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想,从里根、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到现在的奥巴马政府。在不同的时期都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经历了它的产生、发展、繁极一时、最终一蹶不振。那么新保守主义对布什政府的外交产生了什么影响呢?在奥巴马时期又有什么变化吗?  相似文献   

2.
张国庆 《经济》2005,(4):88-88
在政府中.伴随着美国外交所谓“民主化”程度的扩大,知识界特别是智库在外交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几乎垄断了美国外交思想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如今,智库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越发显得重要。立足新位势,培育新机制,发挥新功能,彰显新价值,成就新格局,这正是新智库的新使命今日世界愈加复杂,当代问题越积越多,然而出路却越发少。何以解忧?随着现实与未来的不确定性加强,大到国际和国家,小到组织和个人,由第三方智库提供针对各类问题的解决方案,正在成为现代治理"新常态"。对于仍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的东方巨人而言,无疑需要更加开放地汇聚更多合力一同夯实转型中国的智慧基石。智库又叫"思想库",其英文Think Tank直译即"思想坦克"。  相似文献   

4.
经过几十年发展,新保守主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念和政策,并通过各种媒体渗透其思想,使新保守主义成为美国政府决策讨论和民众政治判断的重要理论依据.这一思潮的崛起直接影响着美国全球战略及外交政策的制定.在新保守主义的影响下,美国输出民主的方式更加强调运用军事手段,这对国际安全产生了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也使美国饱受其害.  相似文献   

5.
王聪 《经济视角》2010,(4):73-75
经过几十年发展,新保守主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念和政策,并通过各种媒体渗透其思想,使新保守主义成为美国政府决策讨论和民众政治判断的重要理论依据。这一思潮的崛起直接影响着美国全球战略及外交政策的制定。在新保守主义的影响下,美国输出民主的方式更加强调运用军事手段,这对国际安全产生了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也使美国饱受其害。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中国的文化外交空前活跃。文化外交已经成为中国继经济、政治外交之后的第三大支柱。"中国文化外交,从相对独立意义上看,不同于过去单纯的文化交流;从本质上看,不同于一些国家以"文化征服"和"文化渗透"为目的文化外交;从文化理念、目的设定和方法运用等来看,中国文化外交是一个全新外交思路。  相似文献   

7.
魏建国 《新经济》2013,(1):17-18
基辛格博士在2011年我们召开的全球智库会议上讲了这样一段话:"当初美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的时候,这个过程是和平的,今后中国代替美国我想这个过程也是和平的。但是长期的。"中美两国当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大国,在政治和外交上,中美外交已经成为中国外交最大的组成部分。讲这一段话关键是落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中美两大国在海洋上的较量。当前美国已经不愿意再推WTO的多边谈判,而采取  相似文献   

8.
魏建国 《新经济》2014,(10):60-61
基辛格博士在2011年我们召开的全球智库会议上讲了这样一段话:“当初美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的时候,这个过程是和平的,今后中国代替美国我想这个过程也是和平的.但是长期的.”中美两国当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大国,在政治和外交上,中美外交已经成为中国外交最大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新经济导刊》2016,(Z1):74
由阿里研究院主办的2016新经济智库大会于1月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主题为"新经济、新治理、新智库"。会上,来自全球的十所智库机构发布了"走向2020新经济十大预测"。前外经贸部副部长、原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演讲时表示,随着新经济的发展,制订新经济下的规则体系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新经济下的国际经贸规则与传统经贸规则的制订有所不同,"以前是国家主导的谈判,谈得  相似文献   

10.
民主党在参议院选举失利后,其外交理念主要调整为:放弃"平衡外交",借美国全球战略东移亚太,修复、强化日美关系;以"道歉外交""战略性地利用日韩关系",加强"日韩信赖关系"为亚洲外交的核心;以"异质性"及东海等问题疏离中国,  相似文献   

11.
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是一个以军事研究见长的新智库,它以美国国防部内部智库净评估办公室为依靠。采用净评估方法来研判世界形势,使用战争推演技术研究未来战争。它认定中国的“反介入和区域阻止”能力威胁到了美国的兵力投放。因此提出“空海一体战”理论。它还对美国在财政拮据形势下如何维持国防工业基础,如何进行军事改革,如何维持美国霸权等问题提出了独到的建议。总之,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与净评估办公室里应外合,共同推动了美国的军事改革,加速了美国遏制中国的步伐。它的成功对我发展战略智库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学热"、"争建孔庙"的出现,彰显了文化保守主义在中国的兴起,然而仔细观察发现,保守主义思想正在不断地向经济、政治等领域扩展。因此,如何正确对待当代中国的保守主义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通过对认识保守主义的几个误区展开,来探讨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认识和对待当代的中国保守主义。  相似文献   

