统计学分析P<0.05,有着显著性差异。结论医院应该加强对孕妇血脂水平的早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治疗,以保障母婴的安全和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丹参酮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缺血性肠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顺义区医院收治的150例缺血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同时应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参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肠相关功能恢复时间、用药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血清I-FABP、D-二聚体。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5,P=0.034);观察组肠供血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肠镜恢复时间以及便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D-二聚体、I-FA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二聚体、I-FABP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对缺血性肠病患者采用丹参酮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能取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与丹参注射液联合用药对早发型子前期(重度)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诊断为重度子前期的患者共124例(孕龄在25~34周),随机平均分为四组,每组31例。第一组患者使用常规硫酸镁治疗,第二组患者使用硫酸镁加丹参注射液治疗,第三组患者使用硫酸镁加低分子肝素治疗,第四组患者使用硫酸镁、低分子肝素以及丹参注射液三种药物联合治疗,对比各组相关治疗结果的差异。结果第四组患者的孕龄延长时间和羊水量明显增加,脐动脉S/D值下降,新生儿体重明显增加,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下降,与另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第四组患者胎盘的重量有所增加,与第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和丹参注射液在早发型的重度子前期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蛋白原和 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进展性卒中的作用和早期预测价值。方法筛选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将入组患者(发病24h内)进行NIHSS评分,小于22分者入组。对入组80名患者给予同样的治疗,一周进行神经功能评估,NIHSS评分增加2分以上的20例患者入急性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组,其余60例患者入完全性缺血性卒中组。在两组患者发病24h、第3天、第7天、第14天,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同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NIHSS评分。通过对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动态观察,探讨导致卒中进展的原因和机制,寻找可以预警卒中患者早期进展的预测因子。结果进展性卒中组发病24h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叫完全性卒中组升高更明显(P<0.01),第3天达最高峰,14天降至正常。完全性卒中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在第3天有下降趋势,第7天时降至正常。结论监测缺血性脑卒中D-二聚体水平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各种变化,可以帮助早预测进展性卒中的发生,进展性卒中有更为明显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妇女四项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2 例临产孕妇(观察组) 与129 例正常非妊娠妇女( 对照组)的凝血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临产孕妇组PT、APTT 值均较对健康非孕妇组明显降低(P < 0.01),FIB 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两组TT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对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检测,可早期发现凝血功能的改变,对降低临产孕分娩过程中(或产后)大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淋巴管的生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表达的关系,为临床肿瘤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恶性肿瘤病理组织76例,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二步法和Weidner法对肿瘤组织中的VEGF-C和淋巴管密度(LVD)进行检测。结果 LVD随VEGF-C表达强度上升而升高,其中VEGF-C表达中等阳性、强阳性的LVD值明显高于阴性和弱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LVD与VEGF-C表达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b=3.90,t=8.87,P<0.05)。结论 VEGF-C与肿瘤淋巴管生成有关,可以作为临床肿瘤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蛋白、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及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将134例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imple Diabetic Mellitus,SDM组)和糖尿病肾病组(DN组),2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Lp(a)、D-D的水平。结果 SDM组Lp(a)和D-D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DN组Lp(a)和D-D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DN患者血清Lp(a)和D-D水平明显升高,在DN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前肺癌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80%~85%,75%~80%的患者就诊时已处于Ⅲ~Ⅳ期[1]。最近几年,大量的研究发现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病情变化、治疗效果、预后等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2]。研究表明,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可以作为观察患者病情、判断预后、评价化疗疗效的一个有效指标[3]。本文通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肾癌中的表达与64排CT影像表现的关系。方法收集34例肾细胞癌患者的64排CT扫描图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PC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CT表现与PC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PCNA在肿瘤边缘不清晰、瘤体中心有坏死不强化区的表达与肿瘤边缘清晰、瘤体内无坏死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在肿瘤密度<实质密度与肿瘤密度>实质密度表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肾细胞癌(RCC)的SCT表现可以推断RCC中PCNA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从分子水平无创伤性地判断RCC的转移和侵袭,为临床选择抗肿瘤的血管生成治疗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机理。方法针对实施妇科盆腔手术的125例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有20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0%,发生时间集中在术后1周时间内,平均为4.2 d;术后有105例患者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临床妇科盆腔手术后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早期筛查该病症的手段是检测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水平检测并与静脉超声检查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前列地尔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3—12月锦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急性脑梗死10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均分为传统组和干预组,传统组患者采用常规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而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加入前列地尔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以及hs-CRP和FIB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hs-CRP和FIB水平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NIHSS评分、hs-CRP和FIB水平含量显著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有2例患者治疗无效,而传统组有9例患者治疗无效,传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8%,显著低于干预组的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患者体内hs-CRP和FIB水平含量,康复率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Met和MMP-2在人声门上型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CT的关系。方法收集48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的CT图像及癌组织标本,分别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其c-Met基因及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MP-2基因,分析检测结果与CT图像的关系。结果声门上型喉癌原发灶不同范围的c-Met、MMP-2基因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CT显示有无侵袭会厌前间隙、会厌谷、梨状窝、喉咽侧壁、声带以及有无颈淋巴结转移各组中c-Met、MMP-2基因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Met、MMP-2基因表达的异常在喉癌细胞的增殖、发展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其阳性表达与声门上型喉癌的侵袭与转移密切相关,可成为声门上型喉癌预后不良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消瘕通络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所接收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均采取常规性降糖治疗,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观察组采取活血化瘀消瘕通络胶囊予以治疗。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血β2-MG、尿β2-MG、尿α1-MG、UAER、D-D以及FIB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血β2-MG、尿β2-MG、尿α1-MG、UAER、D-D以及FIB等各项观察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D-D与FIB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取活血化瘀消瘕通络中药予以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尿蛋白,缓解高凝状态,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大肠腺瘤以及大肠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COX-2在1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23例大肠腺瘤组织以及31例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OX-2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无表达,COX-2在大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率为26.1%(6/23);COX-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1.0%(22/31),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肠癌中COX-2的表达与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X-2可能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胃癌MGC-803细胞PDGFR-β蛋白表达的影响,旨在阐明姜黄素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组为细胞对照组和Cur组,分别用两种不同方法即流式细胞术和荧光免疫法检测姜黄素作用后MGC-803细胞的PDGFR-β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荧光免疫显微镜观察,Cur组MGC-803细胞PDGFR-β蛋白的荧光强度较细胞对照组减弱,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对照组为(95.8±5.0)%,Cur组为(86.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可以下调胃癌MGC-803细胞PDGFR-β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用三坐标测量机检测200km/h动车齿轮箱体同轴度时测量值偏差较大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