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证券化金融创新与次级债危机的道德风险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次级按揭贷款及按揭贷款证券化是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两大金融创新.一般认为,引发全球金融动荡的次级按揭贷款危机根源是全球性流动性过剩、过度的融资套利和松弛的风险控制所致.值得关注的是金融创新机制内含的道德风险和自循环机制,并由此对我国按揭贷款市场发展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
美国次贷危机救助的法律规制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以来,美联储及美国财政部采取了多种救助措施来应对危机.金融危机救助是一种政府运用公权力干预市场、拯救市场的行为,即是一种经济法行为,应从救助权力来源、规范救助方式、明确救助责任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规制.美国对次贷危机的救助启示我们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存款保险制度、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涉外金融监管立法、救助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3.
美国次贷危机与现代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其经济增长方式也转变为主要以消费拉动.这一转变过程中关国国内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对消费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通过消费信贷予以缓解,由此,使资产价格成为美国经济增长中的重要环节.当资产价格上涨时,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增加会刺激借贷消费的需求,并由此拉动美国经济增长,但这也直接导致了美国中低收入家庭债务规模的上升,财务状况更加脆弱.一旦资产价格出现调整,即使是小幅调整,中低收入家庭支付能力也会受到很大冲击,出现偿付困难,并因此成为引发次贷危机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4.
次贷危机与我国住房信贷风险防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不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宽松的房贷政策以及创新的房贷产品,使市场积累了巨大风险,而利率上升和房市降温引爆了次贷危机.我国住房信贷市场存在类似于次贷危机的风险形成机制.公共住房供需矛盾突出,住房信贷市场准入标准宽松,提供按揭贷款的银行缺乏合理的避险手段,长期内利率波动和住房产权流动性不足,使我国住房信贷市场风险不断积累.防范我国住房信贷风险必须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5.
次贷危机通过跨市场金融风险时世界保险业造成重创,所以分析研究垮市场全融风险向保险业传递的路径、过程和后果十分必要,得出的相应启示和建议也具有较大实践意义.将次贷危机作为实证分析基础,跨市场金融风险有源于交叉性金融产品和金融控股公司两种类型,CDO及CDS等交叉性金融工具和保险集团是典型跨市场金融风险向保险业传递的途径.这些风险的传递导致保险公司受到重创,也给保险业未来发展带来启迪. 相似文献
6.
Judith K. Robinson 《Feminist Economics》2013,19(2):63-85
This paper, using data from the 1992 Boston Federal Reserve study of mortgage lending, reports preliminary evidence of patterns of gender and familial status discrimination that differ markedly by race in the US. White couples with children experienced familial status discrimination if the female partner was in the labor market, but not if she was at home raising her children. However, African-American or Hispanic couples with children suffered familial status discrimination if she stayed home to raise her children, but much less so, if at all, if she was in the labor market. This pattern of racial differentiation may reflect social norms dating back to slavery that have favored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for African-American and Hispanic mothers but not white mothers. On the other hand, it was true across racial groups that single women, more than single men, were disadvantaged in the mortgage market by children. 相似文献
7.
8.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在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起源于近年来美国次贷市场的过分膨胀,也是近些年来其国内积累的金融和经济风险不断释放的结果。随着危机的全面爆发,这场危机逐渐演化成为全球信贷紧缩,不但使美国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放缓,而且对全球金融市场与世界经济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也给中国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美国20世纪以来主要经济危机成因的分析,力图阐明导致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来自于市场经济自身所蕴含的一种矛盾,即由需求推动的市场内在扩张力与抑制这种扩张力的经济结构之间的矛盾。美国的经济发展史说明,市场自身的调节力量不仅无助于化解这种矛盾,反而可能使之加剧。从大萧条到次贷危机,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强大也是最成熟的市场化国家,也仍然没有能力去避免危机的发生,这足以说明这种矛盾是市场经济所固有的和内在的,只要一个国家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其经济发展,那么他就始终不能摆脱这种矛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个人住房贷款行为与房贷调控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成都市房地产交易的微观数据(2004—2006),实证检验了我国房地产信贷政策的变化对微观个体住房贷款决策行为的影响效果。我们发现,地方购房者的贷款决策对中央利率调控有明显反应。实证结果显示:当长期贷款利率升幅较短期贷款利率升幅高0.1百分点时,贷款者选择短期贷款的概率增加8.4个百分点;而且利用商业住房贷款利率和公积金贷款利率变动差异的"自然实验",我们有效控制了可能由宏观政策内生性产生的计量问题,从微观角度为长、短期利率政策的有效性提供了更可靠的实证检验。此外,我们还发现首付比例政策并没有得到地方银行的严格实施。因此,文章建议政府进一步重视利率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整,而包括首付比例等相关政策的实施需加强对地方执行部门监管的力度。 相似文献
11.
