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谁能想像:一场关于国企改制、企业并购、战略产业保护的严肃论争,居然在网络博客上发生?并迅速演变为一场引起国家决策层瞩目的重大事件? PK的双方,挑战者是三一集团执行总裁向文波,迎战者是徐工集团。自称是“小老百姓,不想惊世骇俗”的向文波,说话历来都不绕弯子。通过多篇辛辣博客,向文波表达了自己对凯雷收购徐工的强烈不满。他试图由此将人们的视线引向国家战略产业的保护与外资并购底线的讨论。虽然徐工在博客上针对向文波的言论给予了批驳,但无疑,向文波一直是这场舆论战的主导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2006年6月,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在博客上发表了针对国际著名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美国凯雷集团收购徐工科技的系列文章,对媒体报道的3.75亿美元的收购价格,向文波提出,并购方案中实际支付方式为2.55亿美元收购徐工82%的股权,外加对赌方案,如果徐工达到预期经营目标,凯雷分两次向徐工注入1.2亿美元。向文波认为徐工科技实际的并购价格应为2.55亿美元,徐工科技被贱卖了。向文波的观点引起了各界严重关注,凯雷和徐工签定的并购协议能否顺利执行,谁都无法预料。从这一案例中发现,企业并购活动中,支付方式的选择对于并购的成败起着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戴璐 《英才》2006,(8):79-79
随着三一重工(600031)总裁向文波的博客“连珠炮”,已经因为凯雷并购事件而连遭质疑的徐工机械再次被卷入风暴中心。  相似文献   

4.
在两起收购案中,公众(小股东)均是“非正式”地获知了至关重要的信息。这暴露出转轨期间人们对于产权归属及行为底线等等观念的混乱2005年6月初,在凯雷并购徐工方案已获当地国资部门批准却迟迟未能过关商务部之际,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在博客上表示愿意在凯雷的报价基础上追加30%收购徐工。之后,向又发表了近三十篇博客,成为“博客要约收购第一人”。尽管各方对向文波的动机和三一收购的可行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欧美发达国家一样,当国家经济利权受到外资并购的威胁时,民族主义思潮便勃发滋长。外资并购操作得当之日,才是民族主义思潮沉寂之时  相似文献   

6.
最近,正在进行的美国公司凯雷集团(Carlyle Group)对中国徐工机械的收购交易(下称徐工案)引发了各界的诸多争论。虽然暂时还不能判定该案的最终结果,但其所引发的争论对于构建中国的市场秩序应该说是具有推进作用的。其中关于外资并购是否为纯粹的市场行为、被并购项目所在国是否有权力对其设置制度安排、并购的国家行政干预是否意味着对国际化、市场化的违背,在全球化的并购潮起浪涌之际,这些问题与构建国家秩序化制度体系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尤其值得深思。一、发展中国家面临跨国并购的全球化趋势国际资本的流动无疑对于国际产业结构的调…  相似文献   

7.
陆逊  IC 《东方企业家》2006,(8):26-27
身居上市公司管理层高管之职的向文波通过博客爆料是走了一步险棋——毕竟或多或少地触到了信息披露规范的红线。但是由于徐工的“配合”,这个问题反而成了这场大争论的细枝末节。[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正>一度沸沸扬扬的凯雷收购徐工案,开始只是一个普通的外资并购案例而已。但时至现在,凯雷徐工案例早已超越个案的意义,而成为一个标志、一个转折。并购,特别是外资并购的报道充斥了2006年财经媒体大量重要版面之时,这个话题之所以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并非出于某种时髦的理由,而是其背后严肃的经济话题。当早些年引入外资的理由和需求已经渐渐淡化的时候,人们猛然惊醒:中国的外资引进的是不是太多了?如今的中国经济还需不需要外资?而当一个产业集中度达到20%的话,整个行业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会不会对国家的经济安全造成隐患?该如何抵制这些外资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时代》2006,(12):88-89
引发2006年反外资并购浪潮的“凯雷收购徐工案",被认为是一个旗帜性事件,至少为国有企业主动寻求外资,提供了新的样本  相似文献   

10.
最近,财经界炒作最凶的莫过于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在个人博客上由"三亿美元和凯雷竞购徐工"话题而引发的三一与徐工之间的一场收购之争.一时间朝野沸腾,赞赏其勇气,视之为民族英雄的有之;认为其炒作三一,趁机拉高股价的有之;认为其想耽搁徐工改制进度,借以拖垮竞争对手的亦有之.然而事情是否果真如此简单?在这一事件的背后,同时还折射出了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9月8日,商务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将正式实施。根据该规定,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并取得实际控制权,涉及重点行业、存在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因素或者导致拥有驰名商标或中华老字号的境内企业实际控制权转移的,当事人应就此向商务部进行申报。这不免让我们将其同近期传播得沸沸扬扬的徐工并购案联系在一起。同时,也引来了西方舆论对于中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指责,而国内有关“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自由化”的争论也一直没有休止。“新法规并不是限制外资并购,而是要给外资提供一个更规范的并…  相似文献   

