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经济研究》2009,(4):78-79
2007年5月.省十一次党代会作出了构建“四区两带一线”分工合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今年4月,按照省委领导安排,省发改委与省委政研室组成联合调研组,分三个小组赴7个州地市15个县市及有关工业园区、县域工业集中区、农业示范区、部分企业进行专题调研.了解各地推动形成“四区两带一线”发展格局中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相似文献   

2.
《青海经济研究》2007,(3):32-40
省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按照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加快形成‘四区,两带,一线’分工合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局面。”“高度重视黄河沿岸综合开发,不断提高湟水沿岸发展水平,形成推动区域发展的特色经济带”。[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总结了新世纪以来青海结构调整取得的新成就和未来青海发展面临的挑战和主要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坚持从实施“四区两带一线”规划纲要着手,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突破口,以发展绿色经济为导向,以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主攻方向,以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以建设创新型青海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转变青海经济发展方式的构想和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4.
《青海经济研究》2007,(4):17-23
省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按照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加快形成‘四区、两带、一线’分工合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局面。”“高度重视黄河沿岸综合开发,不断提高湟水沿岸发展水平,形成失去区域发展的特色经济带。”我们为党代会在坚持统筹谋划,构筑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观念指导下提出的区域经济战略而欢呼,也为经济研究工作者们超前研究取得的丰硕回报而欣喜。下面刊出的课题是2001年青海经济研究院研究的一个课题,在区域经济布局问题再次成为我省经济开发热门话题,青海黄河沿岸综合开发和湟水沿岸深度开发研究提上日程的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这篇有着拓荒和滥觞意味的文章,仅管按当前的眼光看,会发现不成熟和不足的地方,但文章依然给人一种新鲜感,无疑有着启迪意义和参考价值,本刊以前未曾登载过此课题,现分两期登载,以飨关心我省区域经济布局问题研究的同志们,文字上重复和交叉部分略加压缩,其它一仍其旧,从下期开始,本刊将分期刊登此课题的姊妹篇《湟水流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课题,敬请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杨红 《特区经济》2010,(12):203-205
"四区两带一线"发展战略是青海省经过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根据省内各地发展要素禀赋差异大、发展基础不同,区域协调发展问题表现突出的省情所提出的区域发展新思路。其中"沿湟水发展带"为青海省主要的人口聚居区,集中了全省70%以上的人口,是全省政治、经济发展的中心,也是"四区两带一线"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心,此发展带县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四区两带一线"发展战略的成败。本文以沿黄河发展带内海东四县(平安、乐都、互助和民和)为例,探讨了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青海经济研究》2009,(4):85-85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编制《青海省黄河沿岸综合开发规划》的要求,省发改委于2007年10月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和青海省工程咨询中心承担《规划》编制任务。编制单位聘请省内外50余位高级专家,先后两次赴青实地调研、多次座谈研讨和深入分析相关资料,历时一年多,于今年年初完成了《规划》(讨论稿)。在充分征求各地区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经省内外专家评审,数易其稿,于今年4月上报省政府。目前,省政府已原则同意该规划,要求按程序上报国家发改委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规划不仅涉及到能源、环保、工业、通信和信息化等具体行业的发展规划,也涉及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五年规划。据悉,此次规划将把区域规划放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明确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空间布局以及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方向。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有关区域经济的发展方案正在积极编制。与此同时,多个省区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地方层面的“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展规律证明,在工业化初、中期,一个地区的快速发展,无一不是工业化与城镇化共同推进的结果。特别是城镇化为工业化提供平台和空间,有利于产业和人口聚集,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省十一次党代会基于“四区、两带、一线”的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布局,提出了“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地区,要全力加快发展,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区”的新要求。因此,加快我省东部城镇化步伐,对于充分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综合经济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于2005年4月18日首次在青海贵德县召开了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提出了打造“两圈两带一区”特色牌的旅游业发展思路。争取在2015年把青海的旅游业建成青海第三产业的龙头和支柱。今后10年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是打造青海湖民族文化体育圈、环西宁旅游经济圈、黄河上游水上明珠旅游带、青藏铁路世界顶级旅游带和“三江源”生态旅游区。  相似文献   

