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环境经济》2022,(2):38-43
  相似文献   

2.
滕玥 《环境经济》2023,(13):44-47
<正>7月16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以下简称碳市场)迎来2周岁“生日”。这一天可以说是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在地区试点探索、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和配额分配规则调整后的又一里程碑。全国碳市场成立两周年之际,全国碳市场促进企业低碳转型发展专题研讨会在武汉召开,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湖北省生态环境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4家电力行业企业、5家钢铁行业企业相聚武汉,为碳市场建设献言献策,共商全国碳市场深化发展和企业低碳转型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4.
碳市场元年     
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收官。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数据,履约完成率达99.5%,也就是说,仍有0.5%核定应履约量未完成履约。2022年新年伊始,全国碳市场就爆出碳排放配额未按期履约第一案。对于起步阶段的全国碳市场,企业的碳排放配额相对充分,但为何会出现这一结果?除了未按时履约,数据造假问题同样引起关注。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通报了内蒙古鄂尔多斯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虚报碳排放报告案,这也成为全国首例公开披露的碳排放报告造假案件。全国碳市场启动后,围绕着碳价的争论从未中断。一方面,控排企业认为碳价偏高,提高了碳排放配额有缺口企业的履约成本;另一方面,专业人士和机构投资者认为碳价偏低,全国碳市场并未真正体现出碳价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
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是重要途径。如今,在经历了"十二五"部分省市试点先行、"十三五"为全国碳市场打基础后,业内人士认为,"十四五"将是我国碳市场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期,预计2021年全国碳市场将正式启动运行。在2020年12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指出,生态环境部将把降碳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加快建设碳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6.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气候治理体系中重要的市场机制工具,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对于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具有重要意义。相较于指令型和财税型减排工具,碳排放权交易更具灵活性和自主性,已成为市场经济国家重要的环境经济政策。近年来,我国以《京都议定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基础框架,不断致力于推动符合我国国情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5—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从总量、人均与经济等多维度构建并测算碳中和进程系列指数,分析不同省份碳中和进程的时间与空间特征,利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准自然实验,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政策效果,探究以市场激励为导向的环境规制对不同省份碳中和目标实现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碳中和进程呈现出较强的区域性差异和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以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为代表的市场型环境规制能够显著降低试点省份碳中和指数,政策效果随试点地区特征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3)进一步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够促进能源效率提升,激励能源结构改善,从而降低碳中和指数,促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陈婉 《环境经济》2022,(13):22-27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经过十余载的持续建设,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基础设施、初步成型的制度体系、全球最大的配额基数、一定数量的市场主体和人才储备,具备进一步深化发展、进而具备具有全球影响的碳市场的条件。同时必须看到,当前全国碳市场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仍存在诸多短板和发展障碍。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的重要内容,并提出实行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交易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9.
当一个碳市场允许其参与者使用来自于其他碳市场的碳配额或碳信用以满足本国的履约义务时,碳市场对接便产生了。目前,中国碳市场已经通过CDM机制与《京都议定书》附件1中一些国家的碳市场实现了单边对接。为充分获取碳市场对接的收益,同时规避其风险,中国的决策者需要斟酌碳市场对接目标,积极尝试电子交易系统对接,以及加强碳市场风险监控与国际政策协调。  相似文献   

10.
碳市场是实现气候目标的关键政策工具,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选择。在全国碳市场与试点碳市场并行阶段,地方应抓住机遇、善用优势、补齐短板、多措并举,积极打造全国碳市场核心枢纽。本文研判我国建设全国碳市场核心枢纽的形势与意义,对全国碳市场核心枢纽的概念与内涵进行界定,并深入分析地方建设全国碳市场核心枢纽的问题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地方建设全国碳市场核心枢纽的对策建议,包括深化试点顶层设计,重塑碳市场流动性;完善碳市场价格形成和调控机制,加快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碳定价中心;丰富交易产品,加快标准制定并强化服务功能,推动全国碳金融中心建设;引育结合,加快构建碳交易完整产业生态链和服务网络;加强协同,完善工作机制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1.
碳金融通过外部成本内部化帮助减排,是利用市场化机制助推双碳目标达成的重要工具。我国碳市场机制设计独特,为兼顾经济发展与碳减排,我国碳市场是全球首个基于碳强度的主要碳市场,但也存在全国碳市场碳价波动大、潮汐现象显著、市场有效性不足等问题。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丰富碳市场交易工具、扩大碳市场参与主体和完善碳金融市场监管与法律框架等,是促进我国碳市场良序发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9,(4)
中国是一个大的碳排放国,面临着来自国际社会要求强制减排的压力。由于国家碳交易市场发展缺乏政策和技术条件,区域碳交易试点工作正在积极开展。目前己经建立七个区域碳交易试点。文章首先对天津市区域经济概况和二氧化碳排放现状进行分析,再针对天津市碳交易市场规制的理论、碳市场交易主体、排放配额及交易过程等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天津碳交易市场规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天津的碳交易市场应加强碳排放源的检测,积极培育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并加快碳金融市场建设。这对于天津碳市场的成熟稳健发展及与国际碳市场接轨,进而实现碳控排减排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后,碳市场相关人士一直在期盼和呼吁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市场重启,但当前尚未看到CCER市场重启的实质性动作。笔者以为,原因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全国碳市场仍在摸索中,刚起步被曝数据作假,整套机制需要重新构建完善,主管部门需要投人大量人力物力,这也是全国碳市场目前只覆盖发电行业未能按市场预期扩容的原因;二是CCER的项目审核和制度构建还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完善,暂不满足重启条件。  相似文献   

