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电信业的发展,电信资费从政府定价逐步演变为市场调节价和政府指导价相结合。信息产业部于2004年6月颁布的204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电信资费监管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和2005年8月颁布的408号文件(《关于调整部分电信业务资费管理方式的通知》),是推进电信资费改革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当代通信》2004,(6):15-15
积极稳妥地推进电信资费管理方式的改革。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兼顾国家、企业和消费者利益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必要的政府宏观调控下,逐步扩大企业的定价自主权,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电信资费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年,我国的电信业一直保持着高速持续增长,但 随着业务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电信资费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国自1999年以来主要进行了三次电信资费调整和改革,基本上解决了电信资费“国际补国内、长途补市话、城市补农村”的结构性矛盾,为我国电信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电信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做好相应的准备。 电信资费三次重要调整的情况 (一)1999年3月1日,信息产业部进行了电信资费调整,大幅度下调了因特网、出租电路、国际及港澳台电话、初装费和入网费…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电信市场竞争格局已基本形成,电信业的政府监管体系也已经建立。随着电信法制的逐步健全和完善,电信管制对电信竞争的影响正日益扩大。在我国现阶段,电信资费监管是电信管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对电信竞争进行宏观调节的重要手段。对电信资费进行有效监管,使国家电信资费政策得到及时、全面地贯彻执行,是当前各级电信监管部门的重要工作。或者说,在国家对电信资费管理的政策没有发生重大调整、电信企业制约机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之前,只要电信资费仍然存在国家定价的成份,那么,国家就必然要对电信企业执行国家电信资费政策的…  相似文献   

5.
电信监管部门目前对资费的管理陷入尴尬的境地。这表现在本属于企业无权调整的政府定价不断被突破,属政府指导价但企业向主管部门备案后才能实施的价格,企业随意变动,五花八门的资费优惠使人眼花缭乱,价格战在许多地方如火如荼.任凭监管部门怎样叫停、劝告,甚至处罚,几乎无济于事,一些企业充耳不闻,依然我行我素。现阶段,电信资费如何监管?如何遏制电信市场的无序竞争?确实值得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6.
一、制定电信资费标准的原则 电信资费标准实行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原则,这是电信行业走向市场的必然要求。过去十几年中,为了尽快提高我国的通信水平,解决制约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通信“瓶颈”问题,我国电信资费实行的是促进电信行业发展,同时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资费政策,成本只是定价的一个因素。通过十几年大发展,电信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增长点。随着电信行业政企分离,电信业务经营者真正走向市场,电信资费实行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已势在必行。 这里所说的成本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生产经营成本。《价…  相似文献   

7.
何霞 《当代通信》2006,13(1):62-63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简称《电信条例》)已经颁布了5周年,酝酿已久的电信资费改革有了突破性进展,以后电信资费将由政府定价走向在政府“上限标准”下的企业自主定价。众所周知,在2005年12月15日,“电信资费”又入选信产部电信研究院主办的“2005中国通信业十大关键词”,显然,全新的资费时代已经到来。借此机会,我们回顾2005年的电信资费改革及资费竞争,分析“上限管制”、“3G时代资费”、“资费套餐”等热点。探讨中国移动公司的资费压力和中国联通公司的资费策略,展望我国电信资费改革的未来等。希望给关注电信资费的业内人士提供一个交流和探讨的平台。[编按]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信业》2001,(1):14-15
经国务院批准,信息产业部、国家计委、财政部于2000年12月2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电信资费结构性调整的通知》,决定对我国现行部分电信资费进行结构性调整。此次资费调整是建国以来我国电信资费进行的幅度最大的一次调整,也是覆盖范围最广的一次,几乎涉及所有的电信业务。调整范围包括降低国内长途电话资费、改革计费单元、降低国际及港澳台电话资费等九项内容。调整后的国际电话、国内长  相似文献   

9.
随着《关下调整部分电信业务资费管理方式的通知》出台,电信资费的市场形成机制义向前迈出了实质性一步。根据《通知》的规定,固定电话区间通话费、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国内长途电话通话费、同际长途电话及台港澳地区电话通活费将实行上限管理,资费上限标准暂按现行资费标准执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自邮电分营、政企分开以来,信息产业部一直致力于电信资费结构性调整工作,力争尽快解决电信资费比价不合理、业务间交叉补贴等结构性矛盾.为进一步准确并及时掌握电信资费结构性调整对电信企业、电信用户以及其他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并检验2001年资费调整是否达到预期目的,信息产业部进行了全国电信资费结构性调整后的调查工作,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抽取了三个以上的城市和农村作为样本调查地点,分别调查了电信企业业务收入、业务量以及电信用户消费支出的变化情况并形成报告.此次调查表明,2001年电信资费结构性调整对于提高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促进电信行业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竞争、扶持和鼓励新兴企业的发展,对于促进整个电信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0月份的资费管理方式改革成为当年电信监管中一个令人瞩目的事件。从2005年10月1日开始,我国四项基础电信业务(国际及港澳台长途、国内长途、移动漫游费、本地区间通话费)将由原来的政府定价改为上限管制,上限标准为目前现行的价格。  相似文献   

