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史”知识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是国家政策的要求和大学生教育的需要,但各个高校做法不同。部分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单独开设中国共产党党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两门“四史”知识必修课程,部分高校效仿重点马院开设中国共产党党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两门选修课程,还有部分高校由思政教师面对全校学生开展“四史”知识讲座,但大部分高校采取“四史”知识全面融入现有思政必修课的方式。高校“四史”知识教学,尽管方法各异、形式多样,但均不同程度存在着教学内容重复、知识碎片化现象突出、知识教育与情感教育衔接不够等问题,难以达到“四史”知识融入思政教育的目的,也影响着思政教育的整体合力。从“四史”知识融入思政教育的目的出发,从集体备课、思政教育从业队伍建设、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创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四史”感悟式教学等方式,切实解决“四史”知识融入思政教育的困境与难题,实现“四史”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入。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检验意识形态工作成果的重要方面,能指引大学生学习和把握党的理论。把“四史”融入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高校,对于传承不朽红色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融入的过程中,应当坚守守正创新、以生为本、知行合一及彰显特色等原则,通过将四史融入校园文化、融入思政课堂和融入网络空间等方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3.
王强 《经济师》2011,(8):119-1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它既具有历史课程的实证性特征,又具有思政理论课程的意识形态色彩。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真正走进学生头脑,成为提高教学实效的关键。研究型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听讲的模式,鼓励学生参与研究型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也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四史”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对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加强“四史”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四史”教育要以科学的方法论原则为指导,必须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等原则。高校要加强党委对“四史”教育的组织领导,深化思政课程的改革创新,建设爱党爱国的校园文化,开展学史力行的实践活动,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5.
张慧玲 《经济师》2008,(12):131-13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等院校本科学生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目前影响本门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是两种误读:一是学生对课程的误读,二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误读。文章指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必须突破误读,形成良性沟通,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的重要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应认真履行“立德树人”职责,承担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的历史使命。不容忽视的是,受大环境影响,近年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着很多困难、存在一系问题。从分析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树立全新的大思政教育观、完善并创新思政教学体制、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等一系列举措,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大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进行探索,更好实现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如何把高校思政课建设成为影响学生人生的课程是思政课教师必须做好的一篇大文章。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因事而化”的教育理论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价值、途径和方法,解决影响思政课教育效能发挥的瓶颈问题。不断深化对高校思政课“因事而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于全面提升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芦靖玮 《经济师》2023,(5):132-133
“吕梁精神”发端于抗日战争时期,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增添新的内涵。“艰苦奋斗、顾全大局、自强不息、勇于创新”高度凝结了“吕梁精神”的内涵,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需要利用好“吕梁精神”,把“吕梁精神”融入到育人过程中,关键在于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创新宣传渠道、融入“四史”教育、以及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步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带新机遇和新挑战。基于“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效率得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得以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更加丰富,但也面临着削弱思政工作者的话语权、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以及开展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受到冲击的新挑战。为提升“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运用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所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进行阐述,研究应对策略,以期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欣 《经济师》2023,(8):178-179
教育部印发课程思想政治建设全面推进高等院校的指导纲领,提出将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高校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积极搭建招聘与配置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对该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的思政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学教辩做导结思”教学模式,探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理念和有效手段,将第二课堂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对于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分析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入手,阐述第二课堂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须遵循的原则,提出高职院校第二课堂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体育文化在健全人格、坚定信念、促进全面发展上有着重要价值。当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为此,高校要优化三全育人模式、强化课程融合理念、完善教学与评价机制,推进体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3.
谭波  周健美 《经济师》2024,(3):215-216
“课程思政”理念提出的核心是通过教学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实现自我教育。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借助阅读材料的语言特色、文章内容、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等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在阅读过程中挖掘其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帮助学生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同时,教师也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4.
彭文武  李闯  王财莉  胡雪晴 《经济师》2023,(11):172-173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如何把思政元素融入至专业课程建设中并打造“一流课程”,培养高素质有竞争力的管理型人才,是新形势下经管类专业面临的一大挑战。文章在描述《管理学》课程教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一流课程”建设理念引导“课程思政”,符合“课程思政”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战略布局,通过把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李晓萌 《经济师》2024,(4):200-201
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使得“课程思政”教育开始进入教师研究视野。在专业课程中融合红色文化思政内容,实现红色文化思政内容和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出专业课程、红色文化“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基于此,文章针对新媒体背景下外语翻译专业课程融入红色文化思政育人的实践路径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6.
“三全育人”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得以实施的重要基础与前提,是“大思政”工作的深化与新的尝试,通过解读课程思政教育的内涵与目标,分析“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英语融入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及目前的现实困境,并从强化课程思政意识、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融合能力、注重教材思政元素的挖掘、完善课程思政指标考核体系四方面有针对性提出解决思路与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新模式,理工科专业课程教学如何把思政教育融入其中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理工科的专业背景和课程设置使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合存在一定的难度,必须要针对现有的模式进行系统化设计,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又有所不同。结合理工科的专业课程背景,分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课程思政的支撑作用,结合当前理工科课程思政开展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理工科融合课程思政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具体的设计实施策略,通过与学科的发展相结合,达到既能传授专业知识又能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便是培养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公共必修课,设立此课程的初衷便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针对现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展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其在课程价值取向中存在不明确的情况,探究推动课程思政改革的思路,融合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职业精神教育,以突出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9.
宋卫泽 《经济师》2022,(9):179-180
文章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核心内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强调了增强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机制建设的必要性,并对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来探讨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机制建设的有效措施,以明确课程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健全的立德树人机制,转变传统的课程思政工作模式。跟随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地创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效融入立德树人思想,从而提升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水平,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相似文献   

20.
“双高计划”是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的重大建设工程,对课程思政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思政改革缺乏连贯性,建设无章可循、后劲不足,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相脱节的问题,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核心课程“地方导游基础知识”为例,通过将课程思政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思政教材、构建思政教学资源库、使思政学习融入教学各环节四种方式,在培育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融思政教育于专业教学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保障“双高计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