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飞  李建铁  周晶  黄心怡 《经济师》2023,(9):172-173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大思政课”为视角,首先简单概述“大思政课”的特征及价值,然后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教育理念过于传统陈旧、教育主体认知不足、实践教学和大学生社会实践融合度不高、考核评价机制过于单一的问题,最后结合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应对策略,以大力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实践育人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的重要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应认真履行“立德树人”职责,承担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的历史使命。不容忽视的是,受大环境影响,近年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着很多困难、存在一系问题。从分析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树立全新的大思政教育观、完善并创新思政教学体制、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等一系列举措,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大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进行探索,更好实现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推进和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加强广东省师资队伍建设成为新时期高职教育的关键。所以,从确定培养方向、实施“帮教工程”、加强产学研合作、培训与引进相结合和加强职业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等五个方面对广东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路径进行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4.
案例教学对于改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对此进行过积极、有效的探索与实践。结合教学实践,着重探讨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实践意义以及实施案例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特色理论的理论自信是在与其他理论相比较过程中培育的,是源于实践的反复检验得以确立的。思政课教师的理论自信包含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和对自己业务能力、理论功底的自信。思政课教师应做到信仰坚定、理论功底扎实。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在课堂上敢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鲜明地坚守和捍卫马克思主义,从而增强学生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达到正能量的释放、传递和扩大,展示思政课的理论魅力。  相似文献   

6.
张莉 《经济师》2022,(9):183-184
文章首先剖析与探讨筑牢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信仰之基的重要意义以及必要性,随后深入探讨展开该项工作的着力点,最后提出相应的策略,用以帮助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师筑牢信仰之基,夯实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师队伍,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事业的顺利展开而助力。  相似文献   

7.
张凯  李静 《经济师》2024,(3):209-211
文章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提出了落实“大思政课”与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五个统筹:课程与课程的统筹、教材与时事的统筹、教学与实践的统筹、教学与创新的统筹、师资与培训的统筹。探讨了在“大思政”时代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在育人体系中的新使命。新时代建设大思政课要更加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强化实践性和实际问题导向,倡导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国际化视野,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其心智尚未完全成熟。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舆情较为复杂且不受时空限制,必然对大学生的“三观”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他们的价值引领尤为必要。通过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进行辨析,阐述“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诉求,思考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思政课实践教学在高校铸魂育人方面意义重大,要积极探索黑龙江优秀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在深刻把握黑龙江优秀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弘扬新时代意蕴,结合时代发展挖掘黑龙江优秀精神的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通过完善课内实践、校园实践、校外实践等举措,打造黑龙江优秀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整体育人机制和育人平台,实现黑龙江优秀精神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科学构建。  相似文献   

10.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以及该职业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包括职业理想,职业信念,职业态度,职业品质,职业责任,职业良心等。在社会生活中,职业道德具有其特殊的社会作用,它既是促进行业兴旺发达的需要,也是调整和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需要;既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环境是关系到大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大问题,什么是思政课的环境呢?所谓思政课的环境,是指与思政课紧密相连的客观事物和外部条件的有机统一体.它包括人们的心态与社会舆论导向、教材、方法、思政教师的素质及高职院校本身的特殊性等.凡教育工作都离不开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如此.否则,就没有时代感,就成了无的放矢.因此,思政课必须有良好的环境条件,对青春年华的高职生就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2.
王芬  袁奇林 《经济师》2023,(9):13-14
高职院校作为工匠型人才的培养摇篮,有必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充分调动多方资源,融入“工匠精神”,创新思政课程建设,构建“德技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基于此,高职院校思政课应把握改革创新原则,持续推进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培养工作,促进理论指导实践作用的发挥,让高职学生成长为新时代新征程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3.
制约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有社会大环境的冲击、高职生源的复杂、网络技术的使用、理论和实际的脱节等原因.笔者认为,结合实际加强高职"思政课"的时代感与针对性;多管齐下,增强高职学生"思政课"学习的兴趣;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改革考核的方法和模式是提高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4.
“双高计划”是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的重大建设工程,对课程思政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思政改革缺乏连贯性,建设无章可循、后劲不足,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相脱节的问题,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核心课程“地方导游基础知识”为例,通过将课程思政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思政教材、构建思政教学资源库、使思政学习融入教学各环节四种方式,在培育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融思政教育于专业教学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保障“双高计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虞银泉 《经济师》2022,(5):188-189
社会重大事件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现实资源。课题组前期已经对社会重大事件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文章通过社会重大事件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目标和原则进行分析,阐述社会重大事件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价值,从而找出有效将社会重大事件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袁淑君  周永新 《经济师》2024,(3):191-192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高职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从“双师型”教师队伍概念、内涵及发展现状与困境着手,着重分析湖南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问题。目前,在“双师”数量、校企双向流动、管理体制机制和激励措施等方面,湖南省高职院校仍需持续发力,不断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运用激励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结合地方高职院校实际,从拓宽多元渠道、加大“双师”培养力度和完善激励引导等方面探索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就业指导课程是毕业生走向社会之前的一门重要“思政课”,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合作意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文化价值的引领。通过调查发现,就业指导课程普遍存在弱化意识形态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为此,建议通过在就业指导课程设计上优化调整、在师资队伍上严挑细选、在教学手段上创新运用等方式,促进就业指导课中思政元素与就业素养的有效融合,解决当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思政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王景青 《经济师》2022,(7):143-144
大学生的“双创”教育是指在创新创业方面培育具有创新思路和创业认知未来有规划的人才,而“大思政”的概念是对于全体大学生,全方面、全历程地展开关于政治思想教育,这一概念对于“双创”教育的方针给予了新灵感和新思绪。文章探究“大思政”概念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创设,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整个过程要探索“双创”教育的新模式,为社会寻找更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孙瑞梓 《经济师》2023,(2):196-197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为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对新时代高职教育模式的高质量发展也带来了巨大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闲暇时间较多,他们的闲暇生活与互联网密不可分,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应重视闲暇教育。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学生闲暇教育的培养路径是当前高职院校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20.
红色文化是贯彻落实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陇南红色文化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高校思政课的宝贵资源。新时代地方高校应该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创造性地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全过程,进而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等途径讲清楚陇南红色文化的发展历程、形成过程、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讲好陇南红色文化故事,引导大学生成为陇南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