12.
电信服务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而电信资费又是热点中的热点。在关于电信服务的各种诉求、意见、批评和建议中,资费问题在近年来一直高居首位。全国“两会”和上海“两会”上代表和委员们关于电信资费问题的提案和建议,大体上折射了公众对电信资费改革的急切愿望。我们应当从关注民生、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高度,认真研究落实这些提案和建议。并以此为切人口,推进电信资费的系统改革。  相似文献   

13.
王春晖 《当代通信》2005,(19):70-71
中国电信业经过十年的改革,已形成了多家竞争的格局。但是,作为市场经济中最关键的元素之一——电信“资费”,却仍是一个各方关注的话题。电信资费实质上就是电信服务的商品价格,电信资费与一般有形商品价格的性质是一样的,只是因为电信服务这种商品是无形的、非实体的,没有作为有形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实体承担者,所以才取“资费”这个名称。  相似文献   

14.
《邮电经济》2007,(1):7-7
电信资费一直是广大公众关注的热点。在今年全国和上海“两会”上,代表和委员们对电信服务的提案和发言中,资费问题占了很大比重,特别是对电信资费套餐、月租费、漫游费和移动双向收费等意见比较集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自2000年9月我国《电信条例》正式颁布,至今已经整整五年。在《电信条例》中明确规定:电信资费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定价三种方式,增值电信业务可以实行市场定价,而基础电信业务基本实行政府定价。回顾近几年来,我国电信市场上的价格竞争,电信资费模式及其标准水平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政府实施电信资费的规制方法发生的重大转变。本文将总结这些变化及其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关于电信资费调整与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电信资费调整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八十年代以前,差不多世界各国的电信市场都保持它的“自然垄断性”,在电信垄断经营时期,政府对电信资费实行严格的管制。这一时期电信资费的制定与调整,一般采用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直接制定或由运营商申报、政府审批的方式。在资费水平及资费结构的确定上,一般采用公正报酬率的控制办法,使企业在合理成本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赢利水平,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营与发展。同时在资费结构上,允许企业实行内部的交叉补贴,从大多数用户的基本电信业务的需求出发,考虑不同用户的承受能力,确定不同业务或同…  相似文献   

17.
电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价格战此起彼伏。在众多影响电信资费制订的因素中,运营成本和市场环境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在未来市场中,电信企业要想取胜,除去资费手段外,优化用户市场结构、提升企业服务质量也极为关键。在经历了邮电分营、政企分开、电信重组、开放市场和引入竞争等之后,电信市场不断开放,各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这种竞争集中体现在运营商之间激烈的价格战上。从预存话费送手机到短信包月再到通话费包月;从积分奖励到定制手机等,无不显示运营商们的良苦用心。在目前中国的电信市场上资费已经成为决定各个运营商生死存亡的关键。那么为什么电信资费会一降再降,运营成本及市场环境又是如何影响电信企业资费制订的呢?  相似文献   

18.
最近几年,不论是电信主管部门,还是电信运营商,在改革资费方面动了不少脑筋,但还是不能得到用户的满意。  相似文献   

19.
从资费竞争压力看中国移动公司的潜在盈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进  唐守廉 《当代通信》2006,13(1):73-75
中国移动通信业的资费竞争是电信市场竞争中最为激烈的竞争,自然垄断产生的高额利润使得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从2001年以来至2004年连续四年保持30%以上的利润率,在整个电信市场遥遥领先。可用现代竞争理论“波特理论”全面分析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电信资费中的5种竞争压力,研究他们如何发挥作用制约移动资费的制定,这些力量共同决定了中国移动的潜在盈利性。  相似文献   

20.
《邮电经济》2007,(1):20-21
(一)两会期问,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北京市律师协会在今年3川6日向社会公布了电信资费改革意见。《意见》中提出,要求降低电信资费标准。取消手机漫游费,取消各种套餐,取消月租费,实行单向收费。两家协会认为,手机漫游成本“几乎为零”,收取漫游费是侵害消费者权益;套餐品种花样繁多。计算复杂,资费构成和使用条件模糊;月租费和双向收费是“牺牲消费者利益来谋取移动通信行业超额利润”,因此都应尽快取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