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吴泽琼 《经济师》2006,(12):123-124
文化因素是影响英汉互译的重要因素。文章从分析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入手,探讨了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中影响语言互译的文化因素,提出了在英汉互译实践中如何采用直译法和意译法、词类转译方法、长句翻译的技巧方法,选用某些惯用句和结构对换肯定否定等方法,处理好这些差异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尤其要重点培养一支爱农村、懂农业、爱农民的工作队伍,强化人才对于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的支撑作用,这意味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统筹推进与人才的培养密切相关。为了探究人才培养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首先以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为切入点,明确人才培养对稳定农村经济、夯实执政基础、助力乡村振兴的显著价值,进而分析目前乡村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人才流失、供需失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用人才、引人才、育人才、留人才的角度,提出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以期通过人才培养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新工科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培养能够适应新形势下信息科技革命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其中,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关键环节。文章通过对传统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产学研育人合作乏力、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课程内容未能及时更新、教学模式改革不到位、“双师双能型”师资不足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从实践体系、课程体系、评价体系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三融、六真、零距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4.
王芬  袁奇林 《经济师》2023,(9):13-14
高职院校作为工匠型人才的培养摇篮,有必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充分调动多方资源,融入“工匠精神”,创新思政课程建设,构建“德技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基于此,高职院校思政课应把握改革创新原则,持续推进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培养工作,促进理论指导实践作用的发挥,让高职学生成长为新时代新征程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5.
高等院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重要阵地,结合新时期社会对审计人才多元化需求,积极推动高校审计专业变革创新,针对性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成为主要目标.尤其是在当前立德树人背景下,应正确看待国家提出的强化审计监督相关要求,促进教育和审计有机整合,构建更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审计人才培养体系,输送更多优质审计人才,为我国的审计领域高层次...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9,(11)
在党性教育背景下,琼崖红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建设,为传承和延伸海南本土文化提供了平台。琼崖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海南岛绿色崛起的产业支撑,有利于弘扬琼崖革命精神,从而进行中国梦教育。对于琼崖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应抓住党性教育这个大背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科学规划,理顺文化管理体制,以社会效益为先,有效地对"红色""绿色""蓝色""古色"文化资源进行组合,最终助推党性教育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7.
应用文本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传递非常重要。文化的“趋同性”和应用文本“传递信息”的目的要求应用翻译进行文化传真,另外,译者在应用文本英汉互译过程中必须保证文化信息传输的充分度,实现一种文化向另一种文化的传递,从而达到文化传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9,(8)
学校和企业的共生共赢是高等教育和行业企业发展的共同诉求,寻求二者共存发展的动力机制,建立共生环境是双方努力的方向,达成校企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的共生机制,是创新人才培养的范式选择。  相似文献   

9.
西藏自治区(以下简称"西藏")经过和平解放后的几十年的发展,其工业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面对现代经济发展的新要求,西藏需要对原来的产业模式进行转变。通过分析西藏工业化的现状,找出限制工业发展的因素,并由此提出对西藏产业结构升级、培养人才、适度发展新型工业化、利用好政策等对策,这对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罗焰  赵银银 《当代经济》2017,(36):144-145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按一定规律有机结合的一种整体教学活动,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1.
王珂 《大陆桥视野》2022,(12):84-86
加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就要对人民进行生态道德观教育,而高校是作为我国德育的重要阵地,在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丰富高校德育内涵以及培育时代新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在进行生态道德培育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现实挑战,需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改革以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等方面来推动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带动文化全球化,各国文化的交流更加广泛,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的同时,世界各种理论思潮不断渗透进来,中国文化领域出现多样性。各种文化之间摩擦和碰撞已对社会主义主导文化形成极大的挑战,建立社会主义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已迫在眉捷。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6,(3)
鼓励科技创新、提倡教学改革是当今大学的必然之路。文章立足于科技创新,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通过创立机械创新班,使教学体系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革,开设全新的课程实验,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目的为了让学生时刻拥有创新的思维来分析、解决事情,从而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设计产品为社会和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8,(1)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从原来的数量向质量方向转变,对会计人才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会计专业已经成为高校就业市场存量最大的专业之一,大量的会计专业学生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就业压力。面对当前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出现良莠不齐的局面,从会计文化视角下提高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积极开展渗透会计文化教育的教学内容改革,做好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优化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构建以会计文化为指导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会计实践应用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会计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5.
人才培养需要经过学校教育和在职培训两个阶段。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后,西部地区人才需求量逐年上升,人才的产业分布也逐步优化。首先,预测了创新驱动下西部地区2020年人才需求总量及人才的产业分布。然后,提出了创新驱动下西部地区学校教育、在职培训发展路径和产业人才培养路径。最后,提出了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以期使西部地区人才与产业达到最优耦合状态。  相似文献   

16.
浅议地勘单位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单位体制的不断改革,人才在地勘单位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显得日益突出。如何形成创新人才发展的文化氛围,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的管理机制,制定创新人才机制的有效办法,对于当前形势下加快地勘主业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交流逐渐加深,社会对既熟练掌握外语又具备扎实商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人才的新要求决定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上应做改革,侧重“厚基础、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商务英语人才具有多专多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适应国际竞争和市场经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国家提倡工匠精神,企业发展需要工匠精神,探析适合高职电气专业工匠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手段,尝试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将工匠精神融入电气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从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过程实施、教学团队建设、现代学徒制推行、校园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入手,培养电气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近三年来电气专业在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培养工匠人才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可以为其他院校和专业工匠人才培养提供一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专业会计硕士(简称MPAcc)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亟需转型与升级。目前高校MPAcc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德”与“业”不能并进、“创”与“新”不能协同、“知”与“行”不能统一、“思”与“行”不能致远等问题。文章以地方财经高校为例,探索新文科背景下MPAcc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实践,提出高校应从提升思政教育比重、加强培养模式创新、强化实践教育、提升“国际化”水平等方面提升MPAcc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8,(2)
结合新工科的特点,阐述了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指出应当如何构建新工科专业创新以及知识体系,并提出了新工科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建议,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新工科符合创新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