12.
外资收购并非一概恶意收购,政府建立防火墙是必要的,只是无须矫枉过正9月8日,商务部、证监会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此《决定》可着作是政府对今年7月发生的凯雷并购徐工案引发的激烈争论的阶段性回应。联系到其他几件事情:6月商务部发布《中国产业外资控制报告》,提出中国产业有经济安全之虞;外管局加强对外资投资房地产监管和限制,正在研究审议中的《反垄断法》剑指外资在产业领域里集中度过大等现象。这一系列的举措都传递着一个共同的政策信号,即:我国政府将对外资并购实施更为严格的监管与控制。  相似文献   

13.
如何面对内外资并购论坛主持人、当代经理人执行发行人杨超: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外资的并购,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比如说近一年来闹的沸沸扬扬的“凯雷收购徐工”一案,他们之间的“恋情”可以说是一波三者,引发了各种各样的争议,比如说有的人就认为,外资并购可能是洪水猛兽,说是正在对中国产业进行蚕食。反方则不这么认为,认为外资并购对中国的企业来说是利大于弊,到底谁说的对呢?中联国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CEO王吉舟:有一句话给我很深的印象,叫“外资猛于虎”,事实上,有资格谈“外资猛于虎”是来之不易的。我记得1988年的时候大型骨…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上海今年高考的作文题目《我想握住你的手》,徐工集团的高管和徐州市国资部门的官员或许会百思不得其解。毫无疑问,和他们一样困惑的还有国际著名的投资集团凯雷,以及以挑战面目出现的三一重工,他们的作文题目都是:《徐工.我想握住你的手》。近期本无悬念的凯雷收购徐工案,因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的博客言论引起轩然大波:指责徐工国有股被贱卖以及凯雷收购可能危及国家战略产业安全,并表示要全盘接受凯雷的收购条件且额外加价30%收购徐工集团。更有消息称,该收购可能遭遇政策狙击。  相似文献   

15.
向文波,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执行总裁,1988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和中国建设机械工业协会常务理事。2005年6月,因其在个人博客上公开质疑徐工改制,被外界称为“徐工改制搅局第一人”。一、亏损原因无法令人信服2005年7月13日,徐工科技(000425)发布上半年业绩预亏公告,预计2005年半年度亏损9000万—9500万元,当月徐工科技股票大幅下跌,最低下跌到了每股1.81元。2006年初,徐工科技公告2005年度将实际亏损1.2亿元。徐工科技在解释亏损原因时主要归结为三点:一是国家宏观调控导致固定资产投资…  相似文献   

16.
达能娃哈哈并购案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在新《公司法》颁布、股权分置改革实质性完成、若干重要行业的WTO过渡期即将结束的背景,中国外资并购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要求对外资并购进行审查的呼声也逐步加大,特别是凯雷并购徐工、德国舍弗勒收购洛轴、苏泊尔并购案等事件引发了外资并购和产业安全的争议。在业界对于要不要限制外  相似文献   

17.
外资并购新政:全球化与经济民族主义的良性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9月8日,商务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正式实施。这不免让我们将其同近期传播得沸沸扬扬的“徐工并购案”联系在一起。同时,新政也引来了西方舆论对于中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指责,美国媒体甚至认为“中国政府是在给外国投资设置官僚障碍”。同时,国内有关“经济民族主义”和“全球化”的争论一浪高过一浪。事实上,经济民族主义是较中性的概念,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民族国家的价值取向,经济民族主义与全球化之间的互动和力量对比决定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轨迹与未来进程。一、全球化复兴经济民族主义何谓…  相似文献   

18.
贺军 《英才》2006,(8):20-20
凯雷收购徐工一案,目前已成了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标志性案例,其发展和结果,有着很强的政策风向标的意味。它的意义早已超过了公司并购的市场范畴,凸显出海外投资者在中国面临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机械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徐工机械正飘扬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他们深刻地感受到.似乎在一夜间.外资并购的风向变了。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作为全球最有经济活力的国家之一,日益被跨国公司视为潜力巨大的投资市场。近几年来,外资并购我国本土企业的成交纪录不断刷新,我国外资并购逐渐呈现出迅猛发展之势。但必须指出的是,外资并购对中国经济具有双重性影响。因此有必要针对外资并购对中国经济的利弊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