反式抵押贷款是一种以房屋所有权作抵押的贷款.它的特殊性在于贷款人是一些拥有完全房屋产权的老人.该项业务的开展,不仅可以扩大优质信贷规模、提高老人生活水平、扩大内需,还可以为我国正在加快实施的廉租房、经适房制度提供源源不断的房源.反式抵押贷款的尽快展开可以有效缓解社会老龄化带来的种种矛盾,因而能够有效促进创建公平和谐社会,促进我国的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利用金融体系风险转移模型及其对风险分担和金融稳定性的影响的理论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中的风险分担和风险传导。分析表明,银行体系的激进性贷款行为和恶意转移风险的道德风险促成了次贷危机的生成与传导;而金融市场的衍生产品创新在转移和分散风险的同时,也放大了美国次贷危机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美国金融危机的政府因素——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期,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风暴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熬点问题.大部分学者采用凯恩斯主义的典型观点,认为是市场失灵(需求不足)或者说政府的管制和干预不够造成了经济的萧条.为了应对萧条,政府应该尽早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拯救市场.刺激经济.而在奥地利学派的米塞斯和罗斯巴德看来,大萧条的根源并不是经济的自由放任,恰恰是政府的干预,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正确做法不是去刺激经济、积极救市,而应该是放弃干预,采取自由的市场原则.本文试图就奥地利学派的商业周期理论来解读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论住房抵押贷款终止偿付型理性违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3,(2):72-77
住房抵押贷款债务人不仅会进行提前偿付型理性违约 ,在相关机制不健全时也会进行终止偿付型理性违约。终止偿付型理性违约是指在住房抵押贷款存续期内 ,债务人在自身财务状况正常的情况下 ,因经济理性而从某一时刻起终止继续履行对尚欠贷款本息的偿还责任的违约行为。它发生的客观性在于住房抵押贷款债务人对所购住房损失最小化或收益最大化的财务预期能否顺利实现。建立终止偿付型理性违约发生的条件模型 ,可找出抵押率、贷期、已还款量和已履约时间等变量与条件模型的内在关系 ,进而设计出我国金融机构主动防范终止偿付型理性违约风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次级抵押贷款是房地产抵押贷款市场的一种金融产品创新,为美国房地产的繁荣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美国高风险次级抵押贷款的过度发放、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和信用衍生品在全球金融市场泛滥,通过杠杆效应放大了实体经济中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引致金融海啸。次级抵押贷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而金融产品创新要适度并要制定与完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6.
金融衍生品的本质特征及其监管制度——以美国次债为分析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次债危机过程中一系列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形成和危机爆发,用传统的理论已不足以进行解释.研究发现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具有一种全新的本质性特质--信息的溶解性扩散.在"信息溶解性扩散"的背景下,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存在天然的系统性风险缺陷.需对该种市场的系统作概念重构,并以信息溶解性扩散为理论基础,对资产证券化的制度建设、法律监管以及更高层面的宏观调控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In a constantly changing economic environment, a country's ability to undertake institutional reforms is crucial to maintain economic growth and to promote the welfare of its citizens. A wide range of determinants for institutional reforms have been identified. However, the impact of trust on reforms has not been fully addressed. We provide theoretical arguments why trust should influence institutional changes and test the relationship empirically. We fin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trust and the success of reforms with regard to government size, the legal system, and deregulation of private businesses and the labor market. Other policy fields are ambiguous. 相似文献
18.
Shifts in credit supply could have a bearing on house prices e.g. through financial innovations and changes in regulation independently of the existence of a bank lending channel of monetary policy. This paper assesses the responses of US house prices to an exogenous credit supply shock and compares them with the effects from variations in credit supply associated with a bank lending channel.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study is twofold. First, innovations in credit supply are identified using a mortgage mix variable, thereby accounting for the market-based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As a robustness check a survey variable of bank lending standards for mortgage loans is also used. Second, the policy-induced credit supply effect on house prices is disentangl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effect from an exogenous credit supply shock. It is shown that in the first 3 years credit supply shocks affect house prices exogenously rather than through the bank lending channel. Monetary policy has still a large impact on house prices, even when the bank lending channel is ‘turned off’. 相似文献
19.
次贷危机背景下美国财政政策走势的预测——基于凯恩斯主义视角的一个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源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对战后六十多年来美国财政政策历史沿革的考察,美国每当遇到经济增长放缓、有步入衰退的危险时,政府都会遵循凯恩斯主义的赤字财政理论,利用财政工具扩大有效需求,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长期增长率的提高进行财政投入.次贷危机爆发是与美国政府多年来推行的赤字财政政策密不可分的.而在全球经济失调背景下,财政赤字的过度膨胀又为政府在应对危机、化解系统风险时设置了财政约束刚性的障碍.从中短期来看,为应对经济危机的威胁,防止产出出现大幅下滑.预计美国政府将采取以下财政措施:第一,冻结减税计划,防止赤字进一步扩大;第二,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帮助贫困家庭获得工作和生活必需品,防止出现大面积社会不满;第三,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美国政府特别债券,筹集应对经济危机、扩大政府购买开支的资金;第四.加大政府购买支出力度,且这种购买主要体现在对经济结构改变有重要推动意义的项目上;最后,美国在实行以上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还将辅以相应的汇率与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20.
住房抵押保险在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而对于我国来讲它仍是一个新兴的、有待发展的保险品种。本文对一些典型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住房抵押保险的体系、激励机制和风险控制策略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比较,并由此得到对我国住房抵押保险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