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2005-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的非金融企业为样本,探究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与企业金融化的关系,研究表明,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会加剧企业金融化程度,且随着股权质押比例的增加,金融化程度也随之上升;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通过加剧企业融资约束的中介路径来推升企业金融化水平;在融资约束较为严重的民营企业、监督和制约作用较弱的低股权集中度上市企业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金融化的推升作用较显著,说明完善的公司治理和大股东的监督能够起到约束管理层的积极作用.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一方面有利于防范企业"脱实向虚",另一方面对于资本市场股权质押业务的规范和金融风险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我国沪深1014家上市公司2006-2009年共4年的财务及相关数据,基于IOS的视角研究了股权结构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支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越高,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支付率越高;股权集中度一定时,IOS高的公司能够比IOS低的公司容忍更低的现金股利支付;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概率和支付水平越高;当上市公司存在制衡股东时,控股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受到一定的约束,IOS低的公司比IOS高的公司有更高的现金股利支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逐渐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新的金融发展常态,但是由于股权质押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很有可能诱发控股股东控制权转移风险。研究以2011—2018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实证考察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是否会抑制企业创新。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比率越高,越不利于企业的发明专利和非发明专利等创新产出的提升,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显著。当企业盈余管理水平越高、股票市场整体低迷的时候,该现象更为显著。但是股权质押行为并未导致企业的策略性创新的战略倾向。进一步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活动的负向影响在不同规模、不同产权和不同市场化程度区域的企业中表现出异质性。上述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在股权质押情境下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意愿,这对于监管机构约束与企业自主治理股权质押行为驱动企业创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发布的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公告为研究对象,以2007—2012年为研究期间,从股权质押资金投向视角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结果显示:当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资金投向自身或第三方时,质押比率高于投向股权被质押上市公司,即控股股东更倾向于为自身或第三方融资提供质押担保;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资金投向自身或第三方时,公司绩效显著低于投向股权被质押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5.
中小板股权特征与公司股利政策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小板公司2008年的股权特征、财务横截面数据为样本,采用t检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中小板股权特征与股利政策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股本的流通与非流通性质会影响公司股利政策,流通股东不具备对股利政策的控制权;非流通股比例越高,公司越有发放高额股利的动机,且第一大股东控股比例超过60%的公司会发放更多现金股利。但总体上,控股股东倾向于股本转增方式,资本公积金已经成为股利政策的抽水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10-2013年沪深A股国有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混合所有制对债务融资能力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混合所有制程度负向影响企业债务融资能力,即混合所有制程度越高,企业债务融资能力越低;在混合所有制类别中,外资股份比例显著负相关于企业债务融资能力,即外资股份比例越高,企业债务融资能力越低.进一步考察不同企业性质以及不同控制权情境下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同企业性质情境下的影响效果不大,但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低于1/3和高于1/2相比,在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处于1/3-1/2之间时,混合所有制程度对企业债务融资能力的负向影响更强.上述结论为政府制定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以及企业制定相关的债务融资政策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张宝生  石雅芳 《现代经济》2007,6(6):139-142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外部股权融资的偏好,与西方财务理论融资顺序相悖。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不同股权集中度、不同性质股东控股的公司其融资方式不同。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并非单一地偏好外部股权融资,上市公司对债务融资或股权融资的选择,是与公司的股权结构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8.
对机构投资者持股、股权性质与债务融资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有效降低公司的债务融资率,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增加,非国有控股公司债务融资率显著下降,但是对国有控股公司影响不明显;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非国有上市公司短期借款比例越低。  相似文献   

9.
不同性质控股股东"掏空"方式选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把控股股东按照不同的终极产权性质分为非国有控股和国有控股两类,其中国有控股又包括中央国有控股、省级国有控股和市县级国有控股,以此来研究不同类型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三种"掏空"方式(关联交易型、资金占用型和现金股利型)的选择偏好。研究发现,国有控股股东偏好于选择关联交易型"掏空"方式,政府层级越高的国有控股股东越编好于选择关联交易型"掏空"方式,市县级国有控股股东和非国有控股股东偏好于选择资金占用来"掏空"上市公司,并且国有控股股东与非国有控股股东对现金股利型"掏空"方式的选择偏好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股利分配政策作为公司三大财务决策之一,在公司经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的股利政策合适与否关系到公司融资渠道的畅通与否、融资成本的高低和资本结构的合理性。适度的股利政策有利于保持公司股权结构的稳定,并在公司面临外部接管威胁时提供有效的防御屏障,因而有利于公司的稳定持续发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毋庸置疑,倡导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有助于强化上市公司的经营意识,保护广大流通股股东的合法权益。但有学者认为,在目前股权分置的情况下,这种强制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做法对于提高流通股股东的投资回报率意义不大,因为现金分红的真正受益者是以大股东为代表的非流通股股东。用友高派现现象是在政策和舆论导向都在鼓励现金分红并将现金分红作为配股等再融资前提条件的大背景下发生的。用友软件公司这次共派发6000万元现金股利,派发标准是10派6(含税),意味着持有7500万股的发起人股东将获现金股利4500万元,而王文京个人通过间接持股将获利3321万元。以该公司在上市前的2000年年末净资产8384万元计算,发起人股东在上市后第一年的投资回报率高达54%,而当初以发行价每股36.68元认购的流通股股东的投资回报率仅为1.6%。张阳(2003)通过...  相似文献   