14.
当前,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我国风电设备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通过对我国18个风电设备行业上市企业的市场结构、企业效率、市场绩效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风电设备行业属于寡占型行业,龙头企业的市场势力处于较强状态;企业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平均值整体呈上升趋势;我国风电设备行业上市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同企业间的资产负债率存在较大差异。目前,我国风电设备行业仍存在大规模企业较少、核心竞争力不强、核心技术面临“卡脖子”困境、融资难度较大等问题。为促进我国风电设备行业高质量发展,应加大政策措施的引导支持力度,大力推动风电设备国产化进程,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企业内部治理。  相似文献   

15.
成交量信息是否有助于预测资产价格波动?学术界目前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本文以湖北、深圳、广东、北京等国内代表性碳市场为例,通过将成交量信息纳入二阶矩和高阶矩波动模型之中,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采用样本外递归预测法与更为严谨和稳健的SPA预测能力检验法,本文研究发现:(1)成交量信息对中国碳市场的波动过程普遍具有显著影响;(2)除方差外,碳收益的偏度和峰度也具有显著的波动聚集性和杠杆效应特征;(3)总体上讲,含成交量信息的波动模型比不含成交量信息的波动模型具有更优的预测能力,且高阶矩波动模型预测能力要优于二阶矩波动模型。最后,初步提出将该类模型运用于碳市场风险管理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国际碳市场的建立是否有力地降低了全球层面和国家层面的碳排放量,这一问题的回答有助于厘清国际碳市场机制的宏观价值。本文针对跨国面板数据进行了可行广义最小二乘估计。回归结果显示:尽管国际碳市场机制的建立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其对全球碳排放总量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进而肯定了国际碳市场的减排绩效。  相似文献   

17.
《广东经济》2014,(1):57-57
正继2013年12月率先推出现货交易和个人投资者异地开户之后,作为国内首个强制碳交易市场,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以下简称深圳排交所)在2014年1月2日宣布牵手建设银行,布局一系列碳金融产品。深圳排交所将携手深圳建行,在碳保、碳基金、碳排放权交付保证、碳信托计划、碳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碳金融衍生品交易等方面展开合作,试图丰富深圳碳市场产品线,挖掘新的投资价值,以此提振碳交易量。自2013年6月18日开市至2013年年末,深圳碳市场共实现约20万吨交易量,成交额约1300万元,较此前预设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气候问题逐渐恶化,碳减排已成为社会共识。中国积极推动经济低碳转型,采取措施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企业作为碳排放的主体,其碳信息披露有利于碳减排政策的落实和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选取典型高碳行业(火电、钢铁、建材、石化、有色金属)企业的碳信息披露质量进行研究。研究发现,2019—2021年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逐步提升,但整体水平依然不高,各个企业差异较大。对此,政府层面要建立碳信息披露相关制度及运用财税政策,企业层面要主动构建碳排放管理系统及完善碳排放绩效考核机制,社会层面要培养消费者低碳理念,从而提高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19.
陈婉 《环境经济》2022,(13):28-29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运行一年间,碳配额未按期履约、碳数据造假等问题,备受业界关注。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指出,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交易监管机制。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市场体系建设过程中,数据质量是一个基础性问题,也是关键问题之一。绿色金融60人论坛(GF60)首席经济学家张俊杰在接受《环境经济》采访中说,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定要夯实碳市场的数据质量基础,实现碳排放数据报告标准、质量以及透明度的统一,增强市场信心。  相似文献   

20.
斯特恩说,碳排放代表着有史以来最大的市场失灵。碳市场,作为全球控制碳排放、实现低成本减排的一剂理论良方,被《京都议定书》推向现实舞台。然而,第一代碳市场在创造不菲交易量的同时,却遭遇了碳价格的滑铁卢,给低碳技术投资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未来,碳市场必须进行碳价格形成机制的深度调整,建立起与边际减排成本相关的足够高的长期碳价格信号,目标转向促进低碳技术投资及其大规模的商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