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金融排斥理论视角下的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金融排斥理论,并参考和借鉴有关金融排斥的指标,探讨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金融排斥性问题.最后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处理金融排斥问题的方法,提出发展我国农村金融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前,在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相对稳定,农村金融排斥出现并持续存在。改革开放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由于受到市场机制的影响而不断变动,我国农村金融排斥依然严重,其表现也日益复杂。二元经济结构与农村金融排斥之间关系密切,应在改革强化二元经济结构的制度因素的同时,重视政策性金融的作用,并发挥政府多方面的综合作用,促进农村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3.
肖昂 《江苏商论》2020,(3):84-87
金融排斥是民族地区金融发展的桎梏,影响着国家普惠金融事业在民族地区的实施效果。青海省作为我国西部民族贫困地区之一,其金融排斥状况较为突出。本文借鉴“六维度”金融排斥理论分析青海省金融排斥形成机理和影响效应,并提出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鼓励金融创新以推进普惠金融事业发展和加快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等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金融排斥问题阻碍了农村地区金融的发展,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以黑龙江省为例,运用六维度评价方法分析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排斥的具体情况和产生原因,并提出改善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排斥现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魏敏 《商》2014,(45):148-148
一、包头市农村金融排斥的具体表现 1.对农村地区的排斥 近年来,随着包头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体系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尽管有着硕果累累的成就,但也出现严重的金融排斥问题,加之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凸显,使原本得到初步发展的农村金融举步维艰,这就是明显的地理排斥。  相似文献   

6.
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实行商业化改革、城乡经济结构二元化显著、三农被边缘化等对农村金融发展造成的严重影响,导致农村金融排斥现象严重。本文从青海农牧区角度出发,通过对农牧区基本情况的简单介绍以及对造成农牧区金融排斥现象的成因进行研究,对如何有效缓解农牧区金融排斥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金融排斥的防范与化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广鹏 《中国市场》2011,(14):56-57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农村金融作为现代新农村经济的核心,始终是联系新农村与现代化建设的纽带。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对农村金融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而当前农村中金融排斥却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与新农村的建设。本文通过各种分析论证从农村中金融排斥的形成原因出发,并提出相应的防范与化解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上升,金融服务也在不断加强,但我国一些偏远地区受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仍旧有限。为降低城乡收入差距对人们享受金融服务的影响,减少金融排斥带来的社会不公正现象,普惠金融的理念逐步提上日程。本研究以黑龙江金融排斥为研究内容,对黑龙江金融排斥的基本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给出缓解黑龙江金融排斥的对策和建议,实现金融服务的全覆盖,缩小城乡差距,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9.
基于已有理论和研究方法,从新疆农村区域金融发展现状出发,实证研究了新疆五个区域农村金融发展差异演化趋势,发现新疆农村金融区域总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金融差异;新疆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呈草帽型特点,金融数量效益为倒V型;新疆北疆西北和东疆的区域农村金融效率相对较高;新疆天山北坡经济金融相关度明显增强。原因在于经济区域差异、资源地域差异和政策与信贷机制差异对新疆农村金融产生影响,提出促进经济发展区域平衡,实行差别化的金融政策,加快发展农村保险与证券业,积极引导民间资本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金泓川 《中国市场》2013,(33):79-80
本文通过构建金融排斥指数来度量浙江省及其周边省份的金融排斥程度的区域差异。本文将金融排斥的刻画维度大致分为:金融服务的深度、金融服务的可得性、金融服务的使用度三个维度,并通过十个具体维度刻画金融排斥的具体情况。研究发现,浙江省及其周边的金融排斥情况均较为严重。相较而言,浙江省的金融排斥程度相对较轻。在各个维度方面,浙江省在金融服务的可得性维度方面的金融排斥程度最轻,其他两个维度的金融排斥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王虎 《中国商论》2022,(19):102-104
近年来,普惠金融在我国稳步开展,但出现了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金融体系排斥普惠金融重点惠及群体等不良现象。金融科技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及大数据为技术手段,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为解决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金融排斥现象提供了技术路径。本文分析了金融排斥影响普惠金融的作用机理,并分析金融科技影响普惠金融发展的路径,据此进一步提出金融科技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对于拓宽金融排斥和普惠金融的研究范围与深度,丰富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区域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虽然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经济环境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村金融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影响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仍旧存在,需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文章分析了影响我国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三大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金融排斥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物流业也存在金融排斥现象,主要表现为5个维度。论文阐述了物流业产生金融排斥的原因,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维度作用于物流业金融排斥现象进行评价,最后判定评估排斥对其影响作用最为突出,同时针对政府应对物流业金融排斥现象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迅猛发展的互联网金融能否切实缓解农户金融排斥,是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从储蓄、信贷和支付三个方面,构造农村互联网金融排斥指标,利用农户调查数据,识别农户互联网金融排斥不同方面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多数农户存在较为严重的互联网金融排斥,其中互联网储蓄排斥和互联网信贷排斥最为严重,互联网支付排斥次之.互联网排斥的主要原因不是设施排斥和条件排斥,而是自我排斥.引发自我排斥的主要因素包括农户性别、年龄、家庭收入、教育程度、到最近银行网点的时间和是否进行过网络购物和销售.本文同时分析了传统信贷与互联网信贷的关系,结论表明两者存在竞争关系,受到传统信贷排斥的农户也较容易受到互联网信贷排斥.  相似文献   

15.
金融自由化理论认为,金融抑制会阻碍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而分析我国的农村金融状况,我们会发现我国的农村金融存在着严重的金融抑制。本文将运用金融自由化理论对我国的农村金融问题做一简要分析,指出我国农村金融出现金融抑制的成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地处我国西部内陆地区,农业人口多,农民收入低。但广大农民面临金融排斥作用的束缚,使得甘肃省的农民收入由于缺乏金融支持而长期处于低水平。农村金融互助组这一形式可以为入社的农户提供资金支持以及贷款担保,能够缓解金融排斥作用对农民的影响。而本文就是从农村金融互助社这一融资模式的优势、建立、管理等方面来分析这种组织形式如何发挥出自身作用。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有一系列难题需要破解,但其中金融问题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国际上农村金融理论与实践进行回顾,并通过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认为中国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中的路径设计问题、农村金融发展理念的偏差以及严格的农村金融市场准八等因素,导致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不足,从而形成严重的农村金融供给短缺问题,成为影响中国农村金融经济和谐发展及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因素.进而提出解决农村金融供给短缺问题的策略建议:对现有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进行再造、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限制、鼓励和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加强农村金融市场监管、深化农村金融法制建设,着力构建一个富于竞争性、效率性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的村镇银行存在覆盖面较小、金融资金供给不够、金融服务不到位和民间投资的发展方向不够明确等问题.基于村镇银行这种实际情况的存在,本篇文章将以金融排斥作为出发点,深入探讨影响村镇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总结出经济、人口、基础设施、政策这四种因素对村镇银行发展的重要作用,为村镇银行的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金融主要的困扰来自于农村金融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的特点和商业化运作要求实现可持续之间的矛盾,这当中也受到了各国经济体制、政治制度和外部政策的制约和影响。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金融抑制仍然十分严重,金融对”三农”排斥现象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仍然是困扰“三农”发展最主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农地金融是一种以土地作为信用担保,农户获得抵押担保贷款的一种特殊融资方式。农地金融制度在发达国家已发展得很完善,但是在我国还未真正的建立起来。我国对农地金融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很少关注农村金融机构的供给意愿。本文选取南京和邯郸地区的农村金融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两地区农地金融业务供给的区域差异,并提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