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创融合”教育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的必然路径和关键举措。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存在协同性差、系统性不足、融合难等问题,严重制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通过改造设计了具有创新创业特性的“课程载体”,并以此为桥梁,推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评价的改革,把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教育植入于专业教育课程中,借鉴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把不同类型的“专创融合”课程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并通过整合教学资源,构建校园“三全育人”生态圈,确保“专创融合”课程顺利实施,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解决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问题。  相似文献   

2.
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其中明确提出"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这无疑为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改革和发展方向。由于地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广东省高职院校的商贸类专业在就业市场上很受用人单位欢迎。因此,研究基于人才培养质量的广东省商贸类专业建设水平提升路径,是一项在当下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本项目拟探究如何以职业技能大赛为主线,结合广东省商贸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形成"学训赛"融合的具有广东高职教育特色的商贸类专业融合育人模式,为广东省高职教育商贸类专业的改革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航海类专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在诸多方面的联系、融合,为实现航海专业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提供了理论和实际工作的的依据。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途径在于明确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指导思想和制定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具体措施。以航海类专业校园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为切入点,分析研究以航海类专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可能性、必要性和方法途径,引出航海类专业教育必须贴近企业、贴近社会,不断提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4.
产教融合是当前职业教育深化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也成为提升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基于产教融合理念,本文在分析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必要性基础上,从深度融合、项目载体、互利共赢等方面探讨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理念,进而就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路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当前,56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已进入紧张的建设方案全面实施阶段。双创教育作为深化高职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随着建设方案的系统推进,全方位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深度融入专业教育,助力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本论文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对正在进行的高职专创融合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的综合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专创融合理念、方法与课程体系建设方案,并提供了理论思考和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如何完善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体系,从中提炼出了商贸类专业"双轴四轮驱动"产教融合模式。该模式通过开展时间轴和企业轴的构建,在大学不同时间段分别对应行业、企业、政府,开展相应的课程实训、技能实践、岗位实习等活动,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对学生成长有益的合适的事,能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满足各方的需要,避免出现合作各方一头热一头冷的情况。通过市场营销专业的产教融合实践为例,探索一种适合商贸类专业可以操作的模式,使产教融合更深入有效。  相似文献   

7.
从全国大学生未实现专业知识充分融入创新创业出发,分析“专创融合”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由历届大学生在毕业后并没有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创业里的问题,折射出学生在校学习创新创业课程中存在的弊端,并针对高校教育里双创课程并不重视课程的实用性和现实性的问题,提出高校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大力促进“专创融合”的行动,加大师资力量建设三个方面,进一步增强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对大学生全方位素质的培养效果,打造专业知识人才。  相似文献   

8.
以河北省“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为指导,探索我国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从多学科融合的角度出发,构建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高效有机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培养高质量幼师,成为引领河北省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改革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高职航海类专业校园文化与航运企业文化之间存在诸多方面的联系、融合,为实现高职航海类专业校园文化建设与航运企业文化建设融合提供了理论和实际工作的依据。同时,高职航海类专业教育必须贴近企业、贴近社会,不断提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深度和广度。本文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航海类专业为例,分析我院航海类专业校园文化与航运企业文化融合途径中最重要也是最实用的做法——"双向四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教育具备融合的人本基础、政策基础和技术基础。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合存在融合深度不足、融合广度不够、融合力度不强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合障碍主要在于教师观念未能转变、数据处理能力有限、课程内容缺乏整合、评价体系需要重构。本文据此从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角度探讨了二者融合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产教融合生态系统可以促进产业、教育集聚融合、协同育人,对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高质量发展视域下解析产教融合生态系统的内涵特征和构成主体,探寻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现实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究高质量发展下产教融合生态系统的运营机制和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2.
加快培养跨界融合型人才,这是新文科背景下更好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必然要求。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大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跨越学科专业界限的人才,以充分发挥金融的社会服务功能。文章结合福建江夏学院“跨界融合”金融人才培养的实践,全面剖析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跨界融合”金融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专业架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践平台等方面探讨对策建议,以切实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跨界融合”金融人才培养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3.
李安导演的《喜宴》中主要通过两代人文化观念的冲突,表现了中西方文化由冲突到融合的过程。针对现今"全球化"文化间不断的碰撞与融合,李安通过喜剧的形式以幽默的手法细致地描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在大的社会环境下差异最终走向融合的过程,精辟地阐述了中西方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发展新要求,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锚定了方向。大湾区新时代文化建设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遵循,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以增强人民群众的价值共识性为目标、在包容中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采取以爱国主义教育促进身份的认同、与国家新时代文化同向融合、发挥文化纽带作用促进港澳台融合发展等措施,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同向融合。  相似文献   

15.
在职业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过程中,产教融合成为高职教育提档升级的重要途径。自改革开放起,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诸多成果,涌现了一大批"时代工匠",进一步丰富了职业教育内容。在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众多新情况、新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高职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这就意味着在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产教融合和工匠精神的内涵,并立足学情、教情、行业与社会发展,推动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以实现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文章简述了产教融合与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时代背景,并分析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产教融合是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和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然而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对深度产教融合有了更高的要求。将校、企双方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方法利用互联网技术有机融合,避开混合式教学的误区是实现职业教育水平提升的关键性问题之一。该文主要探讨了如何搭建企业从“教、学、做、考”全过程参与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7.
校企融合订单培养,即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以协议的方式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利用资源,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办学模式。文章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商贸类专业为例,从办学主体、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办学目标、办学策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发现只有提高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充分发挥企业的"办学主体"作用,校企融合订单培养办学模式才能真正实施到位。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外来人口涌入苏州,随之带来了"新苏州人"社会融合问题。本文以"五老"群体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城市和个体两个层次,研究"新苏州人"的社会融合问题。个体层面,考察"新苏州人"的融合需求和感受;城市层面,研究城市与"新苏州人"相关的政策、管理办法等。笔者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些建议及对策,以期有利于实现城市真正的互动和谐。  相似文献   

19.
从建党时期到建国初期的劳动与教育相结合,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设时期的产教结合,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产教融合,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变迁呈现一定的时代性和规律性.在政策变迁过程中,不断促进多元化主体参与,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间深度融合.现代学徒制作为产教融合深度发展的必然路径,存在企业参与不足、缺乏人才培养平台等问题,产教融合政策还须在实现现代学徒人才协同培养、构建学徒制培养平台、加强现代学徒制广泛认可度等方面继续发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度,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质量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0.
智慧教育生态旨在提升现有数字教育系统的智慧化水平,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主流业务的深度融合。基于智慧教育生态下数字孪生、5G+高清视频、大数据及万物互联等技术开展云产教融合,可以推动职业教育教学安排、教学方式、教学资源建设、教学管理与评价等的变革,进而破解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下的微观教学层面难题,包括符合技能习得规律的教学安排难题、聚焦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难题、贯穿育人全过程的校企教学资源整合难题、基于校企协同的多场所学生管理难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