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斌  杨芝 《宁波通讯》2023,(12):38-39
<正>近年来,“无废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固废治理的重要抓手。什么是“无废城市”?国务院发布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指出,“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2019年,"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在重庆展开。"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安全处置、环境影响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无废城市"不是指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所有固体废物完全资源化利用,它更多体现在循环经济理念上。随着"无废城市"建设的推进,我们所居住的城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在"无废城市"新理念的推动下,要以固体废物绿色发展为中心,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加大资源化应用力度,不断改进当前的处理技术和利用方式.在明确"无废城市"建设意义和目的的前提下,本文分析了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无废城市"新理念下固体废物管理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记者从重庆市巴南区生态环境局获悉,为大力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工作,营造"无废城市"共建共享氛围,彰显"无废文化"魅力,即日起,巴南区全面启动"无废城市细胞"创建活动,今年内将创建50个区级"无废城市细胞"。"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  相似文献   

5.
《宁波通讯》2023,(2):28-29
<正>新闻回顾建设大美宁波,全域“无废”是关键。2022年12月9日,宁波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介绍《宁波市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总体情况。《方案》提出,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核心,宁波市将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形成精细化、专业化、数字化、系统化、现代化固体废物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无废城市”建设方案进行文本分析,构建由14个评价元素组成的PEST评价体系,对武汉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能力开展PEST-SWOT定性评价和PEST-SWOT-AHP的量化评价,认为武汉市固体废物治理能力的优势和机遇态势较为突出,但是社会文化、技术模式和经济市场等存在严重的短板效应。结合四象限矩阵分析提出了未来提升武汉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能力措施的优先次序,认为近期最紧迫且重要的措施应是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做好武汉“无废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加强“清废行动”实施力度,探索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和处置经营等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城市固体废物主要包括一般工业固废、工业危险固废、医疗固废、城市生活垃圾以及城市污水厂污泥等。城市固体废物已经成为我国大、中城市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以重庆市固体废物及处置现状为例,提出了在坚持"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原则下处置全市固体废物的具体对策,为做好固体城市废物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要举措,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内在要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必要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本文分析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现状,提出了“无废城市”理念下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策略,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治理。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南京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称,为提高固体废物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水平,南京市将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垃圾及污染土壤试点项目,并实施城东和江北两处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建设。《意见》提出,对固体废弃物实施分类管理,并对工业废弃物、医疗废物、城市生活垃圾、工程渣土建设垃圾、电子废物等不同类固废明确了监管责任  相似文献   

10.
正5月28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开展"无废城市"和固体废物智慧监管平台建设采风活动。深晚记者了解到,过去一年,深圳围绕生活垃圾、建筑废弃物、危险废物等六大类固体废物,提出58项指标和100项任务,全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目前,已初步完成45项任务,各类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大幅提高。其中,全市危险废物综合处置能力每年可达63万吨,处置种类可达41类。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开展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工作,推动重点地区综合利用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到“十二五”末,各试点地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在2010年基础上提高10—12个百分点,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形成一套完善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政策体系和推广机制,促进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贵阳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省内有关专家,对"贵阳市固体废物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拓展项目"进行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为贵阳市危险废物、工业固废渣场及有害垃圾环境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意通过验收。据悉,该项目完成了全市10个工业固废渣场的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是贵州省在国家相关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严格、细化和补充而制定的,更适合贵州省情。与国家标准相比,该标准明确了什么样的岩溶地区可以作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场址。  相似文献   

14.
城市固体废物处置是环境科学、能源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本文以淮安市为例,分析了全市固体废物的污染现状及处置情况,分析了我国城市固体废物处置体制机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城市固体废物处置对策建议,为指导城市做好固废工作提供参考,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征程上做出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工业产能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此产生的固体废物量也在不断增加,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直接危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基于此,为有效缓解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提出"无废城市"概念,加强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探索全新的发展策略,推动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完善国家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体系,环境保护部决定修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7-2001)和《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01)等3项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修改内容如下: 一、《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第5.1.2条修改为: 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场址的位置及其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并经具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  相似文献   

17.
<正>一、固废处理行业概况1.固废处理行业概况固体废物按其危害性不同,可分为一般废物和危险废物。(1)一般废物一般废物主要为工业固体废物,后者又可分为普通工业固体废物(以下简称"普通废物")和特殊工业固体废物(以下简称"特殊废物")。普通废物是指无需经营许可证即可处置的废物,主要包括废旧有色金属、废钢铁、废塑料、废纸等;特殊废物是指  相似文献   

18.
姚礼君 《魅力中国》2011,(7):354-354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各项建设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以房地产业为主体,各种城乡建设工程占据了城市建设工程的大多数。建筑业繁荣发展带来的是经济的发展,同时还有大量的固体废物污染。本文从当前城市建筑固体废物的处理的现状入手,采用资源化防治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为建筑固体废物污染彻底的解决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城市固体废物(MSW)产生。MSW具有较强的毒性、致突变活性和致癌性,其不断增加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因此,必须制定严格的法规控制MSW污染,利用科学方法对MSW进行分类和回收。目前,我国的MSW可分为四大类,即餐厨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其中,餐厨垃圾最为常见,大多采用堆肥法进行处理。本文论述了我国MSW的物理特性和组成,并利用SPSS软件分析二者的关系,以推进MSW的分类、运输、储存和资源化利用,建立无废城市,实现绿色发展。结果表明,堆积密度与灰尘和砖块的比例呈高度正相关,与食物、金属、玻璃、塑料和橡胶的比例呈高度负相关;湿基低位热值与塑料和橡胶的比例呈高度正相关;含水量与食物的比例呈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     
正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无废城市"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认可的城市发展模式。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宁波随即也启动了对"无废城市"的落地研究。根据中央和浙江省对"无废城市"建设的要求,2020年8月20日,宁波公布了全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将在2025年之前,基本实现产废无增长、资源无浪费、设施无缺口、监管无盲区、保障无缺位、固废无倾倒、废水无直排、废气无臭味,打造具有特色的"无废城市"建设宁波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