11.
小议企业资本结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金筹集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即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各占多大的比例。一、企业资本结构管理的误区1.过分注重安全性。有些企业认为,自有资金越雄厚,财务状况越稳定,偿债能力越强。实际上,企业负债比例的高低并不能完全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的大小。对于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与客户和供应商谈判具有优势的企业,由于有高额稳定的现金流入,即使负债比例较高,也仅具有较低的财务风险。而且一些发展迅猛、前景广阔的企业通过举债取得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报酬率高的项目,从长远看对实现经济效益的目标十分有利。因此,决定是否举债,不仅要考虑到安全性的问题,而且要考虑企业预期的现金流入,在可能的范围内充分利用债务资本成本较低的优势,降低企业的总体资本成本,增加企业价值。2.忽视股权资本的成本。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股票市场为主的证券市场迅速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较之负债筹资,股权筹资有很多优势: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不需归还,而且一般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股利支付视公司有无盈利和经营需要而定。股权筹资的这些特点与竞争环境下企业现金流入的不稳定性相适应,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除此之外,股权筹资可以作为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沪深两市2005—2011年39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融资约束、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以及现金持有量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越能够降低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抑制管理层对企业资金的占用,减少企业的现金持有量。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的提升,还可以降低企业与外部投资者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减少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因此,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融资约束程度越低的企业持有的现金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13.
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意愿不断增强,但现金股利发放差异较大。有些上市公司发放少额现金股利,而有些上市公司却进行高额派现分红。聚焦于终极股东特征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并考察董事会特征在终极股东特征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表明:(1)现金流权与现金股利政策负相关,并在一度程度上呈现U型非线性曲线关系;控制权与现金股利政策显著正相关;两权分离度与现金股利政策显著正相关。这表明现金股利政策既是终极股东掏空的工具,也是掩饰掏空的面具。(2)第二大股东至第十大股东股权制衡很难制衡终极股东隐蔽的掏空行为。(3)两职合一能够增强终极股东特征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4)董事会独立性显著减弱终极股东特征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结论能够为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新证据。  相似文献   

14.
如何通过融资行为使负债和股东权益保持合理比例,形成一个最优的资本结构,不但是股东和债权人的共同目标,也是长久以来理论研究的焦点。在西方成熟资本市场上,实际中各企业融资的具体情况,会因各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行业而有所不同。但总体看来,大多数西方国家企业融资结构的实际情况与啄食顺序假说是基本符合的,即首先是内部融资(即留存收益加折旧),其次是债务融资,再次是债权和股权混合融资,最后才是外部股权融资。而我国上市公司则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相关资料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融资在融资结构中的比例是非常低的,外部融…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宏观经济层面的地方政府债务数据与微观层面的企业数据系统地探索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对企业融资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显著挤出了企业债务融资,且挤出效应在长期政府债务与短期政府债务样本中均存在,并在东部与西部地区更为显著,而地方政府债务明显推高了企业内源融资与股权融资水平;PPP项目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债务融资的挤出效应。实证研究进一步发现,地方政府债务通过投资环境对企业融资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地方政府债务通过提高市场开放度和基础设施水平对企业内源融资与股权融资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近年来的过度和无序发展也为政府积累了大量的债务风险.根据国务院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剥离融资平台的政府融资职能,实施市场化运作是建立规范的政府投融资制度的关键.政府要充分利用金融市场,采取多元化融资模式以有效解决建设资金的缺口,建立债务约束机制,促进平台顺利改革和地方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披露数字化转型信息时是否存在策略性行为,是实务界高度关注但学术界相对忽视的重要问题。利用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为场景,探讨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信息披露动机、策略性披露行为及其引发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上市公司为了稳定股价,在年报中通常会增加数字化转型信息的披露。因此,信息沟通与信息操纵均构成股权质押公司增加数字化转型信息披露的动机。但是,股权质押公司更有可能出于信息操纵动机策略性地披露数字化转型信息,表现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程度越高、控制权转移风险越高的上市公司,信息操纵动机下的年报数字化转型信息夸大披露程度也越高。经济后果检验发现,股权质押公司夸大披露数字化转型信息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股价,缓解股价崩盘风险,但也会降低公司未来的市场绩效与经营绩效,引发更大的经济损失。异质性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治理、债权人治理与内部股东治理,是抑制股权质押公司数字化转型信息夸大披露的有效措施。研究结论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合理甄别数字化转型信息披露中潜在的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3-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使用部分可观测的Bivariate Probit回归模型考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是否及如何对公司财务舞弊产生影响.研究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与公司财务舞弊可能性间呈U形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控股股东是国有企业时,这一关系并不存在;当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接近控股股东或股价跌至强...  相似文献   

19.
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重要载体,其清理规范及市场化转型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的关键.本文从债务风险较为严重的基层融资平台入手,调查研究了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及市场化转型问题.发现的事实有,基层融资平台债务规模已经超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土地出让收入之和;基层融资平台贷款大多来自中小银行和地方法人银行,占当地信贷资源约1/4,成本高于市级平台约2%;除了巨额债务负担外,融资平台作为政府融资窗口的设立初衷及定位、政企边界难以厘清、人力资本缺乏也是制约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的重要障碍;在分级管理机制和风险隔离考虑下,基层融资平台很难得到上级政府的支持.基本结论有,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背景下,应保留部分融资平台继续履行政府融资职能,但需健全债务统计与管理体系;融资平台系统性法律安排、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财政纪律及市场约束机制、平台现实债务化解策略构成了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的长短期路径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张,其潜在的风险已经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本文基于全国省级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当地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企业会计稳健性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财政压力和晋升激励作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动因,对这种正相关关系具有助推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异质性检验中,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企业会计稳健性的正相关关系存在显著的区域效应特征和产权异质性。机制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企业信贷规模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这种负相关关系越显著,企业会计稳健性越高。本研究为证明地方政府行为影响企业会计稳定性提供了直接证据,为我国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路径与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