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本文从生态文明法律保障的现实意义出发,对水生态制度的建立以及国内外构建水生态文明的法律体系加以分析,在保护我们生命之水的同时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相似文献
2.
由于新建城市生态园区内人工湖泊等水源水质达不到标准,需在建设过程中构建园区水生态自净化系统,为此,以成都熊猫基地扩建工程为例,通过分析熊猫生存场域环境内的地形数据,构建湖区水环境屏障系统。通过场域内地形汇水分析与汇水点模拟,分析湖体污染负荷,模拟野生大熊猫的水生态环境,构建自净化立体水生态体系。结果表明,自净化立体水生态系统构建后,TSS(总悬浮固体)、TN(总硝酸盐)、TP(总磷)大幅消减,生态园区内逐步实现了从地表Ⅲ类水体到Ⅱ类水体净化提升。 相似文献
3.
以徐州市小沿河水源地保护工程为例,介绍了太阳能水生态修复系统在水源地保护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太阳能水生态修复系统在复氧、控藻、节能、环保等方面所体现出的优越性。为实现有效、节能、低成本的水源地水质改善和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何军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3,(10):117-119
崀山风景名胜区以其雄奇险峻的山势、壮丽秀美的自然景观和众多的文化遗迹而蜚声中外。受旅游开发和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该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破坏。为了保护和修复这一宝贵的自然遗产,本文重点探讨崀山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修复策略。随着生态保护修复策略的实施,区域生态环境可以得到改善,从而实现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被排放到城市周边的河道当中,使城市河道及水环境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甚至出现赤潮现象。然而城市要想发展离不开河流,人们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水资源,对面如此强大的刚性需求,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成为城市发展中极其重要的工作。本文阐述了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的意义与原则,分析这项工作的现存的问题,最后对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希望能够为城市河道治理工作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李蕾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3,(1):191-193
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虽然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但是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尤其是河道水环境。灵活应用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有利于改善河道水环境,因此本文利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研究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研究发现,相比其他技术手段,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可以减少河道水环境的有害化学物质,降低水环境的污染物浓度。因此,要合理利用该技术进行外源污染与内源污染控制,构建人工净化体系与水体自净体系,进一步优化河道水环境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城市河道水华、黑臭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城市河道功能的正常发挥.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和环境修复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本文简要剖析当前城市河道存在的问题以及生态治理和环境修复遵循的原则,着重论述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的技术要点和措施,希望为相关人员学习交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具体体现。如何将山水林田湖草理念有效融入到具体工程项目中,已成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关注的热点。结合铜川市照金镇秀房河薛家寨段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按照"1线、2带、3工程"思路开展秀房河项目生态修复建设,以期解决秀房河薛家寨段河道现有问题,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山水林田湖草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文章运用综合指标评价法,以南京高淳西部圩区为例,基于格网GIS为评价单元,从水生态敏感性、胁迫性两方面各选取了3个指标对高淳西部圩区进行水生态承载力现状评价,并用k-均值聚类分析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区域水生态敏感性“高”“较高”“中等”“较低”和“低”5个等级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47%,10.43%,34.05%,42.90%和4.85%,区域水生态压力“高”“较高”“中等”“较低”和“低”5个等级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08%,2.81%,0.41%,69.44%和21.26%,并制定了差别化的空间管控措施。本研究主要贡献了一套易于在小尺度视角下对格网单元进行生态承载力现状分析的方法,同时为其他区域水生态承载力研究提供案例。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柳州市为例,对山水城市的塑造与保护进行探讨,分析自然山水的作用,指出珍贵的自然山水是不可再塑的城市形象,是得天独厚的生态要素,并着重阐述自然山水在山水城市建设中的利用,提出应合理规划,确定山水资源的利用范围,深化设计,确定山水资源的利用目标,完善植被,发挥山水资源生态作用,糅和文化,增加山水资源的意蕴内涵。 相似文献
12.
城市现代化的步伐不停,对于城中建筑的改造或重建也如火如荼,但是城市改建中的古建筑却处于鲜有人问津的境地。此外,我国对于古建筑保护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界定古建筑的定义模糊不易操作。本文多角度细化古建筑界定标准并在深入分析国内外古建筑保护方式后,为无锡也为我国未来的古建筑保护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黄平县地处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本文以黄平县为研究区,论述区域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提出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措施,分析其重要意义,以引导黄平县开展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14.
祁连山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提升张掖祁连山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平与可持续发展,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尽快出台相关改革方案,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大决心、 花大气力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 资源利用方式、 能源结构、 空间布局、 生活方式.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促进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张掖. 相似文献
15.
16.
生态保护已成为全球热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值得进行探讨,以启发我们关注现代化进程中带来的生态问题,促进生态保护行为。加强生态保护认知、完善法律法规,有利于生态保护法治意识的提升,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也有利于创新农村安全用水可持续发展机制,对于加强农村安全用水管理、保障农村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结合泉州历史文献资料以及泉州中山路历史街区保护案例,对泉州历史文化保护区进行实地调研基础上,针对泉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现状及问题。探讨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保护的均衡关系,提升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和地位,使城市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生态保护脱贫是一种新型扶贫开发理念,也是扶贫政策探索与制度创新的重点之一。通过分析生态保护脱贫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价值,指出了生态保护脱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以青龙满族自治县为例,分析目前生态保护脱贫存在问题及原因,找到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生态保护脱贫路径,实现生态保护与精准脱贫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人的宗教观和习俗决定人们的行为方式,阐释了藏族宗教、习俗在生态保护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西藏的经济发展必须与藏区生态环境的保护相结合,应当以藏传佛教、藏区文化和高原景色为主线,以发展旅游服务业为主,兼营农牧业。大规模的工矿企业不适宜西藏的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