13.
富兰克林·罗斯福于1933年担任美国总统后便立即推行新政,而"睦邻政策"是其新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国三四十年代主要的拉美政策,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睦邻政策"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主要包括天赋使命和种族优越、孤立主义和扩张主义、功利主义和理想主义这三个方面,并且在美国"睦邻政策"外衣背后还有着深刻的外交意义和现实考虑。  相似文献   

14.
任晓 《开放时代》2003,(6):141-144
与其牵强附会地把布什政府外交政策追溯到施特劳斯那里去,还不如探究一下布什主义的宗教精神、宗教在美国的复兴和福音派的崛起及其深刻影响。对于理解和厘清保守主义,这恐怕是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5.
欧美智库比较及对中国智库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库在现代社会影响巨大,而中国正处于智库发展的关键时期,急需借鉴西方智库的发展经验。文章梳理了以英、法、德三国为代表的欧洲智库及美国智库的发展概况,比较分析了欧美智库的特点,并从中得出启示,即要大力推进民间智库建设,理顺智库与政府的正确关系;要加强智库专业化建设,完善管理体制;要努力构建智库市场化运作体制,应对市场变化;要创造智库好产品,积极宣传推广。  相似文献   

16.
大学智库是高校以自身的高层次人才和优势学科为依托,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料、信息和学术氛围等优势,顺应国际国内发展的实际需求,将学术研究与现实问题解决相结合组建而成的机构,在政府政策制定和决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哈佛大学的三家全球知名大学智库为例,探讨分析它们如何在"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作用,为我国高校智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茜 《经济研究导刊》2011,(27):178-179
奥巴马上任后开始采取更加务实、灵活的手段处理亚洲事务,努力寻求大国之间的平衡,积极拓展非传统领域的合作空间。美国新东亚战略是美国外交战略调整的重要环节,对于中国来说,美国的东亚政策既是挑战又是机遇,需要审慎应对。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新兴的全球性经济和地缘政治大国,中国对于一些大国而言,不论是在全球体系上,还是在次全球体系(区域)上都是一个政策性的困难抉择。对于如何构建与这些在中国外交总架构中居于"关键"地位的全球性大国的关系,中国新一代政治领导人提出了无论是在国际关系理论上,还是在近现代国际关系实践上都具有创新内容的"新型大国关系"的构想。这一构想在很大程度上是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两大主题"论断的逻辑性结果,也是在中国经济和地缘政治实力日益增长的情况下作出的蕴含着中国古代哲学"和而不同"和战略智慧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性选择。这一构想有助于中国坚定和平发展的崛起新路径,同时也为其他新兴大国共同参与全球体系重塑和世界新秩序的构建打开了便捷之门。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有可能使美国在中国经济外交与外交攻势的双重作用下,接受中国的"和平崛起"的理念,弱化视中国为安全与战略"威胁"的观念,从而有利于世界力量的和平转移与全球体系的和平转型。在此层面上,新型大国关系的构想无疑有助于打破人类几千年历史上大国崛起与战争形影相随的宿命,对推动全球力量的和平转移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贤能政治"意识形态已经变成经济寡头统治,在当今新自由主义文化中用以偷偷摸摸获得认可的主要手段。本文用三节来分析"贤能政治"概念的演变过程以及当今含义。第一节探讨贤能政治观念可能存在的谬误。第二节追踪该概念在社会理论学界内外传播的若干重要时刻,从阿兰·福克斯和迈克尔·杨在20世纪50年代最初诋毁性使用这一概念,到丹尼尔·贝尔在20世纪70年代赞许地接受这个概念,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新保守主义智库广泛使用这一概念为止。第三节分析了贤能政治被用来作为新自由主义政治修辞和公共话语的使用情况。焦点集中在该术语在最近英国文化中引起的反响,讨论了"贤能感觉"的说法在卡梅伦"志向国家"话语中的操作方式。贤能政治已经成为旨在把平等观念市场化的话语。  相似文献   

20.
纵论新常态     
《新经济导刊》2015,(Z1):94-99
新一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新常态"定位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让"新常态"很快成为岁末年初各界热议的关键词。2015是改革关键年,经济学者和智库专家表示,2015年最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改革红利和新增长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