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传统经济理论中,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唯一的目标和主要责任,因而企业是典型的“理性经济人”.然而现代文明的际遇和“理性生态人”的觉悟已越来越不能容忍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逐利行为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威胁与破坏,现代社会和当代的企业理论都以强烈的姿态反对企业逐利行为造成人类与自然的分离,强烈要求企业自觉遵守环境伦理规范,承担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环境伦理责任,从“理性经济人”走向“理性生态人”.  相似文献   

2.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塑造“理性生态人”的行为模式。作为“理性生态人”的消费者,其消费行为具有体现消费主客体的统一、遵循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理念、追求产品使用价值的最大化的特征,其消费模式体现为消费水平上的适度消费、消费结构上的共生型消费、消费方式上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消费。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培育理性生态消费主体、构建理性生态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3.
鞠天华 《现代商业》2013,(32):285-287
对人性探讨和假设是每一部法律最初面对的问题。在当代复杂的经济环境下,经济法对市场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提供了更多的保障,以致于传统民法中平等交易的“理性人”逐步向“感性人”——“经济法之人”过渡。“经济法之人”并非新品种,而是与“理性人”一样,是在不同的博弈模型中选择的行为方式。那么,经济法与民法的界限不在调整对象又在何处,分歧从何而来又将往何去?借助博弈论的方法,我们将重新梳理对人性与社会、行为与规范、手段与目的关系,尝试寻找中国经济法的定位和界限。  相似文献   

4.
卡尼曼等人(1986年)在市场公平性的实证研究中首次引入了独裁者博弈,由独裁者决定对自己和另一方即接受者之间的分配,接受者除了接受分配者的安排外没有其他选择。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在扮演独裁者进行分配时表现出的行为有悖于主流经济学的中的“理性经济人”假设,该假设认为人是理性的、自利的。近年来,行为经济学等学科的大量研究成果对于传统“理性经济人”模型提出了挑战和颠覆。引发了大量学者利用独裁者博弈从各个角度来研究人们在利益分配中的行为,特别是个体产生利他行为的心理过程及社会线索。  相似文献   

5.
哈贝马斯通过建构“理想沟通情境”,实现理性主体在现代社会中的“理性沟通”,从而克服现代性由于片面强调工具理性产生的人的“异化”,达成人内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区别又相互统一。福柯关于话语权力的思想,如权力决定知识的产出、权力决定主体间不平等等,可以推翻哈贝马斯“理想沟通情境”发生所需的“交往资质”、“平等”、“效用宣称”等相关前提和条件。  相似文献   

6.
马尔库塞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创始人之一,被称为“新左派哲学家”,他在继承马克思、卢卡奇等思想家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基础上,于1946年的《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揭示了发达工业社会下人的现状,提出“虚假需求”批判理论,对人的存在与解放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本文将通过对马尔库塞“虚假需求”批判理论的内涵、提出背景及内容研究。这对我国新时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家奥尔森否定了传统理性人会自觉从事有助于集体利益的传统观点,指出搭便车而非主动承担集体行动的成本,更符合“理性人”的“理性”,这种理性会使得集体行动陷入困境。经济学家奥斯特罗姆等人在对于奥尔森理论修正的基础上,将制度分析融入到集体行动研究之中,并认为一群相互依赖的人可能自己组织起来进行自主治理,从而超越集体行动的困境。本文从集体及行动的本质、集体行动的参与者、对集体行动成败的看法、集体行动的动力机制、研究的方法论差异这五个方面对奥尔森和奥斯特罗姆的集体行动理论进行阐述,以便更为深入地了解集体行动的逻辑。  相似文献   

8.
祝贺 《品牌》2014,(10)
本文从提出研究传统民居设计的思想主线“天人合一”思想入手,分析了传统民居“住”的和谐形式的基本内涵,从“住”的实用功能和文化功能两个角度探讨了传统中国人居住方式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消费者福利不仅是直播电商行业的根基,也事关“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能否落到实处。以行为经济学范式为依据,分析“行为人”理性下的直播电商消费者福利。通过效用函数的设定和均衡分析,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发现“行为人”在直播电商营造的场景中存在溢价购买和冲动消费行为,从而损失消费者福利。为提升消费者福利,直播电商行业要迅速建立行业规范、打造价值共创型商业生态系统、形成头部主播良性示范效应。消费者要提高消费理性的程度和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0.
管理中的人性假设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长里 《商场现代化》2006,(14):101-102
管理活动的展开以对人性的认识为前提,不同的管理理论及实践体现着不同的人性预设。本文章分析了管理理论中的人性预设的流变: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理性生态人,并阐明了理性生态人的特点及其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应该从辩证的角度评价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一方面,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立足于特定的历史环境,符合其自身阶级利益;马尔萨斯对人的各种非理性的需求进行研究,是一种突破传统经济学“理性人”假设的创新研究视角;马尔萨斯开创了对人口与自然资源之间关系的研究。另一方面,马尔萨斯用静止、片面的眼光看待人口与资源的辨证关系,完全忽视了人口的社会性,这无疑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2.
理性理论和预期理论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预期理论的出现,被称为经济学上的“理性预期革命”,它使得宏观经济学的分析建立在微观的基础上。但理性预期理论不是“理性”和“预期”理论的简单组合,理性理论和预期理论分别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然后产生了理性预期的理论,并且对现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理性经济人、科学主义及其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理性经济人”假设及其演化过程 当今西方主流经济学把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基础性假设即“理性经济人”定义为:“理性经济人”是现实经济生活当中一般人的抽象,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合乎所谓理性的,都是以利己为动机的,并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4.
从“绿色视角”——“绿色奥运”、“绿色体育”、“绿色政治”等方面对体育进行了审视,从而把握体育的生命意蕴和人类学内涵,阐述体育对人的健康即生命生态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史楠凯 《商》2014,(2):392-392
在现如今全社会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浪潮下,高校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积极贯彻推行生态文明教育。在目前已有的生态文明教育运行中,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知与实践没有做到有机统一,出现了知行不一的现象。面对这一问题,我国各大高校开始着手研究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认知与生态文明实践之间的内在关系和改善方法,争取生态文明教育做到由“知”到“行”巧妙的转化。  相似文献   

16.
我们20世纪下半叶的一个伟大功绩,是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温饱问题,从整体上进人了小康。全面进入小康,不能只解决温饱问题。著名经济学家尹世杰教授在《论生态需要》一文中指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于人的发展,在于满足人的需要,包括生态需要在内。”“所谓生态需要,顾名思义是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生态需求,不仅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生存需要,也是很重要的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金融生态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回顾与梳理。这一领域的理论探讨主要有三个层次:对“金融生态”内涵的界定;评价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探讨金融生态与金融主体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对上述三个方面的文献梳理与总结,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主要从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三个方面来阐述。当前,我国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这一基本国策。为了缓解这一矛盾,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春来 《中国工商》2005,(6):148-149
这“三性”——悟性、理性、韧性,自古至今不知成就了多少事业,给人类带来了多少福祉。然而何谓悟性、理性、韧性?对此,让我们举一些实际事例进行分析,就容易明白得多了。于是,我写出了这篇《例释“悟”、“理”、“韧”》与各位切磋。  相似文献   

20.
“理性会计信息失真”是现代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特征,其中会计行为主体与会计信息的关系是研究的重点。在保持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促进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或强化与隐性委托代理行为呈负相关关系的因素,减少或强化呈正相关关系的因素,是架构“理性会计信息失真”治理机制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