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国有企业问题,可以说是中国改革的关键问题。而国有企业脱困问题,更是关系到国有企业职工千家万户急需解决的大问题。今年是实现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脱困目标的最后一年,国有企业改革脱困能否如期实现,是人们极为关心的一个问题。然而,在原有亏损企业脱困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目前又出现了一批新增的亏损国企,致使亏损面仍居高不下。对于这种现象应当正确看待。首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种种原因,企业有的亏损,有的赢利;有的今年赢利,明年又亏损,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其次,在新增亏损企业中,有40%的企业亏损额不到100万元。这表明,一方面这些企业亏损额并不大,扭亏为盈并不困难。另一方面,这是由于政策上的导向而出现的企业在财务上的不真实。例如,有的优惠政策是针对亏损企业;亏损企业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是由政府、企业与社会三方承担的;对于特别困难的企业,政府还要兜底;有的地方对亏损企业在税收上有优惠,可以减免附  相似文献   

2.
高巍  吴吉林  吕晓辉 《经济师》2001,(11):271-272
确保扭亏脱困目标实现 ,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现在 ,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已进入攻坚阶段。如何使国有企业尽快摆脱困境 ,步入良性循环 ,我们的做法是 :向管理要出路。河南天宏焦化公司自 1998年 9月加盟平煤集团后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和兼并及长期亏损的深重压力 ,一改过去以煤气亏损为挡箭牌的“等、靠、要”思想观念 ,把生存和发展的立足点放在自身的努力上 ,全心全意依靠广大职工 ,制订了“一年扭亏、两年脱困、三年步入良性循环”的近期规划 ,发扬“团结、务实、奉献、创新的天宏焦化…  相似文献   

3.
钱文传 《经济师》2000,(6):119-119
经过两年的改革努力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亏损户有了显著减少 ,但仍有近 1 /3的企业还处在亏损的境地。如何确保这1 /3的企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走出困境 ,彻底实现国企“三年脱困”目标 ,是我国今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其难度也是巨大的。为此 ,探讨研究影响国企脱困的原因及对策仍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实际工作体会到 ,影响国企脱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负债过高、资金匮乏是影响国企脱困的一个重要因素。有资料表明 ,目前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 70 %,扣去挂账资产和挂账损失 ,实际资产负债率高达 80 %。笔者所在的东北轻合金有…  相似文献   

4.
当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大背景下看国企改革,我们发现,目前面临的诸多经济难题以及不少社会问题,很大程度源于国有企业。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始终将国企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但国有企业并没有从整体上走出困境。据统计,截止1998年,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亏损面为55%,小型企业的亏损面为47%,在国有企业800亿元的亏损中,大中型企业的亏损占600多亿。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对国企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标,国有企业能否如期脱困,成为影响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改革成败的大事。一、国有企业走不出困境的原因1.从企业自身分析一是国有…  相似文献   

5.
“九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省工业战线始终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推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的根本措施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坚持“择优扶强搞好大的,多种形式放活小的”,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革,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加快相关配套改革步伐,加大企业扭亏脱困力度,全省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今年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巩固和扩大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成果,顺利实现“十五”改革和发展目标至关重要。综合分析当前的形势,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既有不少有利条件,也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已经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完善,企业脱困的基础也不牢固;政企职能分开进展缓慢,企业优劣汰机制尚未形成,劣势企业退出市场的通道狭窄、不畅;企业人多、债高、负担重的问题仍很突出,职工下岗和再就业压力较大;所有制结构调整,特别是非国有经济发展缓慢,与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差距较大。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对面临的问题,一定要认真对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力求使我省国有企业改革在新的一年取得更大成绩。  相似文献   

6.
企业文化国有企业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蔡晓燕□汪兴涛时下谈论国有企业亏损的文章很多,开出的解决“良方”多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股份制、政企分开等。体制改革已有很长时间了,但是亏损的企业还是不少,仍然是困扰我国经济的一大问题我们认为,国有企业的亏损不只...  相似文献   

7.
一段时期以来,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些企业纷纷进行改制工作,把改制视为企业增强活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改制,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素质,也加快了企业的发展。但是有少数人忽略了改制与管理的关系,出现了管理不严、纪律松弛、组织涣散等现象,有的甚至“以改代管”。现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企业改制,这是当前企业改革的重点,是非常必要的。但如果把时间和精力过多地集中在产权明晰、股份改造、资产量化等方面,忽视或放松了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以致“以改代管”,那么,就会出现产权明晰了,牌子换了,但内…  相似文献   

