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一般是以有意识教育方式为主导的,然而在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影响企业职工的因素也多元化的情况下,仅仅依靠有意识教育显然是不够的。在新形势下,将无意识教育应用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有利于改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更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自身学习和修炼、发挥企业环境的育人功能、重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关于大江健三郎文学意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江健三郎是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其叙事本文中,以性为话语媒介的政治无意识是从两个话语层面得以呈现的;从性的角度去认知世界是大江文学的一个视域特征;政治无意识是大江文学本文意识形态的话语策略。  相似文献   

3.
黄益萍 《企业家天地》2007,4(12):211-212
由于无意识教育具有有意识教育不可比拟的许多独特优势,因此作为信息化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手段。本文从无意识教育的特点和实施无意识教育中需要把握的问题两个方面入手,阐述无意识教育在信息化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无意识作为二十世纪兴起的心理学现象,正日益的渗入人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弗洛伊德的个人潜意识,至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到弗洛姆的社会潜意识与汉德森的文化无意识,我们看到无意识的繁荣,它日益深入我们人内在深处的本质世界中去或是把它本来的面目真实的呈现给我们。从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中,与其说我们意识着活着,不如说我们在说我们在无意识进行一种精神的演绎。本文先从个人、社会无意识分析,在这两个无意识分析之上,通过对经济两个基本动因的分析与经济人无意识比较分析,引导到经济无意识分析当中。最后无意识经济则是经济无意识之下的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5.
高校适应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依据当代教育的四个“学会”的理论创建起来的,在这种模式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教育者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起主动作用,二者互相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双主体间的关系具有平等性、互动性、可转化性。  相似文献   

6.
掌握无意识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可以有效消除被教育者的逆烦心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无意识教育与高校德育工作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探讨无意识教育法及其在德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无意识教育法是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对开展该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现实小说家杰克·伦敦的经典作品之一.作品以一只狗的经历表现文明世界的狗在人类的逼迫下回到野蛮.文章用荣格心理分析理论中的自我理论、个人无意识理论和集体无意识理论来解构巴克由宠物狗回归野性成为狼的过程,由此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9.
小说《爱玛》以女主人公爱玛的盲点为轴心展开故事情节,引领读者一步步走向故事高潮。但盲点只是推动故事发展的浅层次原因,其背后所隐藏的主人公的无意识骄傲心理才是事件衍生的根本原因。本文的目的就是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方法阐述小说《爱玛》中女主人公的无意识骄傲,这“唯乐原则”下的心理动机对事件发展的根本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非逻辑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没有严格的具体可遵循的逻辑规则,具有形象性、情绪性、无意识性、开放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从道德意识到道德行为之间有一个复杂的转化过程,其间有一系列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孟子将这一系列心理活动分解为仁、义、礼、智四个方面,俗称“四德”。深入研究孟子“四德”理论,对当今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运用荣格的神话原型和集体无意识理论,对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赤物》中的主要人物和具有象征意义的"赤物"进行原型解读。  相似文献   

13.
运用精神分析心理学中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来探析小说《野草在歌唱》的女主人公玛丽的内心世界,发现其在现代社会中迷失自我以及最终精神崩溃的实质是无意识潜流对自我意识的颠覆和控制。  相似文献   

14.
旅游是一项以视觉消费为导向的审美活动。旅游主体的消费行为决定于对旅游的理解。人们对旅游的理解经历了旅游与旅行相混的自然观光游、文化自觉的人文旅游、非主体选择的城市商品奇观游三个阶段。三个阶段标志着现代旅游业发展技术成熟,也反映了旅游者在旅游广告冲击下从不自觉到自觉,最后重新审视的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人们旅游审美视觉的转向。  相似文献   

15.
制度既不是纯粹理性设计的产物,也不是纯粹自发演化的无意识的产物,而是两者综合作用的产物。人类具有高度认知的能力,可以在经由认知积累的心智结构的基础上展开推理和思索,这样的推理和思索为制度的理性设计准备了心理冲动和智力支持。文章认为,制度正是在这样的认知和理性的作用下,在群体中扩散着,并且动态地演化着。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凯瑞提出"传播的仪式观",以期对美国经验主义传播研究进行纠偏.仪式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已经形成集体无意识.借鉴人类学的仪式理论对传播研究进行观照,有利于传播研究的深化,是对人类传播更为本质的探讨.仪式传播的论域总体上涵盖仪式自身的传播和仪式化的传播.在当代世俗社会,尤其是对仪式化传播的探究,更能揭示出人类传播文化的、认同的、意识形态等的多元意涵.  相似文献   

17.
民间谚语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语言”范畴而深入到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层面,它凝结着丰富的民族历史、生活经验、文化理念、审美情趣、集体无意识等等形而上的内涵。民间谚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与其说是语言问题,不如说是如何理解一个民族特定的历史与文化的问题。把民间谚语分为不同的层次,由易而难“透过字面,体会文化;通过形而下,到达形而上”,应当是对外民间谚语教学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研究表明,学习体现了人们学习的无意识性,在英语学习中表现为自动性、情境性、知觉感悟性。学习与外显学习既有本质区别,又存在着优势互补。学习理论对专业英语教学具有极强的启示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应学会运用暗示和启发等教学策略来启动学生的学习机制,从而激发学生的高度学习动机,增加学生对未知语言规律的感性认识.体验并领悟语言精髓,更好地消化、吸收和运用语言知识。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odd-ending pricing influences consumption of hedonic and utilitarian products. Four studies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discount image associated with odd-ending prices reduces anticipated guilt and provides justification for hedonic consumption – an effect the authors label the odd-ending price justification effect (OPJE). Study 1 reveals people are more likely to choose hedonic over utilitarian products when they have odd-ending prices. Study 2 finds that the effect of odd-ending prices on hedonic consumption is mediated by guilt reduction. Study 3 reveals a boundary condition for the OPJE – purchase likelihood of hedonic products increases only when monetary, not nonmonetary, guilt is reduced. Study 4 suggests the OPJE operates at an unconscious level, as consumers who are made aware of the trivial difference between odd- and round-ending prices are no longer influenced by odd-ending prices. The theoretical, practical, and research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艺术审美教育与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艺术教育和艺术审美教育是实现审美教育的手段,审美教育是学校美育教育的目的.艺术审美教育是学校审美教育的核心内容,学校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艺术审美教育,进而实现美育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