10.
《青海经济研究》2009,(2):84-84
为做好“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工作,2009年3月17日下午,省发改委组织召开了“十二五”规划思路务虚会。省委政研室王志强副主任、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社科院、省规划咨询委员会、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省统计局、省委办公厅等有关部门的同志,参照国家“十二五”规划重大问题研究指南,结合青海实际提出了我省“十二五”规划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和主要内容,对省发改委确定“十二五”规划重大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崔忠仁 《广西经济》2005,(11):20-21
2005年9月28日,由海南省政府研究室和国家开发银行海南省分行共同举办的,旨在加强政府智囊团机构之间合作的第二届泛珠三角区域政府研究机构调研合作会议在海口市召开,来自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家开发银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秘书处、泛珠三角区域各省(区)政府研究机构以及国家开发银行泛珠三角区域省(区)分行的50多名领导、专家出席了会议。中共海南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吴昌元接见了与会代表并作了大会讲话。会议围绕搭建“9+2”开发性金融合作平台主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形成如下几点共识:  相似文献   

12.
谌利民 《首都经济》2004,(10):26-27
与以往历次五年规划相比,编制“十一五”规划,除了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注重改革与发展的结合、充分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外,突出的一条就是要在规划编制中引入区域均衡发展的理念。所谓区域的协调均衡发展,就是指人口分布、经济分布在各区域之间要适当、要均衡。缩小地区间差距。不只是缩小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重点是缩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最终是缩小人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均衡发展的一个有效措施就是编制区域发展规划,通过区域发展规划达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周世锋 《浙江经济》2014,(23):26-27
“十三五”是浙江提升海洋“两区”建设水平、打造海洋强省的关键时期。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必须呼应海洋强国建设、呼应“两带一路”国家战略,呼应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必须为推进浙江经济转型发展、建设美丽浙江、优化国土空间做出贡献、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功能区域发展规划》2006年12月6日正式发布,该规划提出,未来五年,北京将形成特色突出、分工明确,发展均衡的四大城市功能区域,即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推动六大重点产业功能区发展,在首都功能核心区,重点建设金融街,在城市功能拓展区,重点发展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商务中心区(CBD),奥林匹克中心区等三个重点功能区.在城市发展新区,结合重点新城建设.发展顺义临空经济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大重点功能区。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正在逐步成为我国重点开发和战略资源接替地区之一。三江源地区立足于"四区两带一线"各要素的空间变化、格局及演化趋势,着眼于区域发展的各个层面,进行科学统筹和空间组织相结合,实现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在工作落实中,三江源地区积极挖掘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破解区域发展"瓶颈"制约,认真探索和落实加快发展措施,在畜牧业发展方式抉择中形成了较好的工作局面。  相似文献   

16.
为了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十一五”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工作,2004年3月,由省发展和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联合向全国招标浙江省“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今年是编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为了及时交流研究成果,本刊在“前沿报告”栏目中,继续摘要编发其中一些课题的研究成果。在此,特别感谢省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对本栏目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2007年6月,省第九次党代会确立了抓紧启动鲁南经济带规划建设,积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发展战略。省“十一五”规划也提出加快鲁南城市带建设,并明确要求临沂“科学规划城市框架,有序扩大城市规模,提高经济和人口集聚能力,为构造城市圈奠定基础”。在临沂市十一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了围绕一个总任务,实施两个发展战略(加快鲁南经济带发展和推进“双30”工程战略),实现三个率先发展(在淮海经济区、鲁南经济带、全国革命老区中实现率先发展),坚持四项发展目标(经济大市、商贸强市、文化名市、宜居城市),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的总要求。鲁南经济带规划建设的提出,为改变临沂市过去远离“半岛城市群”和“省会都市圈”,相对处于发展“边缘化”的被动局面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本文结合临沂市在鲁南经济带发展的有利条件,初步分析了临沂市加快鲁南经济带发展,实现在鲁南经济带率先崛起的思路和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比照以前的五年规划,笔以为有四点不同。第一,“十一五”规划是在两大旗帜性理论,即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论的指导下编制的;第二,“十一五”规划是在规划体制改革试点启动强调空间均衡的背景下编制的;第三,“十一五”规划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编制的;第四,“十一五”规划是在中国即将结束WTO过渡期,在更宽广的平台上参与国际竞争的背景下编制的,概括地说就是“开放倒逼改革”。从北仑规划编制的实际情况看,这些背景都充分考虑到了,但仔细探究还有几个问题应进一步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9.
浙江推进城乡一体化对策思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十一五”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工作,2004年3月。由省发展和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联合向全国招标浙江省“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今年是编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为了及时交流研究成果,本刊将在“前沿报告”栏目中.摘要编发其中一些课题的研究成果。在此,特别感谢省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对本栏目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规划是对特定区域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安排,在国家总体规划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规划编制的规范性过程可拆分为七大步骤,规范性文本通常至少包含五大内容板块,需要开展“从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双重谋划。实践经验表明,区域经济规划要注意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对接国家政策、强调区域协调发展、注重空间格局优化、明确产业分工与协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并重视强化第三方规划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