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宝忠 《致富天地》2009,(11):45-45
目前,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总量最大、发展最快、对“三农”带动作用最强的产业之一。据测算,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每增加0.1个百分点,就可以带动230万人就业,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93元。“十五”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5%左右,目前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7万多家,  相似文献   

2.
论海南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海南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及布局不合理,学科、专业结构设置合理,创新人才和高层次领军人物匮乏。为实现海南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根据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产业发展需要,应加大对海南高等教育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优化高校学科结构,建立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的教育体制和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彭荣胜 《商业研究》2007,(10):18-23
准确把握区际关系,是科学认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前提与基础。在区域发展差距持续扩大时,区际关系会发生重大变化并对先发区域经济发展构成影响:将引致区域消费结构断裂,先发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会因此受阻,经济增长速度也会因市场需求不足而减缓;后发区域会在劳动力供给方面对先发区域的经济增长形成桎梏;产业的梯度转移延迟,降低了先发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动力和压力;地方保护主义、区域市场分割和产业同构现象进一步加剧,大大弱化了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从而导致先发区域建立在区域分工基础上的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受到遏制。因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先发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需求,先发区域应当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区位熵测定高技术产业中医药制造业、电气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程度,得出产业集聚化程度高的产业。再建立数学模型,运用eviews软件对集聚化程度高的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和安徽经济进行实证研究,定量的得出,医药制造业每增加1个百分点,安徽GDP增加30.72个百分点。当电气机械器械制造业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安徽省的GDP增加3.8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陈启斐  巫强 《财贸经济》2018,(7):144-160
针对当前中国面临区域经济增长差距逐步扩大的问题,本文利用上海作为基准点,将国际商品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投入产出表和统计年鉴进行匹配,测度了长江经济带省级细分行业的离岸外包和在岸外包,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双重外包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第一,离岸外包具有效率性特征,每增加1%会导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差距拉大0.074%;在岸外包具有公平性特征,每增加1%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提升0.0726%.第二,服务外包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无论是离岸服务外包还是在岸服务外包都可以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第三,离岸外包和在岸外包具有典型的梯度特征,随着样本向内陆地区延伸,双重外包的作用强度在不断减弱.稳健性检验表明,实证结论不会随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变化.本文的研究表明,逆全球化格局下构建国内价值链、发展在岸外包和服务外包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欧美日经济每波动1个百分点,对中国出口影响就会放大三至六倍。  相似文献   

7.
正浙江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体,经、管、文、法、理、工、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类高校。学校拥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法学和统计学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4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工商管理(MBA)、会计、金融、保险、税务和资产评估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近年来,学校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6项、省部  相似文献   

8.
在论述低碳经济下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内涵、内容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标志包括经济与社会协调、资源与环境协调,并遵循低碳经济原则构建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我国31个省、市(区)农业碳源/汇、节能水平、环境质量等相关指标,对我国农业协调发展程度进行时间和空间评价。研究表明:从时间上看,我国农业低碳经济下发展的协调度逐渐提高;从空间上看,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协调水平呈反向变化。通过农业生态补偿、区域农业合理布局、农业碳金融市场构建和农业技术创新等途径,可以从整体上促进我国农业低碳经济下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一个新型的产业应运而生,它就是创意产业。自1990年开始,创意产业迅速传遍全世界,并直接影响着全球的经济发展。与单纯的公司、组织的发展相比较,创意产业集群具有革新能力大、参与竞争有利形势强以及发展迅速等优势,它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产业标志与促进经济的推动力。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产业集群的产生与壮大提供了关键的基础条件,它们互相依附、彼此推进。基于此,本文对我国创意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对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区域经济与区域高等教育的相互作用,利用Matlab软件、基尼系数,就相对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受高等教育人数的均衡性进行量化评估,并从区域经济的均衡化入手,提出了缩小区域高等教育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谢婷 《商场现代化》2022,(16):121-123
自改革开放以后,旅游经济变成国家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尤其是基于区域发展角度,旅游经济的影响力与品牌效力较强,所以需要对旅游经济发展提高重视度。利用旅游经济促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除了能满足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律以外,还能成为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的基础需求。故此,本文就区域内旅游经济的发展价值,分析旅游经济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产生的影响及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旅游经济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是十八大报告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欧美日、东亚四小龙以及新兴国家的国际经验来看,此两者往往会因为"产业梯度转移"而联系在一起。经济结构调整是个产业演进和发展的概念,与经济社会发展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产业转移是个空间概念,空间经济学中称之为产业扩散,产业的转移或扩散是区域经济平衡或协调发展的必需条件,产业的转移也与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  相似文献   

13.
程文淦  陈毓姗 《现代商业》2012,(18):280-282
不少研究表明我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本文在考虑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的前提下,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毕业生就业流动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具有显著影响,从而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我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现象。为我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4.
郑伟 《商场现代化》2012,(26):98-100
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其第一产业结构的强弱关乎国家农业安全,对其竞争力的评价能够为优化山东省第一产业结构,发挥相对产业优势提供政策参照。通过对山东省2003~2011年农林牧渔产业产值的面板数据,进行的相关分析和偏离—份额分析表明:山东省第一产业以农业为主,结构无明显变动;第一产业产值与农牧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17个市的产业发展并不均衡,可以划分为六种类型。最后,文章对产业结构的六种类型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当前,区域经济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乌海及周边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促使"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乌海市与周边地区资源禀赋、地理环境、产业基础等多个方面均具备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条件。如果不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不仅会造成区域资源浪费、无序竞争和严重内耗,而且在全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新一轮经济增长中面临被整合和淘汰的危险。因此,乌海及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对周边其他城市,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的最终目的是发展西部经济,富裕西部群众。据统计,1998年西部地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1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2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全国平均水平低17.6%~53.0%,收入较低的西藏、云南、贵州、甘肃、陕西等省较全国平均水平低35个百分点左右,在全国247个农民年人均收入1000元以下的县中,西部地区就有206个,占83.4%。因此,只有首先解决西部农村的贫困问题,才能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进行西部大开发。只有把农业基础夯牢,西部大开发的成果才能巩固。  相似文献   

17.
从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区域技术创新和区域品牌等方面对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进行系统分析,展现出两者的内在联系。根据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能够协调发展的关系,创建了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及其相关发展对策,且有效地促进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共同进步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合福建高等教育现状、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对省内各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福建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实现良性互动并达到协调发展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河南是中华农业文明起源与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当代中国的农业大省和粮食生产大省,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相关的学科优势。中国粮食博物馆的建设,不仅能够有效保护粮食文化遗产,增强全民粮食安全意识,而且还能推动粮食核心产区的建设,促进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鄱阳湖环湖区工业化、城镇化与人口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乐平 《中国电子商务》2010,(8):291-292,294
本文选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绕鄱阳湖并拥有湖岸线的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九江县、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余干县、鄱阳县11个环湖县,对其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鄱阳湖环湖区11县人口密度大,但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人口负荷水平重;人口就业率低,就业人口产业分布不均衡,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差异较大,人口城镇化发展慢、水平低,县域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并没有带动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应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实现环湖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