8.
解开国有企业亏损“魔结”的深层探讨江苏省南通市副市长潘宝才当今,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关注国有企业亏损这一令人困惑的经济现象。数百万职工在焦虑、在盼望:企业何时走出困境?解开国有企业亏损这个“魔结”,虽是经济现象,而实质上是政治问题。如何解开“魔结”是...  相似文献   

9.
实现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脱困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当前国有企业困难与机遇并存,发展与挑战同在,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就一定能打胜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坚战。 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切实打好企业改革与脱困攻坚战 1、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壮大企业集团。以产品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大力推进企业集团建设,以大集团主导地方工业经济。在“十五”期末建成一批总资产、年销售在3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 2、深化中小企业改革,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一是大力推行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二是对债务包袱重…  相似文献   

10.
陈锡瑶 《经济师》2000,(4):35-36
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 ,在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过程中应“坚持有进有退 ,有所为有所不为”。国有资本通过股份制可以吸收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本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 ,实现进一步的结构调整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了方向。事实证明 ,国企改革 2 0年 ,政策措施不少 ,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没有使国有企业根本走出困境 ,亏损仍在增加 ,效益下滑 ,实力削弱 ,矛盾突出。就安徽省蚌埠市而言 ,1 999年列入考核的1 4 4户国有企业有 91户亏损 ,亏损面达 63 .1 9%。 1 997年确定三年脱困的 2 3户亏损企业…  相似文献   

11.
刘秀芳 《现代财经》2001,21(3):7-10
目前,国有企业改革攻坚阶段已基本完成,然而,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尤其是控股国有企业和上市国有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保证国有资本的增值,从根本上脱困,并且脱困后不再“返困”,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前一时期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状况表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2.
分析国有企业活力不足时的片面性不容忽视一、埋怨政府不放权。改革以来,应该说企业的权力已经不小,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经营不好是需要从自身管理上找原因的,不应该总是埋怨外因。二、埋怨银行不贷款。目前资金紧张这种原因已经成为掩盖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亏损严重的借...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非正常亏损是指在国有企业经营活动中,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包括“蛀虫”的腐败和领导班子不团结、生产经营管理混乱等原因造成的国有企业亏损现象。近年来,各地党委、纪委在治理国有非正常亏损企业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最近中组部、经贸委、人事部根据大量事实得出结论,搞好国有企业,关键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因此,以行政性介入剖析整顿国有企业的非正常亏损,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必要的选择,是对国有资产进行监管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一、国有全业非正常亏损的原因和表现1.企业腐败。国有企业内部出现“蛀虫”,以权谋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不少国有企业亏损严重,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一些企业生产和经营缺乏严格的科学管理,劳动无定额,物耗无核算,质量无检验,资金设备的利用率很低,浪费严重,产品质次价高,缺乏竞争力,形成“高消耗低效益”的状态。在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企业经营管理滞后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深思:仅仅依靠外部环境的治理和改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的严重亏损问题:国有企业扭亏的根本出路在于树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经营思想,提高管理水平和企业素质,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企业…  相似文献   

15.
重提“向管理要效益”,也许有人会认为是“老生常谈”。其实,“老生常谈”的东西往往是最基本和最基础的东西。何况,加强企业管理在目前仍有很强的针对性。从大的方面看,“’95经济效益纵深行”主题就是强化企业管理;从企业看,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放松了内部管理。所谓“以包代管”、“以改代管”等等现象较普遍,内部管理水平不仅没有提高,甚至有所下降。如武汉东风造纸厂阴沟里流失的财产达上千万元,远远超过了该厂几十年经营积累起来的资产,远远超过  相似文献   

16.
“债转股”就是把债权转为股权,一般来说,它可发生在任何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像企业债权转股权、企业内部的集资转股权、银行在企业的债权转股权、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权转股权等。但就目前具体操作的情况,国内成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的初衷是将债转股作为改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和减轻国有企业社会负担的一个重要措施提出来的,从世界各国进行债务重组的经验看,债务重组可以采取“银行和解协议”、“法庭和解协议”、“破产和清算”、“债务出售”、“债务归还”、“债务证券化”、“债转股”等,从不良资产程度和对回收率的预期看,债务重组可依次分为催收、一般性重组、债务延期或避免、债转股、破产诉讼等,究竟采取哪种债务重组的方式首先取决于不良资产的程度,其次取决于债务重组在经济、法律制度等方面受到的约束,而我国现实的情况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基本上是由国有企业的不良债务引起的,银行的不良资产和国有企业的不良债务基本上是对称的,由此决定了我国的债务重组只能是银企合二为一的整体重组,这种整体重组既不能实施大规模破产清算的“硬”措施,这样地造成社会不稳定和大的金融风险,但又不能实行像催收、一般性重组、延期、免息、免债的“软”措施,这样不仅不能达到目的,而且银行、财政的承受力不行,债务重组证券化现在又不具备条件,经过综合考虑权衡利弊,收益、成本比较最后才选择了债转股这一形式是把债转股当作权益之计,仅仅为了企业脱困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还是把它当作治标治本的措施,为改变 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和治理机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标的确定直接影响着“债转股”这一资产重组方式运作的成败,其实,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解决方案早在1993年就讨论过和建议过,但一直未能彻底解决,其原因便是认为国企经济效益不好的原因是资产负债率过高,利息负担重。所以改革措施多在如何降低负债率、如何减轻国有企业负担上下功夫,在更深层增加新投资和推动创新方面明显不足,结果不仅没实现“脱困”,反而还使人们对改革产生了怀疑。为什么会如此,就是我们的出发点目标定位不准确,没有找准“解困”的关键点,如今国有企业脱困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选择了债转股这种方式,分别成立了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后,短短几个月时间,国家经贸委首批一次圈定了108家债转股企业,从北京水泥厂的债转股开始,到目前已有不少企业实施了债转股,以这样快的速度实施,似乎让人感受是件很容易做的事,是为了实现三年脱困的目标必须马上完成似的,故而对债转股的目标一定要明确,才能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债转股的实质及重要作用。我们认为债转股的目标定位应该是改变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其根据是我们认为国有企业的不良债务及国有企业不断亏损的原因不是资产负债率高、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其根据是我们认为国有企业的不良债务及国有企业不断亏损的原因不是资产负债率高、利息和税收负担重,而是经营机制没改变,有效治理结构没建立起来,更谈不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故而企业资产盈利能力低下,亏损逐年加大,银行贷款也就越来越多,债务也就越来越大,恶性循性。  相似文献   

17.
《经济》2000,(6)
国家经贸委日前提出《2000年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脱困工作指导意见》,对于国有企业“三年脱困”要达到的目标和怎样脱困给出明确答复。 据介绍,到2000年末企业脱困工作的总体目标是: ——机械、冶金、石油和化工、经工、纺织、烟草、有色、电力、电子、黄金、医药等大多数行业在整体扭亏为盈的基础上,继续增加盈利,煤炭、军工等少数行业继续努力减少亏损; ——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创新不足的症结--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主体缺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艳 《生产力研究》2005,(3):170-172,191
国有企业在国家政策扶持下脱困后,近年来复困现象又不断增加,表明国有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家人力资本是创新型人力资本,是企业创新的灵魂。国有企业内部产权改革只重视物质资本产权,而忽视了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因此,在深化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中,应摒弃产权即物权的思维定势,在追求物质资本产权主体在位的同时还要确立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的主体地位,为激发企业家创新动力从而推动企业创新奠定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经理人声誉激励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研究背景 一直以来,中国国有企业经理人经营行为短期化现象非常突出,致使大多数国有企业长期处于经营亏损或亏损的边缘,这不仅损害国家和企业所有者的利益,而且也阻碍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西方现代公司制企业虽然也存在经理人行为短期化现象,但情况比我国要好得多。  相似文献   

20.
张宏彦 《经济师》1998,(2):24-24,28
对采取“贷改股“和“贷改券”方式的不同看法张宏彦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化进程中,数额惊人的呆帐贷款与呆滞贷款成为一个巨大障碍。1996资料数据显示,国有企业45%亏损,而企业负债中80%左右是对银行的负债,GDP估算中银行呆帐共计11730-17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